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醒世恒言》里有这样一首小诗:“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严霜起,只见青松不见花。”请根据诗意,按照下面规定的两种情景,以“青松”和“花”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6分)
(1)春天 青松 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 青松 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醒世恒言》里有这样一首小诗:“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严霜起,只见青松不见花。”请根据诗意,按照下面规定的两种情景,以“青松”和“花”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6分)
(1)春天 青松 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 青松 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醒世恒言》里有这样一首小诗:“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严霜起,只见青松不见花。”请根据诗意,按照下面规定的两种情景,以“青松”和“花”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6分)
(1)春天 青松 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 青松 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醒世恒言》里有这样一首小诗:“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严霜起,只见青松不见花。”请根据诗意,按照下面规定的两种情景,以“松”和“花”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1)春天 青松 花:
(2)冬天 青松 花;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
愿世界祥和幸福
——再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再过60小时,就是新年了。
我想到了诗人海子——那个为整个世界祝福之后离开了我们的麦地的儿子。
当年北岛纪念舍身救人的妹妹,写《小木房的歌》,说长眠的哥哥醒来了,“他蘸着心中的红墨水,写下歪歪斜斜的诗行”。如今,过年了,我要用心中的红墨水写写海子——我们的兄弟。他以身相殉的是埋葬了屈原和祖父的“亚洲铜”,是一个民族的“源头和鸟”,是“沉思的中国门”——是悠久的诗国中一望无际的麦地。
他的好友说:“每一个诵读过他的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大地为了说话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变成大地的嗓子,哦,中国广大贫瘠的乡村有福了。”所以,在残忍和苦难的直播中,我们愈发怀念海子,怀念他愿世界祥和幸福的诗,怀念所有于烛光里祈祷的诗人。
就在辞世前的第七十天,这位“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月亮”的诗人写下了他生平最为光明、平静和干净的诗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看那语气,你就知道他已经想定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在自觉地熄灭生命的烛光之际,他对幸福的理解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那是一颗自由灵魂的小小烛光,像首次降临的矜持的爱情,把平凡生命中的一切都熔照成青铜雕塑或有韵的小令,他用自己最后一点时间、最后几句言语,让世界充盈诗意。
他想定了,知道可以走了,去周游世界。
诗人江河写追日的夸父:“上路的那天他已经老了,不然他不会去追赶太阳。”海子不老,他才25岁。但他同样上路了。如果说追日者是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斟满了递给太阳,那么,海子是把自己放倒了交给了月光:“月亮照我如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他也睡在家乡的双肩,并以他优美的睡姿永恒。他深知“月亮还需要在夜里积累,月亮还需要在东方积累”,他把自己永远砌进了东方祥和而温暖的夜。
海子是凡人,临行他想到了亲人——“倾向于宏伟的母亲”和母亲“扶病而出的儿子”,“妈妈又坐在家乡的矮凳子上想我/那一只凳子仿佛是我积雪的屋顶”。于是他说自己要与每一个亲人通信,诉说比生命更长的安详。那是水和水的寂静,那是“把宇宙当作一个神殿和一种秩序来爱”的幸福。像弘一大师咀嚼萝卜白菜的虔敬,海子无论喂马还是劈柴,都浸透着神圣。他说:“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这是他临行郑重的馈赠。
海子不是凡人,临行他想到了所有人。在完成最后的杰作——“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之后,他说:“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的前程已经灿烂——我心已有归属,我要到天国获取幸福了。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此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他的“房子”就是他灵魂“诗意栖居”的住所、供他长眠的礁石;他的眸子就是他折梅和写信的大海。他是他自己的花朵,他是家乡、亲人和所有春天的麦地。
1.作者一方面说“海子是凡人”另一方面又说“海子不是凡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2.如何理解“于是他说自己要与每一个亲人通信,诉说比生命更长的安详”?
