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下面是一段议论文字,现已省去三个作为论据的事例,请你将三个事例补足,三个事例之间构成顺畅的排比关系,各个事例的表述必须用到引用法。(6分)
答:要提高文章境界,必须提高思想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心如日月,文方有日月之光。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面是一段议论文字,现已省去三个作为论据的事例,请你将三个事例补足,三个事例之间构成顺畅的排比关系,各个事例的表述必须用到引用法。(6分)
答:要提高文章境界,必须提高思想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心如日月,文方有日月之光。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
钟 离 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日:“《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①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注释]①班: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悲伤。
D.坐臧千金,征还服法 坐臧:犯了贪赃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②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
B.①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 ②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C.①建父闻之,为建设酒 ②民防广为父报仇
D.①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 ②意亦具以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守甚贤之,遂任(意)以县事。 B.(意)诏部徒诣河内,时寒冬。
C.与克期(徒)具至,无或违者。 D.(意)不忍加刑,遣令(建)长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
②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③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④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囚徒做了棉衣后,就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陈瓘、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
(《宋史· 列传一O四》)
[注] 束湿:本义为捆扎湿物,湿物易束,故急捆之,指行为急切,也比喻行为严急苛刻。
下面一段文言文是从上文中抽取出来的,有些地方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给予断句。(3分)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 伤:伤口。
B、趣京师者护以出 趣:去、往。
C、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 贷:宽恕。
D、何为只若是行遣 遣:遣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①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C、①为蔡卞所陷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①趣京师者护以出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伯雨年少时就已经能文能武,表现出与众不同。主持雍丘县期间,政绩突出,尤其表现在整顿漕运,使盗贼不得入境这件事情上。
B、任伯雨在徽宗即位不久,敢于揭发长期把持朝政的章惇。他在做谏官的半年时间里,上疏108份,表现了刚直不阿、敢于斗争的精神。
C、任伯雨秉公直谏,使大臣们极为畏惧,徽宗也为此而担忧,密谕让他少谏或不谏,可他仍然忠心直谏,最后却因为党事被革除官职。
D、任伯雨因直谏遭致奸臣陷害,自己被革职,仲子申先下狱,但他置这一切于不顾,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最终得以昭雪被重新起用。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人。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大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大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大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玡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南齐书·虞愿传》节选)
(注) 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A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 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无异容 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 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3分)
(2)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3分)
(3)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史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 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镇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史。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 除:清除,铲除
B. 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 罢:被罢免官职
C. 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勉励
D. 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细:琐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 往往腾谤于朝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
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 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韩镛优于治郡的一项是
①所至郡县,为之肃然
②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
③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④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
⑤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⑥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
A.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 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 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 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岩起从史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陈瓘、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宋史?? 列传一O四》)
[注] 束湿:本义为捆扎湿物,湿物易束,故急捆之,指行为急切,也比喻行为严急苛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伤:伤口。
B、趣京师者护以出 趣:去、往。
C、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 贷:宽恕。
D、何为只若是行遣 遣:遣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纲舟无得宿境内 无得:不能。
B、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谠论:正直的言论。
C、辄逞异意,睥睨万乘 睥睨:窥探。
