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请从下面这则新闻材料中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美国和日本3名研究人员在美国蒙大拿西南部一个地下洞穴发现小型恐龙化石,这种恐龙具有挖地洞的习性。
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洞里,一条长2米多,宽约70厘米倾斜蜿蜒的隧道通向洞穴最深处。洞内发现一只成年恐龙和两只幼年恐龙的化石。化石骨骼显示它们具有挖洞和搬土动物的特点。成年恐龙化石长约2.1米,重约22~23公斤,属恐龙家族中最小型。
研究人员说:“这是首次有化石和遗迹证据显示恐龙具有挖地洞习性。”研究人员猜测,这种挖洞恐龙在其他种类恐龙灭绝后可能还幸存了一段时间。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请从下面这则新闻材料中提取四个关键词。
美国和日本3名研究人员在美国蒙大拿州西南部一个地下洞穴发现小型恐龙化石,这种恐龙具有挖地洞的习性。
发现化石的地洞里,一条长2米多,宽约70厘米倾斜蜿蜒的隧道通向洞穴最深处。洞内发现一只成年恐龙和两只幼年恐龙的化石。化石骨骼显示它们具有挖洞和搬土动物的特点。成年恐龙化石长约2.1米,重约22~32公斤,属恐龙家族中最小型。
研究人员说:“这是首次有化石和遗迹证据显示恐龙具有挖地洞习性。”研究人员猜测,这种挖洞恐龙在其他种类恐龙灭绝后可能还幸存了一段时间。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语言表达
请从下面这则新闻材料中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美国和日本3名研究人员在美国蒙大拿州西南部一个地下洞穴发现小型恐龙化石,这种恐龙具有挖地洞的习性。
发现化石的地洞里,一条长2米多,宽约70厘米倾斜蜿蜒的隧道通向洞穴最深处。洞内发现一只成年恐龙和两只幼年恐龙的化石。化石骨骼显示它们具有挖洞和搬土动物的特点。成年恐龙化石长约2.1米,重约22~32公斤,属恐龙家族中最小型。
研究人员说:“这是首次有化石和遗迹证据显示恐龙具有挖地洞习性。”研究人员猜测,这种挖洞恐龙在其他种类恐龙灭绝后可能还幸存了一段时间。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请从下面这则新闻材料中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美国和日本3名研究人员在美国蒙大拿西南部一个地下洞穴发现小型恐龙化石,这种恐龙具有挖地洞的习性。
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洞里,一条长2米多,宽约70厘米倾斜蜿蜒的隧道通向洞穴最深处。洞内发现一只成年恐龙和两只幼年恐龙的化石。化石骨骼显示它们具有挖洞和搬土动物的特点。成年恐龙化石长约2.1米,重约22~23公斤,属恐龙家族中最小型。
研究人员说:“这是首次有化石和遗迹证据显示恐龙具有挖地洞习性。”研究人员猜测,这种挖洞恐龙在其他种类恐龙灭绝后可能还幸存了一段时间。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请从下面这则新闻材料中提取四个关键词。
美国和日本3名研究人员在美国蒙大拿州西南部一个地下洞穴发现小型恐龙化石,这种恐龙具有挖地洞的习性。
发现化石的地洞里,一条长2米多,宽约70厘米倾斜蜿蜒的隧道通向洞穴最深处。洞内发现一只成年恐龙和两只幼年恐龙的化石。化石骨骼显示它们具有挖洞和搬土动物的特点。成年恐龙化石长约2.1米,重约22~32公斤,属恐龙家族中最小型。
研究人员说:“这是首次有化石和遗迹证据显示恐龙具有挖地洞习性。”研究人员猜测,这种挖洞恐龙在其他种类恐龙灭绝后可能还幸存了一段时间。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国学要对现实有用?
我一向认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对国学的看法也不例外。?
所谓国学,在我看来就是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典籍)的学问。这种学问有什么用?可以先从挖掘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维经验来说,这种思维经验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古人总结的某种思维经验,现在已有更为高深、准确的认识乃至理论了,然而古人在对道理的阐释中却有其独特的感悟,今人看了仍能启益心智,这便有用。例如《老子》讲的辩证法是朴素的,当然不及现代的唯物辩证法高深、准确,但《老子》的有些阐述却相当精辟,因此至今看来仍有打动人心的力度。例如他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说“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老子》第十一章,用任继愈先生译文)。现在造房子用砖块、预制板之类,这便是“有”;但如果“有”过了度,整个空间都被建筑材料砌满了,请问那房子还有什么用?因此今人分配住房十分重视究竟有多少“使用面积”。当然他也应该知道,倘若没有“建筑面积”,那么“使用面积”也便不存在了。再把这个实例提高到一般来说,《老子》就作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
又如欧阳修的名作《五代史伶官传序》,其中反对天命论的彻底性不仅比不上后世的唯物论,甚至还比不上某些先秦思想家。文中所讲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也很一般化,近似“老生常谈”。但欧阳修在论证这些道理的时候,却用了生动的事例,并以富有感情色彩的笔墨表述了他的深刻体会,于是这篇文章便也能打动人心。“人心”这个东西有时很冥顽不灵,往往需要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来打动它,方能形成比较牢固的正确认识。正因为如此,所以说“真理是不怕重复的”,只要不是简单的重复就行。?