3.作者为什么引用夸父追日的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他是他自己的花朵,他是家乡、亲人和所有春天的麦地”,这句话渗入作者怎样的情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愿世界祥和幸福
——再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再过60小时,就是新年了。
我想到了诗人海子——那个为整个世界祝福之后离开了我们的麦地的儿子。
当年北岛纪念舍身救人的妹妹,写《小木房的歌》,说长眠的哥哥醒来了,“他蘸着心中的红墨水,写下歪歪斜斜的诗行”。如今,过年了,我要用心中的红墨水写写海子——我们的兄弟。他以身相殉的是埋葬了屈原和祖父的“亚洲铜”,是一个民族的“源头和鸟”,是“沉思的中国门”——是悠久的诗国中一望无际的麦地。
他的好友说:“每一个诵读过他的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大地为了说话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变成大地的嗓子,哦,中国广大贫瘠的乡村有福了。”所以,在残忍和苦难的直播中,我们愈发怀念海子,怀念他愿世界祥和幸福的诗,怀念所有于烛光里祈祷的诗人。
就在辞世前的第七十天,这位“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月亮”的诗人写下了他生平最为光明、平静和干净的诗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看那语气,你就知道他已经想定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在自觉地熄灭生命的烛光之际,他对幸福的理解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那是一颗自由灵魂的小小烛光,像首次降临的矜持的爱情,把平凡生命中的一切都熔照成青铜雕塑或有韵的小令,他用自己最后一点时间、最后几句言语,让世界充盈诗意。
他想定了,知道可以走了,去周游世界。
诗人江河写追日的夸父:“上路的那天他已经老了,不然他不会去追赶太阳。”海子不老?G??牛玻邓辍5????下妨恕H绻?底啡照呤且逦薹垂说匕炎约赫迓?说莞??簦?敲矗?W邮前炎约悍诺沽私桓?嗽鹿猓?/span>“月亮照我如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他也睡在家乡的双肩,并以他优美的睡姿永恒。他深知“月亮还需要在夜里积累,月亮还需要在东方积累”,他把自己永远砌进了东方祥和而温暖的夜。
海子是凡人,临行他想到了亲人——“倾向于宏伟的母亲”和母亲“扶病而出的儿子”,“妈妈又坐在家乡的矮凳子上想我/那一只凳子仿佛是我积雪的屋顶”。于是他说自己要与每一个亲人通信,诉说比生命更长的安详。那是水和水的寂静,那是“把宇宙当作一个神殿和一种秩序来爱”的幸福。像弘一大师咀嚼萝卜白菜的虔敬,海子无论喂马还是劈柴,都浸透着神圣。他说:“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这是他临行郑重的馈赠。
海子不是凡人,临行他想到了所有人。在完成最后的杰作——“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之后,他说:“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的前程已经灿烂——我心已有归属,我要到天国获取幸福了。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此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他的“房子”就是他灵魂“诗意栖居”的住所、供他长眠的礁石;他的眸子就是他折梅和写信的大海。他是他自己的花朵,他是家乡、亲人和所有春天的麦地。
1.作者一方面说“海子是凡人”另一方面又说“海子不是凡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2.如何理解“于是他说自己要与每一个亲人通信,诉说比生命更长的安详”?
3.作者为什么引用夸父追日的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他是他自己的花朵,他是家乡、亲人和所有春天的麦地”,这句话渗入作者怎样的情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州宾川四中高二3月月考语文卷(二)(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醉
张丽钧
听一个老师讲朱自清先生的《绿》,讲到“(梅雨潭水)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时,那老师满怀激情地说道:“我想朱自清先生此刻一定是醉了——你们说对不对?”同学们一齐答道:“对!”老师又问:“那么,他是什么醉了呢?”七嘴八舌答道:“眼醉了!”“手醉了!”“心醉了!”“神醉了!”声浪稍一平息,竟有个勇敢的男生总结般地大声说道:“全醉了!”满座哗然大笑,大家无不被这一声“全醉了”给逗醉了!
