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8、请把下面的文字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5分)

要求:(1)语意表达清楚,句与句子之间连贯顺畅;(2)可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要求日本政府公布确切的合祭人数和名单并向日本法院提出诉讼的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团体要求把合祭在靖国神社的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阵亡者从阵亡者名单中删掉还计划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起诉日本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18、①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团体要求日本政府公布确切的合祭人数和名单②并向日本法院提出诉讼③要求把合祭在靖国神社的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阵亡者从阵亡者名单中删掉④还计划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起诉日本参拜神社问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请把下面的文字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5分)

要求:(1)语意表达清楚,句与句子之间连贯顺畅;(2)可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要求日本政府公布确切的合祭人数和名单并向日本法院提出诉讼的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团体要求把合祭在靖国神社的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阵亡者从阵亡者名单中删掉还计划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起诉日本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最后的绝招
聂鑫森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在这个广场捏面人差不多有一年了,只要不下雨不落雪,“面人雷”就会准时出来设摊。
行头很简单: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像,捏谁像谁。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空时,“面人雷”会安静地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真正有特点的人物是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耍解卖艺的赤膊汉子,硬讨善要的乞丐,打锣耍猴的河南人……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江湖上称这类人为“青插”;专弄“碰瓷”的骗家,手里拎着瓶假名酒,寻机让人碰落摔碎,然后“索赔”;还有那些做“白粉”生意的,避着人鬼头鬼脑地进行交易……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大的人流量,各类案子总是会发生的。
负责车站治安的铁路警察,常会秘密地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
“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他们知道“面人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
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贩“白粉”的也抓了。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这是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飒飒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栓被拨开了。屋里突然亮起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很镇静:“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吧,风冷人哩。”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肉痣,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给了官家,你应该懂规矩,今晚得做了你!”
“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老哥,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我这一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的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已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必担心一个年老力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他们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便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一个有支架的小镜子捏起来。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有三寸来高,右手拿着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着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子上。
……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
公安局刑侦队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支小竹片的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那拳头从比例上看略显硕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地掰开了那个拳头,在掌心里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那个脸上有颗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面人雷”在临死前,给这几个家伙捏了像!
这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追认“面人雷”为“烈士”的报告也随即批复下来了。
追悼会开得非常隆重,正面墙上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挽联是这样写的: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选自《小说月刊》2010年02期,有删改)
【小题1】小说结尾的挽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小题3】请结合文中“面人雷”的“冷”和“笑”,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4分)
【小题4】有评论家认为:“聂鑫森是关注人们精神寄托、关注人性的小说家。枯荣起落沧桑岁月中不泯的人性良知,他看得很珍贵。”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山东省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最后的绝招
聂鑫森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在这个广场捏面人差不多有一年了,只要不下雨不落雪,“面人雷”就会准时出来设摊。
行头很简单: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像,捏谁像谁。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空时,“面人雷”会安静地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真正有特点的人物是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耍解卖艺的赤膊汉子,硬讨善要的乞丐,打锣耍猴的河南人……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江湖上称这类人为“青插”;专弄“碰瓷”的骗家,手里拎着瓶假名酒,寻机让人碰落摔碎,然后“索赔”;还有那些做“白粉”生意的,避着人鬼头鬼脑地进行交易……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大的人流量,各类案子总是会发生的。
负责车站治安的铁路警察,常会秘密地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
“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他们知道“面人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
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贩“白粉”的也抓了。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这是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飒飒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栓被拨开了。屋里突然亮起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很镇静:“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吧,风冷人哩。”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肉痣,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给了官家,你应该懂规矩,今晚得做了你!”
“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老哥,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我这一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的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已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必担心一个年老力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他们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便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一个有支架的小镜子捏起来。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有三寸来高,右手拿着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着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子上。
……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
公安局刑侦队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支小竹片的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那拳头从比例上看略显硕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地掰开了那个拳头,在掌心里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那个脸上有颗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面人雷”在临死前,给这几个家伙捏了像!
这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追认“面人雷”为“烈士”的报告也随即批复下来了。
追悼会开得非常隆重,正面墙上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挽联是这样写的: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选自《小说月刊》2010年02期,有删改)
1.小说结尾的挽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3.请结合文中“面人雷”的“冷”和“笑”,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4分)
4.有评论家认为:“聂鑫森是关注人们精神寄托、关注人性的小说家。枯荣起落沧桑岁月中不泯的人性良知,他看得很珍贵。”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理查德·布兰森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小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个先令。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习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了最后一天,我仍然不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个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了路边的草地上。

