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23、艾青在诗中说“我是地主的儿子”,又说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两处“儿子”的自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大堰河,才是“我”真正的母亲,她予“我”母亲般的爱抚和教育。

B、承认自己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养育“我”长大的是大堰河。

C、只有大堰河这样的中国劳动妇女――中国劳动人民,才是养育“我”成长的母亲。

D、用“儿子”作比喻来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敬爱和无尽怀念。

评卷人

得分

 

 

四、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3、D

四、填空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艾青在诗中说“我是地主的儿子”,又说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两处“儿子”的自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大堰河,才是“我”真正的母亲,她予“我”母亲般的爱抚和教育。

B、承认自己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养育“我”长大的是大堰河。

C、只有大堰河这样的中国劳动妇女――中国劳动人民,才是养育“我”成长的母亲。

D、用“儿子”作比喻来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敬爱和无尽怀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粤教版 2009-2010学年 第29期 总第185期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周涛:我终生不会离开新疆

刘子超

  很多人把周涛称为新疆的文化名片。在文坛,他的狂傲是出了名的。作家贾平凹曾手书“狂涛”赠与周涛。周涛出生在山西,说自己得太行真朴之气。在北京度过童年,染中华命脉底色。少年时代,他随父母调动迁至新疆,遂成为西北胡儿。

  20世纪80年代中期,周涛以他的诗作成为“新边塞诗”的领军人物,而90年代以来,散文又使周涛迈向了另一个高峰。尽管如此,周涛说,无论褒贬都是身外之物。他有更远大的使命感。他神色坚定地说,他要做的是文化上的苏武。

  人物周刊:你和维吾尔族的知识分子交往深入吗?

  周涛:认识很多,但深入不敢说,深层次的理解,就是汉族人和汉族人也不容易,更何况和其他民族?我非常遗憾的一点是,这么多年,我还没有哪本书被完整地翻译成维吾尔语。

  人物周刊:维吾尔族文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周涛:有一次我听到一个维吾尔族人唱歌,唱着唱着我听懂了。听懂以后我就大吃一惊,这个民族真是诗性的民族。我觉得,汉民族是牛性民族,维吾尔族是马性民族。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具有一种强烈的躁动性,一旦起来之后势不可当。我觉得汉民族就缺少这种马性,我身为汉人有点惭愧。我们这个民族,不能老是孔孟的那套思想。我一直觉得孔孟的儒教害死人,把中华民族血的历史冲掉了,野性磨灭了,没有了野性怎么生存?人类社会也是一种野兽丛林,也是非洲草原,人类也是一种所谓披着文明外衣的野生动物。人类总是容易被自己的文明骗了,以为自己有了文明,就和动物不一样了,但事实上,骨子里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你照样需要充足的空间,需要像动物一样撒泡尿,宣布那是你的领地。所以一个民族永远不要丧失动物性。

  人物周刊:生活在新疆,给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周涛:我们把命运放在这里的人,时刻都在比较。不管汉民族文化多悠久,多深厚,也是有弱点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你在寻找别的文化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感受,在碰撞、对比和冲突当中的感受。

  人物周刊:能具体说说吗?

  周涛:我以前写过一本关于长城的书,讲了各民族文化和汉文化对长城的理解。可以说,长城是解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钥匙。从我的经历和角度看,为什么中华民族的封建文明几千年,向资本主义转变不了?我认为最基本的因素就是,以长城为标志,长城以内是农业民族,以外是游牧民族。当中央汉民族过于羸弱的时候,游牧民族就会突破长城,带来野蛮的文化和生命,甚至统治。梁启超说,中华民族70%的时间是由异族统治的。当野蛮民族统治时,先进的文明又被拉回去,这种异族的入侵为中国长期的封建文明提供了一个保鲜的条件。中国如此频繁的野蛮统治先进文明,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保持。

  人物周刊:是什么力量让你在新疆呆了这么多年?听说山西曾经想请你过去当作协主席,被你拒绝了。

  周涛:我经常感觉我是文化上的苏武,立足在新疆,代表着汉民族的文化。我的一生就在自觉地做这个事。艾青、王蒙他们也在新疆呆过,写了很多说新疆好的文章。可既然说它这么好那么好,为什么要离开?我终身不会离开新疆,死了也会埋在这儿。如果你热爱新疆,你就要始终热爱它,不离不弃。如果说我这个人有什么意义的话,到现在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在这样一个边远的地方,我让汉民族的文化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传播。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7月21日,有删节)