我十分欣赏地看着那个男生的侧影,心想:此刻,若是长衫飘飘的朱先生步入课堂,也一定会对这个小小知音颔首微笑的吧? 26岁的锦心男儿望着那浓淡适宜、明暗适度的梅雨潭水禁不住痴想连连,他在拍过她、抚摩过她、吻过她之后,又意犹未尽地送了她一个“女儿绿”的昵称。
面对这醉人醉语醉神醉态,我们怎能不随他沉醉其中乐而忘返呢?
醉是一种忘情。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 美景让人醉,良辰让人醉。想那“饮少辄醉”的老醉翁,他的情趣本不在酒中,坐在群山环抱的玲珑小亭里,众宾齐欢、觥筹交错,酒浆反成了解醉的饮品了呀!还有那醉卧芍药丛中的弱女子,她并不是酒力不胜,而是禁不住那灼灼春花的撩拨而一醉不起的呀! 醉在酒内是一种理性的迷失。 醉在酒外是一种心智的升华。 醉了的心是被美宠爱着的花蕊,看一眼也能给你的眉睫沾一些神奇的金粉呢! 最让我心旌摇荡的是,醉并非人类的专利。有位作家说,鱼也会醉呢!在大西北的清波碧浪里生活着一种极富诗情的鱼,当春花片片飘落水中,鱼儿会急不可耐地餐下这份秀花,这样,它便醉了!醉了的鱼会木呆呆地凉在水面上,很久很久才能慢慢醒转来……如果愚钝的我有幸通晓水族语言,我一定不惜跋千重山、涉万道水跑到大西北去亲口问一问那贪食秀色的鱼儿:烦请鱼君细述于我,醉于水中味如何? 既然鱼儿会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花会醉、叶会醉、山会醉、水会醉呢?花以赏花者的眸子为鉴,在明媚春光中一次次照见自己俏丽的容颜,她能不醉?叶以无欲无争的心态从容地倾听风的情话、观赏云的仙姿,他能不醉?山以哲人的深沉目送日出日落、坐看云卷云舒,他能不醉?水以舞者的飘逸带得群山灵动、万物欢悦,她能不醉? ——朋友,在“品醇”“品茗”品腻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去品点醉?在“找病”“找碴”找烦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去找点醉?
朋友啊,这世上有太多东西不会让我们恒久拥有,但美好的感觉却能安抚我们躁动的灵魂、激活我们怠钝的细胞!相信吧,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生命化作了轻烟,轻烟也会动情地对轻烟说:最是难忘,我们那共醉的好时光……
【小题1】第一段中有9个“醉”字,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4分)
【小题2】对“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一句应怎样理解?(3分)
【小题3】第四段中,那“饮少辄醉”的老醉翁指的是谁?那醉卧芍药花中而一醉不起的弱女子指的是谁?(4分)
【小题4】下列对全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散文借题发挥,联想丰富,有些句子富有哲理性的思考。 |
B.作者认为“醉”不是人类的专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会醉,这是客观规律。 |
C.作者以诗人般的目光,散文家的情感,对所描写事物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
D.文中的“品醇”即为品酒,“品茗就是品茶,“找病”“找碴”是比喻人们认识社会和剖析社会。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云南大理州宾川四中高二3月月考语文卷(二)(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醉
张丽钧
听一个老师讲朱自清先生的《绿》,讲到“(梅雨潭水)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时,那老师满怀激情地说道:“我想朱自清先生此刻一定是醉了——你们说对不对?”同学们一齐答道:“对!”老师又问:“那么,他是什么醉了呢?”七嘴八舌答道:“眼醉了!”“手醉了!”“心醉了!”“神醉了!”声浪稍一平息,竟有个勇敢的男生总结般地大声说道:“全醉了!”满座哗然大笑,大家无不被这一声“全醉了”给逗醉了!
