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请另选一个事物进行仿写,句式一致,事理合理。(5分)
月亮缺了,
是形的消隐,
还是韵的升华?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请另选一个事物进行仿写,句式一致,事理合理。
月亮缺了,---------------------
是形的消隐,---------------------
还是韵的升华?---------------------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写句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请另选一个事物进行仿写,句式一致,事理合理。
月亮缺了,---------------------
是形的消隐,---------------------
还是韵的升华?---------------------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请另选一个事物进行仿写,句式一致,事理合理。
月亮缺了,---------------------
是形的消隐,---------------------
还是韵的升华?---------------------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季节的开始
(德)伊丽莎白.朗格瑟
工人们扛着木牌和钉木牌用的桩子来到了村口。村庄高高地坐落在群山之中最后一个山隘的转弯处。这是一个炎热的暮春天气,雪线已经退到了山顶附近的冰雪壁下。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草坪;法国菊尽情地舒展开它那密密的花瓣,怒放的蒲公英昂起了它那长在乳白色花茎上的饱满花冠,仿佛涂满黄色乳脂的金梅草花高兴得绽裂开来,池塘里长满了开着小花儿的龙胆,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出了蓝得出奇的天空。周围的房屋和旅店也焕然一新:刚刚油漆了的窗台,精心修缮过的木板屋顶,重新修补过的篱笆。只消喘口气的工夫,大批外乡人,那些来避暑的游客们,将蜂拥而至。到处都会看到车身上镀铬金属配件和玻璃窗闪光。一切都为此做好了准备。人们竖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路标,有急转弯指示牌,有标明里程的路牌,还有专门为行人而立的其他牌子,诸如“前行两分钟即到‘阿尔卑斯山玫瑰花咖啡馆’”之类。
就在工人们准备埋木桩的地方,立着一个木头十字架,基督头像上方也钉着一块牌子。牌子上至今仍写着彼拉多斯当初的题词:I.N.R.I.——本来的意思应该是“他不过自称是犹太王而已”,但却没有明写出来。人们对此感到的不满,在过去几个漫长的世纪之后,早已不再那么强烈了。两个工人把扛在肩上的木桩和挖土用的大铁锹一起放在路边这个十字架下,第三个工人把工具箱、锤子、钳子和钉子放在木桩的旁边,使劲地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随后三人就商量起该把他们的牌子钉在什么地方,以便使上边的字迹格外醒目;所有宽阔的隘口公路上过来的行人,说得更确切一些,所有驾驶汽车驶进村庄的人,都应该一眼就能看见,而不会忽略过去。最后他们一致同意,将牌子钉在十字架的前面,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算作是这个村庄给予每一个外来游客的欢迎吧。遗憾的是,他们发现,这样就必须把木桩钉在一个加油站的铺石地面上——这当然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那样一来,就会妨碍汽车,特别是较大的汽车转弯。于是工人们便拖拽着木桩又向村外走了一段,停在区公所前的草坪旁边。他们刚要动手,却又发现,这里距离另一块标明村名及其所属的区名牌太远。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村庄想要充分利用这块牌子和那上边的字的话,就必须把木桩再移近一点儿——最好是把它竖在十字架的对面,这样,车辆和行人就必须从它们中间穿过。
那位拿着钉子和锤子的工人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同伴们的赞许。另外两人重又扛起木桩,把它抬到十字架的前面。现在这块写有文字的木牌应该垂直地立在十字架的对面;可是他们又发现,恰恰这儿长着一棵古老的山毛榉,它那巨大的枝丫歪歪扭扭地伸向两边,仿佛是一位穿长袍的圣母抖开了她的披肩,夏日里就会遮住木牌,枝叶投下的斑驳阴影就会使牌子上边的字句模糊不清,至少也会使它们黯然失色。
这样一来也就只剩下耶稣十字架的那一侧可以考虑了。然而,他们最初选中的那块加油站的铺石地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使人联想起那个死在耶稣左边的强盗所处的位置,所以他们最后就选中了十字架右边的空地。两个人挖土,第三个人迅速、有力地把牌子钉到了木桩上,然后三个人一起将木桩插进坑里,还在四周填满了石头。
他们的忙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给他们帮忙,递锤子、递钉子、找合适的石头。几个女人也停下来,仔细的琢磨着牌子上的字句。两个才给十字架脚下的花盆重新填满了水的修女疑惑的相互望了一眼便走开了。那些伐木回来或是下地回来的男人们对木牌却有着不同的反应:有些人笑了笑,有些人只是默默无语的摇着头,但大多数人则无动于衷,既不表示欢迎也不表示反对,而是显得非常淡漠,不管事情会如何发展,都将和他们毫不相关。总之,工人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非常满意。钉着那块牌子的木桩笔直地立在道旁,从老远就可以看见牌子上的字迹。午后的阳光像一只大手,划过这一行粗大的字,慢慢的抚弄着每一个字母,就好像那是写在牌子上的法官的判决。
