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23、提取下面这句话的主干(5分)

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于明年4月在山东济南举办。

答:                                                     

23、博览会(将)举办(5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提取下面这句话的主干(5分)

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于明年4月在山东济南举办。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提取下面这句话的主干。
  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于明年4月在山东济南举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湖南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作家是时代的产儿。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是的,在笔和剑并用的文艺复兴时代,就会有但丁、莎士比亚;在理性的光芒照耀着的启蒙时代,就会有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我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里,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大作家的出现,往往不是孤立的。在他的同时,或稍前,或稍后,总有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围绕着他,宛若群星之与北斗,相互辉映着,布成灿烂的星空。盛唐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在短短的五十余年里,不仅涌现了李白、杜甫这两位伟大的人物,而且有孟浩然、王之涣、王昌龄、王维、岑参等优秀的诗人。正像李白所描写的:“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曼。”元杂剧的兴盛,也不是一两个作家的努力造成的,翻开《录鬼簿》,我们可以看到在元大都围绕着关汉卿和王实甫,集中了白朴、杨显之、纪君祥、康进之等许许多多才情豪健的剧作家,他们一时并出,各骋骥碌,终于掀起中国戏剧的高潮。
  在一段时间内,以一两个大作家为代表,一辈优秀作家集中出现,形成文学创作的高潮;若干年后,又有一辈作家同时涌现,形成另一个高潮,这是文学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文学的繁荣,同社会经济的高涨、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很大的关系。譬如,宋代汴京和杭州的“说话”,元代大都的杂剧,它们的兴盛就是由城市经济的发展促成的。在战乱和饥馑的年代,也可能出现优秀的作家,但他们往往在前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就打好基础了。杜甫的多数作品写于“安史之乱”以后,然而之前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诗人。唐末五代,黄河流域战火不息,只有在比较稳定的西域和南唐,才可能聚集一批词人,发展了词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文学的繁荣,还要有一种能够激励作家从事创作的艺术气氛。思想需要砥砺,艺术需要切磋,没有同时代的作家的互相启发、交流和竞赛,大作家的文思之泉也会枯竭。李白性格傲岸,但对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却十分钦佩:“吾爱盂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早期的诗歌,就处在李白浪漫主义的影响下,直到进入长安以后,他才形成自己的风格。白居易、元稹之间的唱和形成新乐府运动;苏轼对黄庭坚、秦观等人的培养和奖掖繁荣了北宋的诗坛。这说明文学的繁荣是多么需要一种良好的艺术气氛! (选自袁行霈《时代、作家和文学繁荣》,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属于大作家产生条件的一项是(   )                    
A.恩格斯告诉我们:文艺复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的时代。
B.一个时代文学的成就,取决于代表作家的水平,李白、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让盛唐短短的五十余年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C.白朴、杨显之等一批才华横溢的剧作家围绕着关汉卿和王实甫,一时并出,相互辉映,布成中国戏剧灿烂的星空。
D.白居易、元稹相互唱和,砥砺切磋,营造了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形成影响极大的新乐府运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时代、作家和文学繁荣关系十分密切。时代造就了大作家,大作家又带领同时代优秀作家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B.笔剑并用的文艺复兴时期,理性光芒照耀着的启蒙时代,分别产生了但丁、莎士比亚、伏尔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也折射出时代的光辉。
 C.繁荣了北宋诗坛的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相互启发、交流和竞赛,文思泉涌,佳作迭出,并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D.文学的繁荣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因此,战乱和饥馑的年代能为作家提供较多的素材,有利于优秀作家的产生。
3.清代赵翼有“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意思是国家的破碎动乱,往往会在诗人敏感的心里激起波澜万顷,进而成就一批诗人和作家。本文作者的相关观点与它是否相同?请简要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2013·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遂以令     著:显著
B.以天下之疑释:消除
C.多不行格:搁置
D.永和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进士第一名,担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下诏应试,凭借著作佐郎的身份到集贤院当值,担任光州知州。当年出现大饥荒,成群的强盗打开百姓的粮仓,法官依照法律应判决(他们)死刑,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以后就拟定法令,到现在仍在使用。郭皇后被废除,住在瑶华宫,有病,皇帝很哀怜疼爱她。在皇后被废除时,宦官阎文应很有权势,等到皇后病了,阎文应又主管监察太医。皇后将要去世的时候,有人怀疑阎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把这件事交给御史(处理),拷问查究其中的实际情况,来消除天下人的疑虑。事情虽然没有实行,但是自从阎文应掌权以来,没有敢指责议论的,后来阎文应因为恣意横行被下令处死。
元昊谋反,在西边有战事,任命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视察四周道路山川的险阻与平坦,回来后说某条路应该增加若干士兵,某条路贼兵不会进攻,某条路应该立即做准备。对诸位将领的才能大小,全都了解,举荐可以重用的有二十多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这个时候,边境上的军队刚刚在好水战败,任福等战死。现今韩丞相因为主帅出战失利而获罪,免去讨招副使职务,掌管秦州;范文正公也因为写信给元昊不事先上报皇帝,免去讨招副使职务,掌管耀州。王尧臣于是上言说这两个人是天下共推的人选,他们忠贞正义智慧勇敢,名声震动夷狄,不应该因为小的原因就处置他们。况且任福因为违背节制调度才导致失败,更不可以苛刻责罚主将。因为这违背了宰相的意图,连同其他的议论,大多被搁置不能实行。第二年,贼兵攻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死了大将葛怀敏,都是(当时)王尧臣指着说应做准备的地方。从此才认为王尧臣的话是可以信任的,先前所搁置议论,全都被施行。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刚掌权,请求收取民房钱的十分之三用来辅助国事。命令颁发到三司,张永和暗中派人用私利劝说王尧臣,王尧臣执意认为不行。
京师有人多次制造流言蜚语,传到皇帝的左右近臣那里,这些流言往往说他的短处。皇帝全都不过问,而王尧臣对此也是泰然自若。
王尧臣处理政事,对有所不同的地方进行议论,一定反复讨论,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从不固执己见。在皇帝面前,陈说天下利害的时候居多,等到政令实行,也并未自己夸耀。
王尧臣为人质朴,虽然地位显贵但不忘勤俭节约。(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他有文集五十卷。(他)临终的时候,口授他的弟弟王纯臣写下奏章,把江山社稷看作最重要,把储君未立当作忧愁。皇上怜悯,亲临他的丧事,停止朝政一天,追赠左仆射,太常赠与谥号文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