我十分欣赏地看着那个男生的侧影,心想:此刻,若是长衫飘飘的朱先生步入课堂,也一定会对这个小小知音颔首微笑的吧? 26岁的锦心男儿望着那浓淡适宜、明暗适度的梅雨潭水禁不住痴想连连,他在拍过她、抚摩过她、吻过她之后,又意犹未尽地送了她一个“女儿绿”的昵称。
面对这醉人醉语醉神醉态,我们怎能不随他沉醉其中乐而忘返呢?
醉是一种忘情。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 美景让人醉,良辰让人醉。想那“饮少辄醉”的老醉翁,他的情趣本不在酒中,坐在群山环抱的玲珑小亭里,众宾齐欢、觥筹交错,酒浆反成了解醉的饮品了呀!还有那醉卧芍药丛中的弱女子,她并不是酒力不胜,而是禁不住那灼灼春花的撩拨而一醉不起的呀! 醉在酒内是一种理性的迷失。 醉在酒外是一种心智的升华。 醉了的心是被美宠爱着的花蕊,看一眼也能给你的眉睫沾一些神奇的金粉呢! 最让我心旌摇荡的是,醉并非人类的专利。有位作家说,鱼也会醉呢!在大西北的清波碧浪里生活着一种极富诗情的鱼,当春花片片飘落水中,鱼儿会急不可耐地餐下这份秀花,这样,它便醉了!醉了的鱼会木呆呆地凉在水面上,很久很久才能慢慢醒转来……如果愚钝的我有幸通晓水族语言,我一定不惜跋千重山、涉万道水跑到大西北去亲口问一问那贪食秀色的鱼儿:烦请鱼君细述于我,醉于水中味如何? 既然鱼儿会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花会醉、叶会醉、山会醉、水会醉呢?花以赏花者的眸子为鉴,在明媚春光中一次次照见自己俏丽的容颜,她能不醉?叶以无欲无争的心态从容地倾听风的情话、观赏云的仙姿,他能不醉?山以哲人的深沉目送日出日落、坐看云卷云舒,他能不醉?水以舞者的飘逸带得群山灵动、万物欢悦,她能不醉? ——朋友,在“品醇”“品茗”品腻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去品点醉?在“找病”“找碴”找烦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去找点醉?
朋友啊,这世上有太多东西不会让我们恒久拥有,但美好的感觉却能安抚我们躁动的灵魂、激活我们怠钝的细胞!相信吧,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生命化作了轻烟,轻烟也会动情地对轻烟说:最是难忘,我们那共醉的好时光……
1.第一段中有9个“醉”字,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4分)
2.对“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一句应怎样理解?(3分)
3.第四段中,那“饮少辄醉”的老醉翁指的是谁?那醉卧芍药花中而一醉不起的弱女子指的是谁?(4分)
4.下列对全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散文借题发挥,联想丰富,有些句子富有哲理性的思考。 |
B.作者认为“醉”不是人类的专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会醉,这是客观规律。 |
C.作者以诗人般的目光,散文家的情感,对所描写事物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
D.文中的“品醇”即为品酒,“品茗就是品茶,“找病”“找碴”是比喻人们认识社会和剖析社会。 |
E、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拟人、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F、本文题目“醉”字,凝聚了作者对世间万物深沉的思考和高度的概括。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21分)