1.周涛为他“还没有哪本书被完整地翻译成维吾尔语”,感到非常遗憾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访谈的第三和第四个问题有什么特点?结合访谈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

3.周涛要做的是文化上的苏武,他也因此批评了艾青、王蒙离开新疆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批评的?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安福中学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人生的初秋

欧阳斌

  ①南方的初秋,是个异常美丽的季节:青黄相间的原野,展示着一大片一大片渐趋成熟的诱惑;天空是那样晴朗、恬淡、高远,犹如一泓无痕的秋水,透出蔚蓝至极的深邃;风儿已经开始清凉,让人的心境好不宁静;好不宁静的心境让你从从容容地想到生命的许多事情。

  ②生命的季节也一样。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夏秋交替之间初秋悄然来临了。生命的初秋季节,便开始自自然然地透出生命最高峰值期间所具备的某些特质。爱好的转换,生活方式的变幻,某些感悟的结晶,都是表达这种特质的具体形态。

  ③爱好的转换是不知不觉的。比如说,我曾经酷爱过诗歌,翻阅旧日的笔记本,竟有一大摞中外著名的手抄本:从诗经到宋词;从荷马到艾略特;从艾青到朦胧诗……工整的手迹,详尽的注释,读背的痕迹,连我自己也大为感动。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诗歌便为散文和哲学替代了。哲学书籍潮水般地涌向我的书柜,将昔日盘踞正宗的诗集挤到一隅;散文则成了我最忠实的伴侣,成为了我灵魂独白与对白最得心应手的工具。写作起来,也再没有写诗写歌词那种要死要活的“苦吟”;而纯粹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无拘无束行云般的流动;散文中又尤对随笔小品情有独钟,一点感悟,一点哲理,一点心绪,均可滴滴入笔,不要开头,也不要结尾,信手录之即可。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诗歌是青年的情人,而散文与哲学则是中年的伴侣,仅从这一爱好的转换看,我的生命的初秋之到来是确定无疑了。

  ④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由嗜动到嗜静。学生时代,知青岁月龙腾虎跃于篮球场上、你追我赶于田径场间的兴致已一去不复返了。篮球也还是打,但多半是“意思意思”,当起“板凳球员”来绝不面红耳赤;至于跑步则几乎完完全全让位于散步,在清凉的秋晨或火红的夕照间随意无拘地散步,悠悠然然地边散步边看风景胡思乱想且自得其乐;旅游似乎也还有些吸引力,但到得一个地方决无马上一睹为快的冲动,看景点时步子一慢再慢直到将眼镜凑近被岁月侵蚀的字碑看清楚了再作新的移动,决不搞“到此一游”。至于家居生活,下班之后的秋夜和凌晨则成了沉思的乐园。

  ⑤沉思是人生初秋的一大特征。生命到了初秋便不再那么富有激情,而更多的转向沉思——沉思当然也要激情,但那是另一种激情。沉思是生命内在力量的显示,沉思的结晶则是一种内宇宙的外化。从收到的刊物和读者的来信中隐隐约约地感到了生命到了初秋则意味着负有某种使命,隐隐约约感到工作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写作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当工作与写作的枝头同时结上果实时,人生的初秋才会呈现出一种令人欣慰的气氛。

  ⑥生命到了初秋,最大的惶恐莫过于时间的匆逝!在这种季节,时间以一种无法挽留的加速度匆匆逝去,不知不觉之间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岁岁月月就这样永不回头的过去了。紧跟着妻子从你的头发上惊异地发现若干白发而你则注意到妻子眼角有了细细的密纹;孩子则一天不同于一天地拉面般地长高。于是你的心中不能不充满着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和完成使命的紧迫感。甚至不惜以生命超负荷地运转为代价,过度的磨损使生命变得愈来愈娇贵,一感冒就发烧就拉肚子就吃药打针甚至上吊针,中午不睡下午就没精打采如病过似的,生命因之进入一种需要调养和整修状态。

