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5、针对下列问题请你回答(或引用诗文,或用熟语,或用句式整齐的语句)。(每空不超过14个字)(5分)

  (1)当遇到以前曾和你“翻过脸”的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遇到困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遇到紧急情况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面对两难抉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批评自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相逢一笑泯恩仇  2. 雪中送炭,助人为乐   3.从容不迫,机智果敢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针对下列问题请你回答(或引用诗文,或用熟语,或用句式整齐的语句)。(每空不超过14个字)(5分)

  (1)当遇到以前曾和你“翻过脸”的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遇到困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遇到紧急情况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面对两难抉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批评自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针对下列问题请你回答(或引用诗文,或用熟语,或用句式整齐的语句)。(每空不超过14个字)

   (1)当遇到以前曾和你“翻过脸”的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遇到困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遇到紧急情况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面对两难抉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批评自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6 同步题 题型:问答题

针对下列问题请你回答(或引用诗文,或用熟语,或用句式整齐的语句)。(每空不超过14个字)
(1)当遇到以前曾和你“翻过脸”的人时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遇到困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遇到紧急情况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面对两难抉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批评自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针对下列问题请你回答(或引用诗文,或用熟语,或用句式整齐的语句)。(每空不超过14个字)

   (1)当遇到以前曾和你“翻过脸”的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遇到困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遇到紧急情况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面对两难抉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批评自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8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3

针对下列问题请你回答(或引用诗文,或用熟语,或用句式整齐的语句)。(每空不超过14个字)

(1)当遇到以前曾和你“翻过脸”的人时________。

(2)当别人遇到困难时________。

(3)当遇到紧急情况时________。

(4)当面对两难抉择时________。

(5)当别人批评自己时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礼泉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7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关系。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变得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很有可读性,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设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且前后呼应,诗化的语言富于哲理性。

B.

文章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深刻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C.

文中说“时间也是一种空间”,既然是空间,那么就可以存放东西,能在这个空间存放东西的人觉得充实,否则,便觉得无聊、空虚。

D.

作者每每把过去的日历扯下的时候,塞在书架或画册中,这扯下的日历犹如生命的落叶。可见作者惋惜流逝的时光,畏惧生命的衰老。

E.

作者把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日历”记得十分清楚,因为他是从死神的指缝里逃出来的。每个亲历者都会如他一样,记忆清楚、仔细。

(2)

作者开篇设问:“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请概括他喜欢用“日历”的原因。

(3)

作者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

作者说:“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某种“载体”谈谈你对“记忆”这一“人本话题”的感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30 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关系。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变得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很有可读性,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设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且前后呼应,诗化的语言富于哲理性。
B.文章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深刻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C.文中说“时间也是一种空间”,既然是空间,那么就可以存放东西,能在这个空间存放东西的人觉得充实,否则,便觉得无聊、空虚。
D.作者每每把过去的日历扯下的时候,塞在书架或画册中,这扯下的日历犹如生命的落叶。可见作者惋惜流逝的时光,畏惧生命的衰老。
E.作者把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日历”记得十分清楚,因为他是从死神的指缝里逃出来的。每个亲历者都会如他一样,记忆清楚、仔细。
(2)作者开篇设问:“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请概括他喜欢用日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某种“载体”谈谈你对“记忆”这一“人本话题”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扑进画框

韩少功

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

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空阔和清凉。前面还在修路,汽车停在大坝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还要前行,投访蓝色水面那一边的迷蒙之处,就只能收拾自己的行李,疲惫地去水边找船。这使我想起了古典小说里的场面:好汉们穷途末路来到水边,幸有酒保前来接头,一支响箭向湖中,芦苇泊里便有造反者的快船闪出……这支从古代射来的响箭,射穿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疾风嗖嗖又余音袅袅――我今天也在这里落草?

我从没见过这个水库――它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是我离开了这里之后。据说它与另外两个大水库让山外数十万亩农田受益,也给老山里的人带来了驾船与打鱼一类新的生计。这让我多少有些好奇。

当时这里也有知青点,其中大部分是我中学的同学,曾给我提供过红薯和糍粑,用竹筒一次次为我吹燃火塘里的火苗。他们落户的地点,如今已被大水淹没,一片碧波浩渺中无处可寻。当机动木船突突突犁开碧浪时,我没有参与本地船客们的说笑,只是默默地观察和测量着水面。我知道,就在此刻,就在脚下,在船下暗无天日的水深之处,有我熟悉的石阶和墙垣正在飘移,有我熟悉的灶台和门槛已经残腐,正在被鱼虾探访。某一块石板上可能还留有我当年的刻痕:一个不成形的棋盘。

巴童浑不寝,夜半有行舟。这是杜甫的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张继的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是贾长江的诗。芦荻荒寒野水平,四周唧唧夜虫声。长眠人亦眠难稳,独倚枯松看月明。这是《阅微草堂笔记》中俞君祺的诗。……机船剪破一匹匹水中的山林倒影,绕过一个个湖心荒岛,进入了老山一道越来越窄的皱折,沉落在两山间一道越来越窄的天空之下。我感觉到这船不光是在空间里航行,而且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画廊里巡游,驶入古人幽深的诗境。

我用手机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在柴油机的轰闹中听不太清楚,只听到他一句惊讶:“你在哪里?你真的去了八景?”――他是说这个乡的名字。

为什么不?