蓝色的黄河
刘长春
①七月流火,我从甘南的玛曲回到江南,不止一次地问过周围的朋友:“你们猜猜,黄河在它的首曲是什么一种颜色?”有人答:“白色。”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喇山麓的雪峰,夏日消融,大河横溢,那源头之水难道不是清澈透明的白色吗?也有人答:“黄色。”黄河、黄土地、黄皮肤……黄色是华夏民族生命的原色。那黄河首曲的玛曲即藏语里的“黄河”……早在东汉赵壹的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黄河之水不黄才怪呢!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A.白色,B.黄色,C.蓝色;而准确答案只有一个:C.蓝色。是的,蓝色、蔚蓝色,让人简直惊骇莫名而又不能不相信的蓝色,就像梦幻似的从轻微微颤音开始、于小提琴上奏响的“蓝色多瑙河”一样的蓝色。
②天下黄河九曲十八弯。
③当我们一行七人驱车从甘南来到玛曲,站在一处山坡上,向下俯视轻盈得如同一条飘带似的黄河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条蓝色的黄河!蓝得那样美丽,蓝得那样纯粹,就像我曾经在大理崇圣寺塔下远远看见的洱海一样的蓝色,让人把心都遗落在那里的蓝色。此刻,蓝色的黄河,从天上流来,从白云间流来,从李白、王之涣的诗歌中流来,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烁着蓝色的光波,显得那样的从从容容、那样的镇镇静静。这是首曲的黄河,这是从青海东流至玛曲,却拐了一个四百多公里的大弯而再流回青海的首曲黄河。没有滚滚的气势,没有滔滔的喧哗,有的是心闲气定的宁静。天,飘着白云的一片蔚蓝;山,在远处画出一段优美的曲线。黄河,蓝色的黄河就从那儿逶迤而来,逶迤而去。感觉似乎有风吹拂着,它又弯弯曲曲地摆动起来,直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地方,仍然又像一根轻盈的飘带优美地飘拂。首曲的黄河,既没有忧伤,又没有脾气。只有在以后的流域中不断失去森林、草地的时候,它才愤怒地变了颜色,改道、泛滥、断流,让人看出它桀骜不驯的刚烈脾性来了。顺河两岸,玛曲七月的草原,借水而茂盛,远远近近的牛羊,慢慢悠悠地游动着,点缀了草原的苍老、辽远和沉寂;四蹄生风,追逐彩云,给矫健的骑手以翅膀的“河曲马”,悠闲地摇动着长长的尾巴,迷恋于草肥,陶醉于水美,欣赏于花香,暂时没有远走他乡的念头……我不知道自己从何时起一颗不易为山水所打动的心,竟然为此而感动了……我为梦幻一样然而真实的黄河而感动了。
④……
⑤十年前的七月,我有山西、山东之行,我曾登泰山,凝望过齐鲁大地;我曾过壶口,倾听了黄河雷鸣。而黄河从远古的洪荒中一路流来……一路浊水滔滔,黄浪滚滚……黄河,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变得浊了、黄了?我只知道,你在东汉时代变黄,故有“黄河”之名;在此之前的《史记》或是诗文里,你被单称为“河”。东汉末年,据今1800年了。“为何源头的纯净一到中原,雪水就变成了淤滞的泥沙?”——诗人这样问黄河,黄河问谁?问天、问地、问人、问森林、问古往今来的历史……森林的减少,水土的流失,草场的沙化,这就是黄河从甘肃开始变黄的重要原因。人,改变一切,也改变了黄河。“黄河九曲浑”。1800年了,黄河流进我们的记忆,而记忆变得不可更改。
⑥难道说,我们心中的黄河的流水从此以后永远是黄色的吗?