D、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不然:不这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①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C、①为蔡卞所陷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①趣京师者护以出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伯雨年少时就已经能文能武,表现出与众不同。主持雍丘县期间,政绩突出,尤其表现在整顿漕运,使盗贼不得入境这件事情上。
B、任伯雨在徽宗即位不久,敢于揭发长期把持朝政的章惇。他在做谏官的半年时间里,上疏108份,表现了刚直不阿、敢于斗争的精神。
C、任伯雨秉公直谏,使大臣们极为畏惧,徽宗也为此而担忧,密谕让他少谏或不谏,可他仍然忠心直谏,最后却因为党事被革除官职。
D、任伯雨因直谏遭致奸臣陷害,自己被革职,仲子申先下狱,但他置这一切于不顾,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最终得以昭雪被重新起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
译文:
(2)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
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福州的三坊七巷
①早就听说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地位与江苏周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齐名,在建筑界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但省里每次接待北京和外省的客人时,参观的目的安排表上却未出现“三坊七巷”。带着疑惑,我拨通了福州大学陈晓博士的电话,约他周末与我去“三坊七巷”看个究竟。
②我们相约在塔巷的老字号“永和鱼丸店”集合,穿过塔巷到了南后街。陈博士边走边说,“三坊七巷”由白墙、灰瓦、亭台、楼阁等组成。具有典型的闽越民居特色,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占地约40多公顷。它始建于西晋末年,到唐代逐渐形成规模。当时在南街建起了“七巷”,后来隔了一条街(南后街)又建起了“三坊”,形成了以南后街为中轴的“非”字形结构的大型建筑群。“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侧从北到南依次排练的十条坊巷的统称。
③听了陈博士绘声绘色地介绍,我建议说,那我们就按古人的建筑顺序先去“七巷”再走“三坊”吧。陈博士摊开双手摇了摇头遗憾地告诉我,杨桥以后改造的杨桥路了,遗址上仅留存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故居,盛下的全是高楼和商业街。
④站在南后街与杨桥路的岔路口,面对车水马龙的杨桥路和衣锦坊的建筑工地,我们和“三坊七巷”一道仿佛一同被挤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三坊七巷”成了现代建筑群中的孤岛,现代派家居豪华大厅中的一件小古董。
⑤不经意间我们走进了郎官巷.这里与最繁华的东街口只一步之遥,却是两个世界,一边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一边是幽深古老的庭院,它静谧地躺在高楼大厦之中,散发出古老的芬芳。郎官巷20号是严复的故居,那是一幢三进三开式的古建筑群,白墙灰瓦,精致的木雕,土筑的马鞍形风火墙。这里的每块砖瓦仿佛都透露出浓浓的书卷味,让人释怀。参观结束时,为了纪念这位近代史上的启蒙思想家,我还专门买了一本《天演论》。
⑥现在的南后街成了一条时装街。据说,每一种时装新款刚上市,在南后街就能买到它的仿制品,而且价格十分便宜,每到节假日,满街都是购物者。在福州这片最古老的坊巷里,我们仅看到一家字画装裱店。这是南后街唯一的文化窗口。店内正中挂着一副精致的匾额,上写“米家船”三个字,我走进店内向林师傅请教,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后解释说,该店建于1865年,由清代著名学者何振岱题匾。取意北宋书画家米芾携带书画作品游览山水,以船为家。
⑦漫步在“三坊七巷”中,仿佛置身于明清时期,浮躁的心境也会随着挂钟不慌不忙的摆动而平和下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杨桥巷和吉庇巷已分别扩建为杨桥路和吉庇路,衣锦坊的一大半已被推倒拆建为现代化住宅小区。“三坊七巷”成了“二坊半五巷”。但尽管如此,“三坊七巷”宏大的规模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仍然掩不住昔日曾有的气派和辉煌。
⑧在宫巷我们慕名来到林聪彝的故居。据说它是明清以来福州最大的私宅,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现今里面住了二三十户人家,内有十多个小天井,天井里栽培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把整个庭院衬托得更加妖娆。
⑨院外却是另一番景象。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坊巷,两边的高墙有已倾斜的、白粉墙有的已脱落,坊巷里的名牌有的已残缺,蓝天被凌乱的电线分割得支离破碎。经过历史沧桑,昔日辉煌的历史文化景象如今已黯然失色,再也很难寻找到往日的风采。“三坊七巷”不知不觉地变得浮躁起来,那浓重的商业味,把整个坊巷压得透不过去来,承载着福州久远的历史文化的“三坊七巷”渐渐被现代文明吞没。福州是否在远离多样性、差异性和历史性文化特色中逐渐失去了记忆。
⑩建筑学家黑川纪章说:“建筑是一本历史书,我们在城市中漫步,阅读它的历史。把古代建筑遗址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就觉得没有读头,这座城市就索然无味了。”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文明就诞生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文明结束了。难道城市不也是如此? (选自《美文》2005年第11期,有删改。)
在作者看来,福州的“三坊七巷”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整合文意作答。
三坊七巷”成了现代建筑群中的孤岛,现代家居豪华大厅中的一件小古董。”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本文的标题是“福州的三坊七巷”,文中又多出将“三坊七巷”与“高楼”,“商业街”,“现代化小区”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引用了黑川纪章的话的目的是什么?
能否将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删去?为什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10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日:“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茔塾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日:“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日:“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日:“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上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异:奇怪
B.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悲愤不已
C.刺史达奚恕数咎让 让:责备,责怪
D.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 暴:显露,暴露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谒见,与语,帝大悦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逆旅主人不之顾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客,忠孝人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人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11.用斜线(/)给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 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日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②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陈瓘、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宋史?? 列传一O四》)
[注] 束湿:本义为捆扎湿物,湿物易束,故急捆之,指行为急切,也比喻行为严急苛刻。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
译文:
②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
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一个耳光与八个主义
周泽雄
作文章与做学问之间是什么关系,有没有手脚可做,猫腻可藏?