 我们一个个从车上下来后,温迪姑姑问:“出了什么事?”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下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戴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摘自2008年10月2日《文学报·微型小说选刊》)

11.小说主要写的是“我”学游泳的故事,但开头一段并没有写这方面的内容,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4分)

                                       

                                       

12.文中划线句“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爸爸到底担不担心?为什么?他当时内心是怎么考虑的?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说明。(3分)

                                       

                                

13.请解释文题“我看到了一条河”的具体含义。(3分)

     

14.综合全文,试分析、归纳主人公克里的性格形象。(4分)

                                       

                                       

15.读了克里成功学会游泳的故事,你的心中有何感想或启示?请联系自身实际,选择最深刻的一个方面作具体分析。(10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乱世中的美神(有删改)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下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1)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早期创作的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她当时生活的幸福。

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以及《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更在于她才藻的美,心灵的美。

E.多灾多难之世成全了作为词中伟丈夫的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把一己的愁怨与山河破碎的痛楚都融人了诗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乱世中的美神(有删改)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下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1)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早期创作的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她当时生活的幸福。

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以及《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更在于她才藻的美,心灵的美。

E.多灾多难之世成全了作为词中伟丈夫的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把一己的愁怨与山河破碎的痛楚都融人了诗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青岛二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温总理15个小时急行军

张蕾

  20081213日,周六。北京冬日的早晨寒气逼人。不到7点,代表团工作人员开始登机。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我随温家宝总理赴日本福冈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这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客机,只是经过简单改装。部长们坐公务舱,司局长们同其他工作人员和记者一起坐普通舱。这次没有按惯例使用较为宽敞舒适的波音747客机,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航油。8点,专机准时起飞,很快平稳地飞上了云端。

  不一会儿,旁边几位记者开始忙碌起来。原来他们凭经验知道,温总理马上就会过来看望大家。果然,温总理微笑着出现了,亲切地同大家握手。对记者们,总理还能准确地叫出名字。大概是看见了陌生面孔,总理问:有谁是第一次随我出访的?我连忙举手说:总理,我是第一次随您出访。可惜时间太短,太遗憾了。温总理笑道:你下次可以再来嘛。不过,跟我出访很累,就像急行军。总理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下后对大家说:今天去日本日程很紧,结束活动后连夜返回。在福冈没有给大家在饭店订休息的房间,因为没有时间休息,大家辛苦了!飞机发动机噪音较大,为了使舱内的人都能听清楚,总理始终提高着嗓音。

  东京时间1120分,专机降落在福冈机场。舷梯旁华侨华人和日本青少年挥舞着中日两国国旗,鼓乐齐鸣欢迎温总理。

  在新大谷饭店匆匆吃过午饭,我就跟随温总理开始了急行军——

  下午1点,在新大谷饭店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然后乘车前往太宰府市。

  2点,在九州博物馆会见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3点,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510分,签署《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520分,会见三国青少年代表。

  610分,共同会见记者。

  645分,出席麻生首相的欢迎宴会。

  随着温总理的活动,我同中外记者们不断地转换场地,在门外焦急地等待会见、会议的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利用转场间隙,火速给我们吹风。记者们争分夺秒,编辑消息,传输文字和音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饿了渴了就用自带的饼干和瓶装水充饥。

  晚上820分,三国领导人结束了所有正式活动。麻生首相作为东道主把温总理送到九州博物馆门口。两人握手道别后,麻生首相见温总理并没有上车离去,有些诧异。温总理告诉他还要到另一个大厅去看望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两人会心地笑了。

  温总理同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握手合影后,发表了即席讲话。此时,从离开北京算起,总理已经整整11个小时没有休息了。由于长时间讲话,嗓子有些沙哑,但话语仍然是那样铿锵有力、动人心弦。大家对总理的讲话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围着总理久久不愿散开。

  在去机场的路上,夜色已浓,天下起了雨。快到停机坪时,忽然传来一阵阵响亮的呼喊:总理辛苦了!总理辛苦了!原来是一大群热情的华侨华人打着雨伞或穿着雨披,等候着为总理送行。总理连忙下车,冒着霏霏细雨快步走向人群,同大家一一握手话别,此时我看见华侨华人的脸上已是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了。

  午夜1120分,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据了解,专机出国当日往返在国航历史上还是首次。

(摘自20081218日《人民日报》)

1.第一段属于新闻的什么?请简要概括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2.本文报导对象是温总理,为什么倒数第5段用一个段落来写记者“我”?