连垂死的基督也好像正在用最后的气力尽量想要弄清楚牌子的内容。他那苍白的、鲜血淋漓的头在咽气时向右边偏着。人们发觉,这一行字与他同样有关系,而他一向是被村里的人看作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很受爱戴的。现在,这一行字将无情而长久的、黑白鲜明的面对着他,正如他那巨大而永恒的痛苦一样。
当工人们重新收拾起他们的工具箱,离开这将人钉在十字架上的刑场时,他们再一次抬头满意地瞧了瞧那块木牌。牌子上写着:“本疗养区内犹太人不受欢迎。”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淡化了情节,没有中心人物,仅着重描绘一件事情——竖木牌。 |
B.小村所有的木牌都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使他们更舒适方便而准备的。 |
C.工人们多次选择放置木牌的合适地点,围绕的中心都是让木牌上的字迹更加醒目。 |
D.小说末尾从工人的眼里挑明牌子的内容,使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豁然开朗。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血梯”①
王统照
①中夜的雨声,真如秋蟹爬沙,急一阵又缓一阵。风时时由窗棂透入,令人骤添寒栗。坐在惨白光的灯下,更无一点睡意,但有凄清的,幽咽的意念在胸头冲撞。回忆日间所见,尤觉怆然!这强力凌弱的世界,这风潇雨晦的时间,这永不能避却争斗的人生,……真如古人所说的“忧患与生俱来”。
②昨天下午,由城外归来,经过宣武门②前的桥头。我正坐在车上低首沉思,忽而填然一声,引起我的回顾:却看几簇白旗的影中,闪出一群白衣短装的青年,他们脱帽当扇,
额汗如珠,在这广衢的左右,从渴望而激热的哑喉中对着路人讲演。那是中国的青年!是热血沸腾的男儿!在这样细雨阴云的天气中,在这凄惨无欢的傍晚,来作努力与抗争的宣传,当我从他们的队旁经过时,我便觉得泪痕晕在睫下!是由于外物的激动,还是内心的启发?我不能判别,又何须判别。但桥下水流活活!仿佛替冤死者的灵魂咽泣;河边临风摇舞的柳条,仿佛惜别这惨淡的黄昏。直到我到了宣武门内,我在车子上的哀梦还似为泪网封住,尚未曾醒。
③我们不必再讲正义了,人道了,信如平伯君之言,正义原是有弯影的(记不十分清了,姑举其意),何况这奇怪的世界原就是兽道横行,凭空造出什么“人道”来,正如“藐姑射的仙人可望而不可及”。我们真个理会得世界,只有尖利的铁,与灿烂的血呢!平和之门谁知道建造在哪一层的天上?但究竟是在天上,你能无梯而登么?我们如果要希望着到那门下歇一歇足儿,我们只有先造此高高无上的梯子。用什么材料做成?谁能知道,大概总有血液吧。如果此梯上而无血液,你攀上去时一定会觉得冰冷欲死,不能奋勇上登的。我们第一步既是要来造梯,谁还能够可惜这区区的血液!
④人类根性不是恶的,谁也不敢相信!小孩子就好杀害昆虫,看它那欲死不死的状态便可一开他们那天真的笑颜。往往是猴子脾气发作的人类(岂止登山,何时何地不是如此!),“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的话,并非苛论。随便杀死你,随便制服你,这正是人类的恶本能;不过它要向对方看看,然后如何对付。所以同时人类也正是乖巧不过,——这也或者是其为万物之灵的地方。假定打你的人是个柔弱的妇女,是个矮小的少年,你便为怒目横眉向他伸手指,若是个雄赳赳的军士,你或者只可以瞪他一眼。在网罗中的中国人,几十年来即连瞪眼的怒气敢形诸颜色者有几次?只有向暗里饮泣,只有低头赔个小心,或者还要回嗔作喜,媚眼承欢。耻辱!……耻辱的声音,近几年来早已进发了,然而横加的耻辱,却日多一日!我们不要只是瞪眼便算完事,再进一步吧,至少也须另有点激怒的表现!
⑤总是无价值的,……但我们须要挣扎!
⑥总是达不到和平之门的,……但我们要造此血梯!
⑦人终是要慷厉,要奋发,要造此奇怪的梯的!
⑧但风雨声中,十字街头,终是只有几个白衣的青年在喊呼,在哭,在挥动白旗吗?
⑨这强力凌弱的世界,这风雨如晦的时间,这永不能避却的争斗的人生,……然而“生的人”,就只有抗进,激发,勇往的精神,可以指导一切了!……无论如何,血梯是要造的!成功与否,只有那常在微笑的上帝知道!
⑩雨声还是一点一滴的未曾停止,不知那里传过来的柝声,偏在这中夜里警响。我扶头听去,那柝声时低时昂,却有自然的节奏,好似在奏着催促“黎明来”的音乐!
一九二五年六月五日夜十二点。
(选自《片云集》)
[注]①本文写于“五卅”惨案后。②宣武门:在北平(即现北京)。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二段通过回忆,展现了北平街头爱国青年激烈演讲的场面,以傍晚“细雨阴云的天气”为背景, 渲染了凄惨的景象。 |
B.第二段中画线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热血青年奋力抗争却横遭镇压而冤死的无比悲痛的心情。 |
C.第⑧自然段用反问句式对青年抗争却脱离群众、乏人支持的局面进行反思,抨击国人麻木不仁的精神痼疾。 |
D.文章结尾,作者借助“好似奏着催促‘黎明来’,的音乐”的柝声,来表达自己对光明到来的信念,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第二段通过回忆,展现了北平街头爱国青年激烈演讲的场面,以傍晚“细雨阴云的天气”为背景, 渲染了凄惨的景象。 |
B.第二段中画线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热血青年奋力抗争却横遭镇压而冤死的无比悲痛的心情。 |
C.第⑧自然段用反问句式对青年抗争却脱离群众、乏人支持的局面进行反思,抨击国人麻木不仁的精神痼疾。 |
D.文章结尾,作者借助“好似奏着催促‘黎明来’,的音乐”的柝声,来表达自己对光明到来的信念,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