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7、默写填空(6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每句1分)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___,_________  。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   ,_________   。

(3)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  。

评卷人

得分

 

 

三、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7、(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4)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三、选择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默写填空(6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每句1分)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___,_________  。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   ,_________   。

(3)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年广东省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名句默写

默写填空(8分) (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每空1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化为狼与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默写填空(8分) (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每空1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化为狼与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5分。任选5小题,多选则按前5小题计分)

1.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 _____________________?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4.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7.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古诗文默写填空。(任选三小题作答,多选则只按前三小题计分)(6分)
小题1: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
小题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小题4:凭谁问,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广东省连州市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古诗文默写填空。(任选三小题作答,多选则只按前三小题计分)(6分)

1.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白居易《琵琶行》)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4.凭谁问,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请按要求完成文后下列各题。(共22分)

水塔上的小白杨

李首峰

①在新疆北部的原野上,有一座高高的水塔。在高高的水塔之上,勇敢地站立着一棵两米多高的白杨树。那年夏天,当我驱车从这里路过,目睹它的尊容的时候,我惊呆了,绝境之上站着一个生命,一个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生命!我向它行的注目礼,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汽车把我从视野中艰难地拉出来。

②那棵白杨树是怎样登临高塔的?也许是在它还是种子的时候,风把它送上去的,在那个悬崖绝壁上,它找到了一个崖缝,战战兢兢地落住了脚。也许是在水塔建造之初,随泥土被工匠运上去,砌到墙体里的。也许是飞鸟搞的恶作剧。

③它是怎样生根发芽的呢?它在水塔贫瘠的土地上,先找到一个盛有泥土的营养钵,耐心等待。当水送到它的唇边的时候,它接受了水的滋润。当太阳向它伸出温暖手臂的时候,那个可怜的小生命,在春天的襁褓里破壳而出,开始试探着生长了。

④小白杨越长越大,头重脚轻可不行。它的根如何突破坚硬的壁垒,克服狭小空间的限制而站稳脚跟儿的呢?小白杨懂得,在水塔这样近乎绝境的地方求生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了生存,不能娇气,不能和土地讲条件。和水塔这样的土地谈条件、讲价钱,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水塔不负责培育,它的职责是汲水、供水,为地面的动物和植物服务。而小白杨是位不速之客,水塔能允许它冒昧借宿已经是很客气、很礼貌、很友好的了。小白杨要站稳脚跟儿,必须采取“见缝插针”的生存技巧。是扣子,就会有洞眼的,任何生命都有缺点和漏洞,它需要智慧地去发现水塔的漏洞,填补这些漏洞。水塔可不希望自己有漏洞,根能够弥补水塔的漏洞,等于是在帮助水塔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全符合水塔的利益和愿望。水塔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欢迎“根”的光顾。只是,这样的根,必须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粗能细,与水塔的家庭成员达成一种默契,从而和谐相处。根在开拓疆域,但必须不以侵犯他人利益为前提。根很准确地把握着发展的尺寸。总之,小白杨在站稳脚儿的过程中,既要时不我待地开拓进取,又不能因求快而搞得适得其反。

⑤小白杨虽然站稳脚儿了,并非万事大吉了,它还会面临各种危险,最大的危险来自于风。小白杨能够支撑多久,这并不重要,可贵的是它在努力支撑,在尽全力支撑。在未来的岁月里,也许风会将它拦腰斩断,但是风却无法将小白杨置于死地,生命的枝条还会从根系里源源不断地抽出。只要水塔不废弃,任何力量都无法置小白杨于死地。

⑥许多生命在身处绝境的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绝望轻生。而这棵小白杨选择的不是死而是生。如果它选择“死亡”,上天也无可厚非。但它自己清楚,它的使命是为自然界添加宜人的色彩和凉意,它不能因为生存希望微弱而借口放弃;它不能因为生活艰辛而选择轻生。生命是自然之母所赐,除了自然之母,任何生命都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主动放弃生存权,也是对自然法则的公然违背。小白杨敬畏自然,恪守法则,日子虽然过得很难很难,但还是有办法过下去。既然有办法过下去,为什么要自断生路呢?

⑦所谓“绝境”并不绝对。纵观历史长河,放在不同的时空里来观察,有时候,那个所谓的“绝境”,并非绝境,它只是一个还在积累中的顺境,或者是一个等待成熟的顺境。关于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种子最能领悟上述哲理。种子是最为坚强、坚韧的生命,种子是最有耐心的生命。有些种子已经在“绝境”之中等待了几十、上百年,却还在耐心地等待。种子虽小,但眼界很宽,种子和人的时空概念完全不同。人认为过去一百年了,种子也许认为才过了一年,着急什么呢?

⑧天无绝人之路。当生命绝望的时候, “绝境”才会真的出现

                              (选自2009年8月31日《人民日报》20版)

1.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水塔上的小白杨?并简要说明其作用和表达效果。(6分)答:                                                                 

                                                                            

2.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根很准确地把握着发展的尺寸。(2分)答:                                                                       

(2)当生命绝望的时候,“绝境”才会真的出现。(2分)答:                                                                       

3.文章第4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叙写了“小白杨在站稳脚儿”的生存技巧?(6分)

答:                                                                         