⑦近读报纸:50年后黄河水将变清。这是陕西省长在“西部论坛”发表的鼓舞人心的预言。蓝色的黄河在向我们走近,心灵开始苏醒,历史的回声飞落黄河的旋涡,将悠悠然地荡漾于蓝色的涟漪。这是一个并不遥远的梦想。如果说我们不能迅速地改变黄河的形象和色彩,我们也愿意为了这个梦想再等待又一个50年。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长也不满百岁,所以古人感慨“人命不可延”。如果把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时空串连起来,我们可是期盼了1800年,世世代代等待了1800年啊!如果每一个地方都有天涯芳草如云绿树,每一座山林都成了一座天然的水库,每一处草场都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河却是新来的河水,从上游开始到中游,再到下游,一条蓝色的黄河就有可能回到我们身边。当它富有诗意尽情地流淌于华夏大地的时候,阴山动,龙门开,平野阔,温婉也好,湍急也好,然而却是一样的清澈,一样的蔚蓝。一片孤城,两岸风光,峥嵘群山,远去白帆……都成了水中的倒影,即使是要在壶口作一次激情洋溢的抒情与奔泻,把历史的重负、苦难的记载和对新生活的赞美交给永恒的河床,那飞溅到我们脸上、衣襟上的水珠水花也是蓝色的呼唤。
⑧母亲河呼唤着蓝色。
⑨蓝色应该属于母亲河。
⑩当我们把一条世界上最美的河流留给自己的子孙的时候,黄河的历史将重新改写。这样,我们留给后人的不但是一条河,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小题1】文章开头作者以惊异的心情,用一奇特的比喻领起,直奔主题,引领我们到实地观看,请找出这一含有比喻的句子,并联系下文,指出作者所见到的首曲黄河的特色风采?(5分)
答:
【小题2】第③自然段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首曲黄河的盎然生机,体现了她什么样的气度?既然是写黄河,为什么还要写草原、牛羊、“河曲马”呢?(6分)
答:
【小题3】第⑤自然段中的“黄河,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变得浊了、黄了?”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答:
【小题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篇饶有趣味地采用质疑的手法,巧设悬念,引人入胜,从解答黄河的水色入手巧妙点题。 |
B.这是一篇礼赞黄河、忧思黄河、展望黄河美景,妙谈环保的大气磅礴的哲理散文。 |
C.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以时间为序,用场景的转换来构建画面,很有特色。 |
D.本文以黄河的首曲、黄河的早期和黄河的明天的特征拟题,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让人对黄河的美好未来充满无限深情的向往。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延吉市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21分)
蓝色的黄河
刘长春
①七月流火,我从甘南的玛曲回到江南,不止一次地问过周围的朋友:“你们猜猜,黄河在它的首曲是什么一种颜色?”有人答:“白色。”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喇山麓的雪峰,夏日消融,大河横溢,那源头之水难道不是清澈透明的白色吗?也有人答:“黄色。”黄河、黄土地、黄皮肤……黄色是华夏民族生命的原色。那黄河首曲的玛曲即藏语里的“黄河”……早在东汉赵壹的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黄河之水不黄才怪呢!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A.白色,B.黄色,C.蓝色;而准确答案只有一个:C.蓝色。是的,蓝色、蔚蓝色,让人简直惊骇莫名而又不能不相信的蓝色,就像梦幻似的从轻微微颤音开始、于小提琴上奏响的“蓝色多瑙河”一样的蓝色。
②天下黄河九曲十八弯。
