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9、下列各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本来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头能发出铿锵的声音的,到处都是。

C.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那时间不过十年零一个月。

D.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

19、D(A.“或者说本来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应为“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 B. 在敲打时能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C.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那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本来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头能发出铿锵的声音的,到处都是。

C.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那时间不过十年零一个月。

D.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本来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头能发出铿锵的声音的,到处都是。

C.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那时间不过十年零一个月。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安徽蚌埠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与方正学书
王叔英
仆于执事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如子房之于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问;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萧、曹,不可得而夺。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上追尧、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亦非子房、贾谊可伦。真所谓明良相逢,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
(注:方正学(1357—1402),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学者。“正学”是他的书斋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问之达否达:达到,收到

B.言之未尝不中中:符合

C.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短:轻视

D.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泽:施恩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述能做到“时措之宜”的一组是(3分)
①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
②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           ③文帝不能用其言
④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
⑤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
⑥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被召进京将担大任,作者为此冒昧地写信给他,向他进言。

B.贾谊不像张良那样有人缘,得时势,受恩宠,因而处处受到排挤。

C.作者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规劝方孝孺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泥古不化,使百姓遭殃。

D.作者极谦卑地表达自己对方孝孺的耿耿忠心,委婉地提醒方孝孺要防患未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3分)
(2)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3分)  
(3)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盖文王拘而《周易》(推演)
B.故述往事,来者(思念)
C.思空文以自见(流传)
D.则仆偿前辱之(同“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古者富贵名摩灭/背负青天莫之夭阏
B.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是日,天朗气清
C.退论书策舒其愤/垣墙周庭,当南日
D.今欲自雕琢/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司马迁引用古代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表明自己也要和他们一样,著书立说,成为一个“倜傥非常之人”。
B.第二段司马迁介绍了《史记》的体例和写作《史记》的目的,同时表明自己忍辱负重、著书洗辱的良苦用心。
C.第三段司马迁写了自己的悲惨处境,向任安解释不能“推贤进士”的苦衷,同时也流露了受屈忍辱的痛苦之情和愤叹之意。
D.这几段文字写得瑰伟奇丽,情辞优美:内容上充满强烈的怨愤和对自己即将完成《史记》的欣慰;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句,一骈到底,显得酣畅淋漓。
4.将上面文言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剌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宁夏卷) 题型:048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

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

法废人慢,当以威     济:渡过难关。

D.

与若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  ]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

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

C.

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

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集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贾谊论》

北宋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恒。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何为不豫             豫:高兴。

  B.虽三代何以远过           过:过错。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     略:占据。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     沮:失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B.君子《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C、王其庶几召我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B.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下列对苏轼所述的主要观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谊的才华足够做国君的左膀右臂,可是终于没被国君重用,原因主要不在国君不识才,而在于贾谊不能自用其才。

D.君子要成就一番远大事业,要等待时机,在时机未到时,要能忍受住困穷,贾谊致命的弱点是不能忍受困穷。

C.像贾谊这样的王佐之才,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前提条件是上得其君,下得其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D.苏轼的结论是做人君的既得到贾谊这样有抱负、有才华的臣子,就应该避其短,尽早起用,否则,这个人才就会像贾谊一样夭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2)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3)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贾谊论》
北宋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恒。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
B.虽三代何以远过过:过错。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占据。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沮:失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B.君子《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C.王其庶几召我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B.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小题4:下列对苏轼所述的主要观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谊的才华足够做国君的左膀右臂,可是终于没被国君重用,原因主要不在国君不识才,而在于贾谊不能自用其才。
D.君子要成就一番远大事业,要等待时机,在时机未到时,要能忍受住困穷,贾谊致命的弱点是不能忍受困穷。
C.像贾谊这样的王佐之才,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前提条件是上得其君,下得其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D.苏轼的结论是做人君的既得到贾谊这样有抱负、有才华的臣子,就应该避其短,尽早起用,否则,这个人才就会像贾谊一样夭折。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2)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3)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贾 谊 论
苏 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②昼:地名。③趯(yuè)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夫子何为不?             豫:高兴
B 虽三代何以远             过:错
C 彼其匹夫有天下之半       略:夺取
D 一不见用,则忧伤病       沮:失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所就者大,必有所忍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知其有狷介之操
B.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
C.王庶几召我观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才将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3分)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B.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B.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C.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D.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3分)
                                                                               
⑵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3分)
                                                                               
⑶ 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全优设计必修四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贼,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1)

准确解释下列加粗的实词。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2)列冈峦之体势(  )

(3)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

(4)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

(5)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

(6)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2)

下列对文中的典故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气凌彭泽之樽”,此句用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B.

“邺水朱华”,此句用曹植的典故。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C.

“酌贪泉而觉爽”,此句用吴隐之的典故。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D.

“怀帝阍而不见”,此句用屈原的典故。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潦水尽”二句写秋景;“俨骖騑”四句写自己来到滕王故地;“层台”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悲凉而孤单的秋之图景,为下文写“悲来”作铺垫。

B.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于是紧紧相乘抒发身世之感。

C.

“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通常,“东隅”已逝,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非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

D.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1)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