4.根据全文,请分析文中的“小白杨”形象,说说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一个偏见

钱钟书

    (1)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魔鬼在但丁《地狱篇》第二十七出中自称:“敝魔生平最好讲理。”可见地狱之设,正为此辈;人生在世,言动专求合理,大可不必。当然,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依照生理学常识,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点偏侧,并且时髦得很,偏倾于左。古人称偏僻之道为“左道”,颇有科学根据。不过,话虽如此说,有许多意见还不失禅宗洞山《五位颂》所谓“偏中正”,例如学术理论之类。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世界太广漠了,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谓偏见,只好比打靶的瞄准,用一只眼来看。但是,也有人以为这倒是瞄中事物红心的看法。譬如说,柏拉图为人类下定义云:“人者,无羽毛之两足动物也。”可谓客观极了!但是按照希腊来阿铁斯《哲学言行论》六卷二章所载,偏有人拿着一只拨了毛的鸡向柏拉图去质问。博马舍《趣姻缘》里的丑角说:“人是不渴而饮,四季有性欲的动物。”我们明知那是贪酒好色的小花脸的打诨,而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偏宕之论确说透了人类—部分的根性。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假使我们说:“人类是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出声音的动物。”那又何妨?

    (2)禽啭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夜则虫醒而鸟睡,风雨并不天天有,无来人犬不吠,不下蛋鸡不报。惟有人用语言,用动作,用机械,随时随地做出声音。就是独处一室,无与酬答的时候,他可以开留声机,听无线电,甚至睡眠时还发出似雷的鼻息。语言当然不就是声音,但是在不中听,不愿听,或者隔着墙壁和距离听不真的语言里,文字都丧失了圭角和轮廓,变成一团忽涨忽缩的喧闹,踉鸡鸣犬吠同样缺乏意义,这就是所谓“人籁”!断送了睡眠,震断了思想,培养了神经衰弱。

    (3)这个世界毕竟是人类主宰管领的。人的声音胜过一切。聚合了大自然的万千喉舌,抵不上两个人同时说话的喧哗,至少从第三者的耳朵听来。唐子西《醉眠》诗的名句“山静如太古”,大约指着人类尚未出现的上古时代,否则山上住和尚,山下来游客,半山开饭店茶馆,决不容许那座山清静。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天籁是能和寂静溶为一片的。风声涛声之于寂静,正如风之于空气,涛之于海水,是一是二。每日东方乍白,我们梦已回

而困未醒,会听到无数禽声,向早晨打招呼。那时夜未全消,寂静还逗留着,来庇荫未找清的睡梦。数不清的麻雀的鸣噪,琐碎得像要啄破了这个寂静;鸟鹊的声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鹳鸟的声音滞涩而有刺像把锯子,都一声两声地向寂静来试锋口。但是寂静似乎太厚实了,又似乎太流动了,太富于弹性了,给禽鸟啼破的浮面,立刻就填满。雄鸡引吭悠扬的报晓,也并未在寂静上划下一道声迹。慢慢地,我们忘了鸟啭是在破坏寂静;似乎寂静已将鸟语吸收消化,变成一种有声音的寂静。此时只要有邻家小儿的啼哭,楼上睡人的咳嗽,或墙外早行者的脚步声,寂静就像宿雾见了朝阳,破裂分散得干净。人籁已起,人事复始,你休想更有安顿。在更阑身倦,或苦思冥想时,忽闻人籁噪杂,最博爱的人道主义者,也许有时杀心顿起,恨不能灭口以博耳根清静。禽兽风涛等一切天簸能和寂静相安相得,善于体物的古诗人早已悟到。《诗经》中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下文就说明“有闻无声”;可见马嘶而无人喊,不会产生喧闹。《颜氏家训》也指出王籍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有闻无声的”感觉;虫鸟鸣噪,反添静境。雪莱诗《赠珍尼——一个回忆》里,描写啄木鸟,也说鸟啄山更幽,柯律立治《风瑟》诗云:“海声远且幽,似告我以静。”假使这个海是人海,诗人非耳聋头痛不可。所以我们常把“鸦鸣雀噪”来比人声喧哗,还是对人类存三分回护的曲笔。常将一群妇女的说笑声比于“莺啼燕语”,那简直是对于禽类的侮辱了。

    (4)闹与热,静与冷,都有连带关系;所以在阴惨的地狱里,太阳也给人以寂寥之感。人声喧杂,冷屋会变成热锅,使人通身烦躁。叔本华《哲学小品》第二百七十八节中说,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因为耳朵不聋,必闻声音,声音热闹,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把偏见来代替。那时候,你忘掉了你自己也是会闹的动物,你也曾踹过楼下人的头,也曾嚷嚷以致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你更顾不得旁人在说你偏见太深,你又添了一种偏见,又在人生边上注了一笔。

    (文章有删节)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4分)

A.偏见是思想的副产品,有些看似偏宕之论,恰可能说出了人生的真相。所以人生在世,言动不必专求合理。

B.文中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鸟鹊、老鹳鸟的声音是“寂静的致命伤”。

C.“人籁”之所以扰人在于不能溶于寂静,而“天籁”能溶于寂静的原因在于听者“有闻无声”。

D.最后一段,作者在批评“人声”的同时,不忘反观自己,表现出巴金《小狗包弟》中的“自我解剖”精神。

E.居住条件差,人口密度大,中国人又是不论在私人场合还是公众场合都不吝制造声音的,所以在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还是觉得颇有会心之处。

17.文章意在写人声之“害”,可开头远远地从“偏见”说起。从行文思路分析这种写法的独特效果。(4分)

18.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9.结合文本,从下面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来探究钱钟书“智性幽默”的散文风格。(8分)

(1)见解独特,论辩机智。

(2)学识渊博,旁征博引。

(3)取喻新颖,妙语迭出。

(4)亦庄亦谐,幽默讽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