③当我们一行七人驱车从甘南来到玛曲,站在一处山坡上,向下俯视轻盈得如同一条飘带似的黄河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条蓝色的黄河!蓝得那样美丽,蓝得那样纯粹,就像我曾经在大理崇圣寺塔下远远看见的洱海一样的蓝色,让人把心都遗落在那里的蓝色。此刻,蓝色的黄河,从天上流来,从白云间流来,从李白、王之涣的诗歌中流来,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烁着蓝色的光波,显得那样的从从容容、那样的镇镇静静。这是首曲的黄河,这是从青海东流至玛曲,却拐了一个四百多公里的大弯而再流回青海的首曲黄河。没有滚滚的气势,没有滔滔的喧哗,有的是心闲气定的宁静。天,飘着白云的一片蔚蓝;山,在远处画出一段优美的曲线。黄河,蓝色的黄河就从那儿逶迤而来,逶迤而去。感觉似乎有风吹拂着,它又弯弯曲曲地摆动起来,直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地方,仍然又像一根轻盈的飘带优美地飘拂。首曲的黄河,既没有忧伤,又没有脾气。只有在以后的流域中不断失去森林、草地的时候,它才愤怒地变了颜色,改道、泛滥、断流,让人看出它桀骜不驯的刚烈脾性来了。顺河两岸,玛曲七月的草原,借水而茂盛,远远近近的牛羊,慢慢悠悠地游动着,点缀了草原的苍老、辽远和沉寂;四蹄生风,追逐彩云,给矫健的骑手以翅膀的“河曲马”,悠闲地摇动着长长的尾巴,迷恋于草肥,陶醉于水美,欣赏于花香,暂时没有远走他乡的念头……我不知道自己从何时起一颗不易为山水所打动的心,竟然为此而感动了……我为梦幻一样然而真实的黄河而感动了。
④……
⑤十年前的七月,我有山西、山东之行,我曾登泰山,凝望过齐鲁大地;我曾过壶口,倾听了黄河雷鸣。而黄河从远古的洪荒中一路流来……一路浊水滔滔,黄浪滚滚……黄河,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变得浊了、黄了?我只知道,你在东汉时代变黄,故有“黄河”之名;在此之前的《史记》或是诗文里,你被单称为“河”。东汉末年,据今1800年了。“为何源头的纯净一到中原,雪水就变成了淤滞的泥沙?”——诗人这样问黄河,黄河问谁?问天、问地、问人、问森林、问古往今来的历史……森林的减少,水土的流失,草场的沙化,这就是黄河从甘肃开始变黄的重要原因。人,改变一切,也改变了黄河。“黄河九曲浑”。1800年了,黄河流进我们的记忆,而记忆变得不可更改。
⑥难道说,我们心中的黄河的流水从此以后永远是黄色的吗?
⑦近读报纸:50年后黄河水将变清。这是陕西省长在“西部论坛”发表的鼓舞人心的预言。蓝色的黄河在向我们走近,心灵开始苏醒,历史的回声飞落黄河的旋涡,将悠悠然地荡漾于蓝色的涟漪。这是一个并不遥远的梦想。如果说我们不能迅速地改变黄河的形象和色彩,我们也愿意为了这个梦想再等待又一个50年。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长也不满百岁,所以古人感慨“人命不可延”。如果把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时空串连起来,我们可是期盼了1800年,世世代代等待了1800年啊!如果每一个地方都有天涯芳草如云绿树,每一座山林都成了一座天然的水库,每一处草场都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河却是新来的河水,从上游开始到中游,再到下游,一条蓝色的黄河就有可能回到我们身边。当它富有诗意尽情地流淌于华夏大地的时候,阴山动,龙门开,平野阔,温婉也好,湍急也好,然而却是一样的清澈,一样的蔚蓝。一片孤城,两岸风光,峥嵘群山,远去白帆……都成了水中的倒影,即使是要在壶口作一次激情洋溢的抒情与奔泻,把历史的重负、苦难的记载和对新生活的赞美交给永恒的河床,那飞溅到我们脸上、衣襟上的水珠水花也是蓝色的呼唤。
⑧母亲河呼唤着蓝色。
⑨蓝色应该属于母亲河。
⑩当我们把一条世界上最美的河流留给自己的子孙的时候,黄河的历史将重新改写。这样,我们留给后人的不但是一条河,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1.文章开头作者以惊异的心情,用一奇特的比喻领起,直奔主题,引领我们到实地观看,请找出这一含有比喻的句子,并联系下文,指出作者所见到的首曲黄河的特色风采?(5分)
答:
2.第③自然段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首曲黄河的盎然生机,体现了她什么样的气度?既然是写黄河,为什么还要写草原、牛羊、“河曲马”呢?(6分)
答:
3.第⑤自然段中的“黄河,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变得浊了、黄了?”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答: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篇饶有趣味地采用质疑的手法,巧设悬念,引人入胜,从解答黄河的水色入手巧妙点题。
B.这是一篇礼赞黄河、忧思黄河、展望黄河美景,妙谈环保的大气磅礴的哲理散文。
C.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以时间为序,用场景的转换来构建画面,很有特色。
D.本文以黄河的首曲、黄河的早期和黄河的明天的特征拟题,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让人对黄河的美好未来充满无限深情的向往。
E.文末,作者借陕西省省长鼓舞人心的预言,追溯历史,展望未来,祝福黄河,祝福祖国,为黄河的美景欢呼,为祖国的未来欣喜,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