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每人不能超过20字。(6分)

三个朋友郊游,迎面遇到一株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对着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拟出三个人的话。

(1)木材商说:                                             

(2)植物学家说:                                             

(3)画家说:                                              

21、木材商说:这株巨松用来做家具真是太好了!

植物学家说:这株巨松大约有500年的历史了,并且多次遭过雷击。

画家说:这株巨松的外形非常独特。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字数总共不能超过50字。

三个朋友郊游,迎面遇到一株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对着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拟出三个人的话。

   (1)木材商说:“                                                            

                                                                            。”

   (2)植物学家说:“                                                          

                                                                            。”

   (3)画家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每人不能超过20字。(6分)

三个朋友郊游,迎面遇到一株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对着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拟出三个人的话。

(1)木材商说:                                            

(2)植物学家说:                                            

(3)画家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问答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每人不能超过20字。
  三个朋友郊游,迎面遇到一株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对着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拟出三个人的话。
(1)木材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学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每人不能超过20字。(6分)

三个朋友郊游,迎面遇到一株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对着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拟出三个人的话。

(1)木材商说:                                             

(2)植物学家说:                                             

(3)画家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每人不能超过20字。(6分)
三个朋友郊游,迎面遇到一株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对着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拟出三个人的话。
(1)木材商说:                                            
(2)植物学家说:                                            
(3)画家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学的功用的表现)流俗的表现说大概不外起于两种误解。第一是把写下来的(或说出来的)语文当作在外的“言”,以为思想原无语文,到写或说时,才去另换语文,换得的语文便是思想的表现。其实在写或说之前,还是空洞游离的思想。比如我写下一句话,这一句话的意义连同语文组织都已在心中想好,才下笔写。写不过是记录,犹如将声音灌到留声机片,不能算是艺术的创作,更不能算是替已成的思想安一个形式。

  第二个误解是起于语文有时确需费力寻求,我们常感觉到心里有话说不出,偶然有一阵感触,觉得大有“诗意”,或是生平有一段经验,仿佛是小说的好材料,只是没有本领把它写成作品。这好像是证明语文是思想以后的事,其实这是幻觉。所谓“有话说不出”,“说不出”因为它根本未成为话,根本没有想清楚。你看一部文学作品,尽管个个字你都熟悉,可是你做不到那样,举一个短例来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哪一个字你不认识,你没有用过?可是你也许终身做不成这么一首好诗,这可以证明你所缺乏的并不是语文,而是运用语文的思想,你根本没有想,或是没有能力想,在你心中飘忽来去的还是一些未成形的混乱的意象和概念,你的虚荣心使你相信它们是“诗意”或是“一部未写的小说”。你必须努力使这些模糊的意象和概念确定化和具体化,所谓确定化和具体化就是“语文化”,“诗意”才能成诗,像是小说材料的东西才能成小说。心里所能想到的不完全是语文,但是文学须从有限见无限,只能用可以凝定于语文的情感思想来暗示其余。文学的思想不在于飘忽迷离的幻想,而在使情感思想凝定于语言。在这凝定中实质与形式同时成就。

  我们写作时还另有一种现象,就是心里似有一个意思,须费力搜索才可找到适当的字句,或是已得到的一个字句还嫌不甚恰当,须费力修改,这也似足证明“意在言先”。其实在寻求字句时,我们并非寻求无意义的字句;字句既有意义,则所寻求的不单是字句而同时是它的意义。寻字句和寻意义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统名之为思想,其中并无内外先后的分别。比如说王介甫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原来由“到”“过”“入”“满”诸字辗转过来。这几个不同的动词代表不同的意境,王介甫要把“过”“满”等字改成“绿”字,是嫌“过”“满”等字的意境不如“绿”字的意境,并非本来想到“绿”字。在他的心中“绿”的意境和“绿”字同时生发,并非先想到“绿”的意境而后另换一个“绿”字来“表现”它。

(朱光潜《文学与语文》)

(1)第2自然段“只是没有本领把它写成作品”一句中“本领”是指什么?(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提到“语文化”,请根据该段内容予以解释。注意句子通顺。(连标点不超过30字)

所谓,“语文化”,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流俗的表现说”观点有二:一是________;二是“意在言先”。而作者认为________。(前不超过4个字,后不超过12个字)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写或说,无非是将已连带语文的思想,记录下来或表达出来。

B.只有不断地费力寻求,费力修改,才能运用好语文。

C.“说不出”不是因为语文的缘故,全是思想的缘故。

D.举王介甫改词一例意在说文学创作看上去在寻字句其实也在寻意义,两者是统一的。

E.我们写作时时常碰到“有话说不出”与“有话说不好”两种现象,因而产生了一个误解。

F.“将声音灌到留声机”式的记录,不是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学的功用的表现)流俗的表现说大概不外起于两种误解。第一是把写下来的(或说出来的)语文当作在外的“言”,以为思想原无语文,到写或说时,才去另换语文,换得的语文便是思想的表现。其实在写或说之前,还是空洞游离的思想。比如我写下一句话,这一句话的意义连同语文组织都已在心中想好,才下笔写。写不过是记录,犹如将声音灌到留声机片,不能算是艺术的创作,更不能算是替已成的思想安一个形式。