以最近颇为闹猛的掌掴事件为例。央视“百家讲坛”的尊客阎崇年先生在无锡签名售书,突遭一青年掌掴。事后,该青年把自己的行为解释成是对阎崇年学术观点的抗议。可以交代的因素,大概就这么些。哦,听说阎崇年先生还有美化康雍乾三朝的倾向,甚至还有为文字狱开脱的嫌疑。但就算如此,只要阎先生是以学术方式提出见解,我就看不出该见解与他遭到掌掴,存在何种关联。以我性喜就事论事的脾性看来,这就是一桩个案,任何试图挖掘掌掴合理性的努力,都难称得体。言论自由的地盘止于言论,拳脚相加永远不是学术争鸣的题中之义。实际上,越是当你不认同阎崇年先生的观点,你越是要捍卫正确的方式,而不是怀着暗暗叫好的居心,替掌掴曲为之说。
但是,我们存在着一些跃跃欲试的时评家,他们像狙击手那样寻找着一切可以用来炮制文章的目标,一旦发现,立刻一哄而上,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宏大阐发。从一滴水里看太阳、一块斑点里窥全豹,乃是他们命笔行文的死命令。让一个耳光仅仅成为一个耳光,那可说不过去,把一次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掌掴,引爆成一声惊雷,以便在民众耳畔炸响,才是能耐。由于这些时评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十八罗汉围抢一块臭豆腐时,我们便有幸目睹了一个奇观:一个耳光打出了八大主义。最近几天,我顺眼瞄到的相关宏论就有这么一些:有人说,“阎崇年被打的根源在于精英与草根话语权的不平等”;有人强调,这个耳光的实质,是“狭隘民族主义及其反对者之间的观念冲突”;有人马上说不,这一耳光不该记在民族主义头上,民族主义也是冤大头,它是被“以愤青为代表的激进主义”拖下了水;另有人声称,“阎崇年遭掌掴乃是民族主义的反噬”;接着,一位看上去见识更高的作者缓缓总结道:“‘为学术而打人’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或许更宏大的文化命题,即公共话语平台如何从一维走向多维、如何从文化专断走向文化多元。”
瞧,就是那么个理当归因于某位青年一时失控的偶发行为,经过我们时评家的一顿“五花大棒”,已经有望向吉尼斯申报“人类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耳光”了。真正让我纳闷的是,所有这些看上去像煞宏大学术命题的玩意,都不是以严谨的学术研讨方式提出来的,而是表现为某种脑筋急转弯,似乎只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更宏大的文化命题”就可以戴着假发套,盎然登场。很显然,上述命题,姑不论正确与否,哪个不需要来一番宏大论证?非凡的学术命题竟然可以省略起码的学术论证,而代之以一腔热情,这个爱好,在思维品格上恐怕有点第三世界色彩。用文章法术来偷渡学术观点,把学术问题文采化,重大命题灵感化,可见的结果是,再宏大的文化命题,也难免木偶化。
当然,真能从一个耳光里窥出意义,确乎是一种能耐,毕竟,这个耳光不同于寻常街巷里的一个巴掌。我的请求是,有能耐的活计,请用有能耐的方式加以表现。
(选自2008年11月13日《南方周末》,有删改)对第4自然段划线部分的“第三世界色彩”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把做学问看作作文章,让其中有猫腻可藏。
B.指对阎崇年遭掌掴事件大加渲染,上纲上线。
C.指只提出宏大的学术命题,却不进行相应的学术论证,就武断定论。
D.指对一个本来寻常的事件加以臆测,随意引申,得出宏大的结论。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一滴水里看太阳、一块斑点里窥全豹,便是一些时评家们命笔行文的死命令。
B. “为学术而打人”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更加宏大的文化命题,即公共话语平台如何从一维走向多维、如何从文化专断走向文化多元。
C.作者请求大家对待有能耐的活计,希望大家能用有能耐的方式加以表现。
D. 用文章法术来偷渡学术观点,把学术问题文采化,重大命题灵感化,结果是,再宏大的文化命题,也难免木偶化。
根据本文,下列对“某些跃跃欲试的时评家”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像狙击手那样寻找着一切可以用来炮制文章的目标,一旦发现,立刻一哄而上,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宏大阐发。
B.一些像煞宏大学术命题的玩意,都是这些跃跃欲试的时评家们以严谨的学术研讨方式提出来的。
C. 带着放大镜看问题是他们一贯作风。
D.某些时评家们对于某位青年一时失控的偶发行为“五花大棒”,有望向吉尼斯申报“人类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耳光”了。
文章结尾说“有能耐的活计,请用有能耐的方式加以表现。”就阎崇年遭掌掴事件而言,这句话如何理解?对学问之道有何启示?
在作者看来,时评家们主要有何不良作风?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