第二个层次是传统文化中有些思维经验,直到现在尚未见有更为高深、准确的理论可以取而代之,这就显然更表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因而不但有用,而且大有研究之必要。这种思维经验在中国思想史中是不乏其例的(如儒家学说中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的思想),但为了更少疑义而易于论述,不妨以中国艺术史中的思维经验为例。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以“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从那以后,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中国有经验的欣赏者也都能从优秀的画作中感知“气韵”,这说明“气韵”作为一种美的表现的确存在,然而至今无人能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推而广之来看,像“气韵”这样在中国艺术史上频繁出现的独特概念无虑数十。每一个概念都像一把钥匙,有可能打开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的宝库,那真是大大有用有益的事情。?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用有益的东西,加以挖掘、筛选、阐释与发扬,便是国学的任务。这个国学的概念,其内涵比旧的以“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的“国学”是大得多了;研究的动机也不完全相同。因为从前研究“国学”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在,现在研究国学则是面向现实的。因此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大大增加对现实有用有益的内容,以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国学的发展也必将因此而获得新的强大的生命力。但新的国学研究既然有艰巨的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的任务,那就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中那种求真求实、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也必须充分利用从前“国学”研究中的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国学要真正能对现实有用,看来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玩儿”的态度,更不能把它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一味强调“坐冷板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任何学问要对现实有用,都必须了解
现实,甚至还要转变观念,才能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
问题。
[选自《金开诚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对于至今无人能说清楚“气韵”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这一现象中蕴涵的道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中有些经验,直到现在尚未见有更为高深、准确的理论可以取而代之。?
B.“气韵”和“气韵生动”这些独特概念只可感知,难以具体去表述。?
C.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气韵”是一个美的表现,它只能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中。
对“更不能把传统文化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中所蕴涵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国学研究要了解现实,转变观念。?
B.强调新国学研究要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C.不能只注意传统文化的形式上的翻新,而要对现实有用。?
D.新的国学研究要去伪存真、去芜存精。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国学”的概念有三: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包括传统典籍)。作者持第三种说法。?
B. 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的优良学风,利用其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C.作者主张国学研究要对现实有用,因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
D.“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说法虽好,能为人感知,但在理论上是不可知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西省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分)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惠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和所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丈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l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
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
3.蔡东藩将《清史演义》提到第一,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度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惠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秘所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丈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2.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分条陈述。
3.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牡丹的拒绝
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赋诗慨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可花期逼近时,却连日阴云苦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看花人依然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座又冷又静的洛阳城,让你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吸一口气,掩藏好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成公园。你相信牡丹喜欢热闹,不像幽兰惯于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然而,满园一片绿色,虽枝繁叶茂却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饱满的花苞,形如仙桃。细看,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从云缝中漏下来的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它木然,无动于衷。
愕然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赏?于是,看花人遗憾地暗怨,于是洛阳人尴尬地辩解……人们都不解:当年专横的女皇可以役使百花连夜速发,菊栀梅兰谁敢不从?惟独牡丹抗旨不遵,宁可发配洛阳。如今,莫非它改了禀性?
于是,你只得面对绿色的牡丹园竭尽想像,想像牡丹在春晖中的激情与璀璨——一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放浪形骸,宏伟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短短的几天里迸发;不开则已,一开则挥洒尽净,国色天香倾城倾国!
想像中,你吻了花魁,你嗅过花香。你看到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你置身于延续千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的盛况之中……想像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对来年的希望。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把牡丹作为富贵化身膜拜的人,但愿你能目睹一次落花的情景。一阵清风,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便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依然娇艳鲜嫩。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体味至深,你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在阴冷的四月里,没有出现什么奇迹。游人自可为扫兴而腹诽,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遵循天情地意设定的花期,遵循自己坦荡行事的规律。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拒绝寒冷而拒绝牡丹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牡丹的拒绝”,即牡丹的权利,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也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文章题目透露了牡丹的个性信息。
B.这篇散文不但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而且将其“诗化”。作者藉以颂扬一种令人敬慕的品格,讴歌真率无邪的情致。
C.“花开花落二十日”,牡丹花期短暂,个性难现;而在漫长的“没有牡丹的日子里”牡丹才有个性。为此,作者提倡“拒绝”。
D.“放浪形骸”,在文中属于成语翻新使用,没有贬义。它表现为牡丹在怒放时热情奔放的形象,符合所在段落的语境。
E.作者取材于真实的经历,但文章冲破“写真”的疆域,说传闻、引佳句,驰骋想像,清丽的文字中兼容了崇敬与鄙视。
(2)为什么说“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语句加线的文字的含义。
①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牡丹之美,惊世骇俗”,作者这样评价牡丹,自有寓意。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