  第二个误解是起于语文有时确需费力寻求,我们常感觉到心里有话说不出,偶然有一阵感触,觉得大有“诗意”,或是生平有一段经验,仿佛是小说的好材料,只是没有本领把它写成作品。这好像是证明语文是思想以后的事,其实这是幻觉。所谓“有话说不出”,“说不出”因为它根本未成为话,根本没有想清楚。你看一部文学作品,尽管个个字你都熟悉,可是你做不到那样,举一个短例来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哪一个字你不认识,你没有用过?可是你也许终身做不成这么一首好诗,这可以证明你所缺乏的并不是语文,而是运用语文的思想,你根本没有想,或是没有能力想,在你心中飘忽来去的还是一些未成形的混乱的意象和概念,你的虚荣心使你相信它们是“诗意”或是“一部未写的小说”。你必须努力使这些模糊的意象和概念确定化和具体化,所谓确定化和具体化就是“语文化”,“诗意”才能成诗,像是小说材料的东西才能成小说。心里所能想到的不完全是语文,但是文学须从有限见无限,只能用可以凝定于语文的情感思想来暗示其余。文学的思想不在于飘忽迷离的幻想,而在使情感思想凝定于语言。在这凝定中实质与形式同时成就。

  我们写作时还另有一种现象,就是心里似有一个意思,须费力搜索才可找到适当的字句,或是已得到的一个字句还嫌不甚恰当,须费力修改,这也似足证明“意在言先”。其实在寻求字句时,我们并非寻求无意义的字句;字句既有意义,则所寻求的不单是字句而同时是它的意义。寻字句和寻意义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统名之为思想,其中并无内外先后的分别。比如说王介甫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原来由“到”“过”“入”“满”诸字辗转过来。这几个不同的动词代表不同的意境,王介甫要把“过”“满”等字改成“绿”字,是嫌“过”“满”等字的意境不如“绿”字的意境,并非本来想到“绿”字。在他的心中“绿”的意境和“绿”字同时生发,并非先想到“绿”的意境而后另换一个“绿”字来“表现”它。

(朱光潜《文学与语文》)

(1)第2自然段“只是没有本领把它写成作品”一句中“本领”是指什么?(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提到“语文化”,请根据该段内容予以解释。注意句子通顺。(连标点不超过30字)

所谓,“语文化”,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流俗的表现说”观点有二:一是________;二是“意在言先”。而作者认为________。(前不超过4个字,后不超过12个字)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写或说,无非是将已连带语文的思想,记录下来或表达出来。

B.只有不断地费力寻求,费力修改,才能运用好语文。

C.“说不出”不是因为语文的缘故,全是思想的缘故。

D.举王介甫改词一例意在说文学创作看上去在寻字句其实也在寻意义,两者是统一的。

E.我们写作时时常碰到“有话说不出”与“有话说不好”两种现象,因而产生了一个误解。

F.“将声音灌到留声机”式的记录,不是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9分,每小题3分)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颗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来。
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它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的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能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于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空空道人之类的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应当是长白山,本文作者这样认为。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 本文作者认为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本文作者认为“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瑛侍者即清室祖先布库里雍顺。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认为大荒山即是长白石,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C.满人神话中神岛(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D.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的慨叹。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水浒传》开头的神话也应该是有其尘根俗缘的。
B.本文作者认为《山海经》中的不咸山即长白山,说明《山海经》中的地名有的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
C.虽然作者在《画中诗》与《红楼梦》中都写到了“石头”,但诗中的石头与《红楼梦》中的补天石没有内在的联系。
D.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们所说的文学人类学,究竟是一种批评方法,还是一个新的学科?如果它是一个新的学科,它到底是属于文学还是属于人类学?假如我们把文学人类学看成是文学和人类学派生出来的新学科的话,那么这样的划分尽可以不断地延伸下去,比如哲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民俗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等,一门学科真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那么它的存在价值也就值得怀疑了。其实,大家说得很热闹的艺术人类学、结构人类学、进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哲学人类学……说到底它们还都没跳出人类学的范畴,人类学提供给其他学科的只能是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而不是重新组合成一门新的学科。因此所谓文学人类学准确地说应是“人类学的文学”,也就是说对于文学而言,人类学是文学研究的新的批评方法,新的文化目光。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人类学的精神实质是博大的世界目光,是科学的论证方法。人类学的目光要求跳出狭隘的地域限制,以一种俯仰天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宏阔视野审视文学审视艺术,它对艺术的审视角度是人类世界的,这就跳出了中国几千年来学术的偏狭。因为20世纪以前的中国文学研究始终未能摆脱经学的束缚,狭陋的视野使研究者不仅对世界知之甚少,即使是对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置若罔闻。而文学人类学带来的是世界的目光,这种深刻的世界目光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发源上看,人类学的发展是以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现代学术的兴起为基础的,因此它代表了先进的现代科学证明手段。中国古代的文学研究往往是经验的和感悟式的,有限的证明手段也只能是从文献到文献,就经典论经典。考古学的发展,尤其是殷墟的发现拉开了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序幕,由此确立了科学的证明方法,这就是王国维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材料之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文学研究也因此跳出故纸堆而走向广阔的田野,走向鲜活的生活,文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向被视为文不雅训的神话传说及宗教民俗都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但必须指出,方法不是万能的。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人类学讲求贯通,但贯通的学术原则必须以博通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没有博通的知识而又强作解人,势必变成一堆乱材料的堆积,人类学联系的原则结果就变成了相似性的附会。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是对文学审美性艺术性的忽略。文学是“有意味的形式”,说破意味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因此忽视艺术形式的批评。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往形式里放置意味经学的、社会学的,直至宗教学神话学的。人们之所以忽略艺术忽略形式,是因为真正的艺术批评真正的形式批评是艰难的,而愈是如此,我们愈是呼唤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应提倡返归文学返归形式。

  (傅道彬(文学人类学: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方法?选自《新华文摘》1997年第6期,有删改)

1.“深刻的世界目光”具体指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先进的现代科学证明手段”是什么样的手段?

3.作者认为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有哪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4.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

A.文学人类学属于人类学。

B.人类学说到底是一种方法。

C.文学人类学不过是文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D.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研究者都是偏狭的。

E.文学人类学应该真正重视艺术形式批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