“你就打算住在那里?”

不行吗?

我觉得他的停顿有些奇怪。

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由和最清洁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我被城市接纳和滋养了三十年,如果不故作矫情,当心怀感激和长存思念。我的很多亲人和朋友都在城市。我的工作也离不开城市。但城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越来越陌生,在我的急匆匆上下班的线路两旁与我越来越没有关系,很难被我细看一眼;在媒体中的罪案新闻和八卦新闻与我也格格不入,哪怕看一眼也会心生厌倦。我一直不愿被城市的高楼所挤压,不愿被城市的噪声所烧灼,不愿被城市的电梯和沙发一次次拘押。大街上汽车交织如梭的钢铁鼠流,还有楼墙上布满空调机盒子的钢铁肉斑,如同现代的鼠疫和麻风,更让我一次次惊悚,差点以为古代灾疫又一次入城。侏罗纪也出现了,水泥的巨蜥和水泥的恐龙已经以立交桥的名义,张牙舞爪扑向了我的窗口。

“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酒吧里的男女们疲惫地追问,大多找不出答案。就像一台老式留声机出了故障,唱针永远停留在不断反复的这一句,无法再读取往后的声音。这些男女通常会在自己的墙头挂一些带框的风光照片或风光绘画,算是他们记忆童年和记忆大自然的三两存根,或者是对自己许诺美好未来的几张期票。未来迟迟无法兑现,也许永远无法兑现――他们是被什么力量久久困锁在画框之外?对于都市人来说,画框里的山山水水真是那样遥不可及?

我不相信,于是扑嗵一声扑进画框里来了。

(节选自韩少功《山居心情》)

注①:从2000年始,韩少功的手每年六个月在海口“握笔”,尽他海南省文联主席的“本分”;另六个月在湖南汨罗八景峒大同村“把锄”,在两千年前屈原行吟之所养鸡、种地。韩少功说:“《山居心情》也是在山地里刨出来的,今天刨一锄头,明天刨一锄头,零零星星、断断续续地……六年过去了,我总算对这些日子有了交代。”这是一本带有纪实性、自传性的散文集。

14.写出“响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分)

                                                                          

15. 文中划线的语段间接地映射出了作者的“山居心情”。请根据划线语段的内容推想作者理想中的生活情景。(4分)

                                                                              

16. 阅读全文,概括作者“扑进画框”的几个理由。(6分)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由“在水边找船”,想起了古典小说里的好汉们穷途末路时的落草场面,感叹自己现在的处境也和他们一样。

B.第四段作者提及某一石板上自己留着的“当年的刻痕”。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一种复杂的情感:对往昔欢乐生活的回忆与留恋以及对今日不能实地探访的些许叹惋。

C.第五段引用古人诗句,意在说明作者夜游八景,忆起了当年的生活,沉醉于幽深的诗境而不能寐。

D.现代都市男女在不断质疑都市生活的同时,却又无法逃离这种生活,这种矛盾的心态与作者“扑入画框”、亲近山水的生活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E.作者自如地穿行于农村与城市、历史与现实之间,散步在诗境之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南省卢氏一高2011届高三5月高考冲刺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关系。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变得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很有可读性,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设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且前后呼应,诗化的语言富于哲理性。

B.

文章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深刻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C.

文中说“时间也是一种空间”,既然是空间,那么就可以存放东西,能在这个空间存放东西的人觉得充实,否则,便觉得无聊、空虚。

D.

作者每每把过去的日历扯下的时候,塞在书架或画册中,这扯下的日历犹如生命的落叶。可见作者惋惜流逝的时光,畏惧生命的衰老。

E.

作者把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日历”记得十分清楚,因为他是从死神的指缝里逃出来的。每个亲历者都会如他一样,记忆清楚、仔细。

(2)

作者开篇设问:“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请概括他喜欢用“日历”的原因。

(3)

作者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

作者说:“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某种“载体”谈谈你对“记忆”这一“人本话题”的感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日  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关系。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变得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很有可读性,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设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且前后呼应,诗化的语言富于哲理性。

B.文章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深刻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C.文中说“时间也是一种空间”,既然是空间,那么就可以存放东西,能在这个空间存放东西的人觉得充实,否则,便觉得无聊、空虚。

D.作者每每把过去的日历扯下的时候,塞在书架或画册中,这扯下的日历犹如生命的落叶。可见作者惋惜流逝的时光,畏惧生命的衰老。

E.作者把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日历”记得十分清楚,因为他是从死神的指缝里逃出来的。每个亲历者都会如他一样,记忆清楚、仔细。

(2)作者开篇设问:“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请概括他喜欢用“日历”的原因。

(3)作者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作者说:“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某种“载体”谈谈你对“记忆”这一“人本话题”的感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