3.新闻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划线句有什么效果?

4.新闻通讯的语言要力求客观真实,却又不失生动。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倒数第2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宋弁字义和。父叔珍,娶赵郡李敷妹,因敷事而死。舟至京师,见尚书李冲,因言论移日,冲异之,退曰:“此人一日千里,王佐才也。”显卒,弁袭爵。弁与李彪州里,迭相祗好。彪为秘书丞,请为著作佐郎。迁尚书殿中郎中。孝文曾因朝会次,历访政道。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对,声姿清亮,进止可观。帝称善者久之。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_,意取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之也。

迁中书侍郎兼员外散骑常侍,使齐。齐司徒萧子良、秘书丞王融等皆称美之,以为志气謇谔不李彪,而体韵和雅,举止闲邃过之。转散骑侍郎。时散骑位在中书之右。孝文曾论江左事,问舟南兴亡之数。弁以为萧氏父子无大功于天下,既以逆取,不能顺守,必不能贻厥孙谋,保有南海。若物惮其威,身免为幸。后车驾南征,以弁为司徒司马、东道副将。军人有盗马某靽者,斩而徇,于是三军震惧,莫敢犯法。

黄门郎崔光荐弁自代,帝不许,亦赏光知人。未几,以弁兼司徒左长史。时大选内外群官,并定四海士族,弁专参铨量之任,事多称旨。然好言人之阴短。高门大族意所不便者弁因毁之,至于旧族沦滞而人可忌者,又申达之。弁又为本州大中正,姓族多所降抑,颇为时人所怨。

孝文在汝南不豫,大渐,旬余日不见侍臣,左右唯彭城王勰等数人而已。小瘳,乃引见门下及宗室长幼诸人。入者未能皆致悲泣,惟弁与司徒司马张海献欷流涕,由是益重之。

弁劬劳王事,恩遥亚于李冲。帝每称弁可为吏部尚书,及崩,遗诏以弁为之。与成阳王禧等六人辅政,而弁先卒。年三十八。

弁性好矜,自许膏腴。孝文以郭祚晋魏名门,从容谓弁曰:“卿固当推郭祚之门。”弁笑曰:“臣家未肯椎祚。”帝曰:“卿自汉、魏以来,既无高官,又无俊秀,何得不推?”弁曰:“臣清素自立,要尔不推。”侍臣出后,帝谓彭城王勰曰:“弁人身自不恶,乃复欲以门户自矜,殊为可怪。”                                 (选自《北史》卷二十六,有删改)

       注释:①移曰:日影移动,形容时间长。②显:指宋弁的养父宋显。

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文曾因朝会次,历访政道            访:咨询

       B.以为志气蹇谔不李彪                     逮:赶上

       C.弁专参铨量之任,事多旨            称:符合

       D.弁性好矜,自许膏腴                     伐:攻打

2.以下六组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孝文帝器重宋弁的一组是                              (    )

①请为著作佐郎                                    ②以弁为司徒司马、东道副将

③弁专参铨量之任                                   ④惟弁与司徒司马张海歔欷流涕

⑤帝每称弁可为吏部尚书                      ⑥卿固当推郭祚之门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书李冲对宋弁赞不绝口,认为宋弁是个辅助帝王的人才,后来宋弁历任尚书殿中郎中、中书侍郎、司徒司马、吏部尚书等官职,证实了李冲的眼光。

       B.尽管宋弁只是个尚书殿中郎中,官职较低,而且年轻,但他回答皇帝问题时声音宏亮,举止得当,这让孝文帝非常赞赏,自此更受到孝文帝的器重。

       C.宋弁任司徒司马时,将盗窃套马的皮带的士兵斩首示众,于是三军将士震惊畏惧,再没人敢犯法。

       D.宋弁对朝廷的事尽心尽力,孝文帝非常赏识宋弁,常说宋弁可担任吏部尚书,但孝文帝对宋弁想用门第自夸的做法颇不以为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意取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门大族意所不便者,弁因毁之,至于旧族沦滞而人非可忌者,又申达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