  ⑦初秋,人生的初秋,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让人惶恐。人生的初秋,一种澄澈如秋水的生存状态。生活犹如流云,心情犹如秋空,生命之果则高悬于枝头,炫耀着一个即将采摘的季节。

  ⑧意识到生命的季节是极其重要的。到了初秋,人不必过于匆匆的赶路,有时需要停下来,才能细细的品味风景与人生。人生不是竞技场,不必最早到达终点;人生没有回头车,过去了就永远不回头,倘不留点什么便只有永远的遗憾。

  ⑨那么,让我们一道来细细品味人生初秋的滋味吧!既然春天已经流逝,既然夏天不再复回,既然一切的一切都那样地稍纵即逝,那么我们的唯一选择便是认认真真地把握现在----把握人生的初秋,这生命中最美丽的季节!

(选自《散文》2008年第7期)

1.“人生的初秋”有哪些特征?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人生的初秋”,可开头为什么要对南方的初秋进行描写?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七段“初秋,人生的初秋,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让人惶恐”一句中“美丽”与“惶恐”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概括全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人生的初秋
欧阳斌
  ①南方的初秋,是个异常美丽的季节:青黄相间的原野,展示着一大片一大片渐趋成熟的诱惑;天空是那样晴朗、恬淡、高远,犹如一泓无痕的秋水,透出蔚蓝至极的深邃;风儿已经开始清凉,让人的心境好不宁静;好不宁静的心境让你从从容容地想到生命的许多事情。
  ②生命的季节也一样。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夏秋交替之间初秋悄然来临了。生命的初秋季节,便开始自自然然地透出生命最高峰值期间所具备的某些特质。爱好的转换,生活方式的变幻,某些感悟的结晶,都是表达这种特质的具体形态。
  ③爱好的转换是不知不觉的。比如说,我曾经酷爱过诗歌,翻阅旧日的笔记本,竟有一大摞中外著名的手抄本:从诗经到宋词;从荷马到艾略特;从艾青到朦胧诗……工整的手迹,详尽的注释,读背的痕迹,连我自己也大为感动。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诗歌便为散文和哲学替代了。哲学书籍潮水般地涌向我的书柜,将昔日盘踞正宗的诗集挤到一隅;散文则成了我最忠实的伴侣,成为了我灵魂独白与对白最得心应手的工具。写作起来,也再没有写诗写歌词那种要死要活的“苦吟”;而纯粹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无拘无束行云般的流动;散文中又尤对随笔小品情有独钟,一点感悟,一点哲理,一点心绪,均可滴滴入笔,不要开头,也不要结尾,信手录之即可。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诗歌是青年的情人,而散文与哲学则是中年的伴侣,仅从这一爱好的转换看,我的生命的初秋之到来是确定无疑了。
  ④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由嗜动到嗜静。学生时代,知青岁月龙腾虎跃于篮球场上、你追我赶于田径场间的兴致已一去不复返了。篮球也还是打,但多半是“意思意思”,当起“板凳球员”来绝不面红耳赤;至于跑步则几乎完完全全让位于散步,在清凉的秋晨或火红的夕照间随意无拘地散步,悠悠然然地边散步边看风景胡思乱想且自得其乐;旅游似乎也还有些吸引力,但到得一个地方决无马上一睹为快的冲动,看景点时步子一慢再慢直到将眼镜凑近被岁月侵蚀的字碑看清楚了再作新的移动,决不搞“到此一游”。至于家居生活,下班之后的秋夜和凌晨则成了沉思的乐园。
  ⑤沉思是人生初秋的一大特征。生命到了初秋便不再那么富有激情,而更多的转向沉思——沉思当然也要激情,但那是另一种激情。沉思是生命内在力量的显示,沉思的结晶则是一种内宇宙的外化。从收到的刊物和读者的来信中隐隐约约地感到了生命到了初秋则意味着负有某种使命,隐隐约约感到工作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写作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当工作与写作的枝头同时结上果实时,人生的初秋才会呈现出一种令人欣慰的气氛。
  ⑥生命到了初秋,最大的惶恐莫过于时间的匆逝!在这种季节,时间以一种无法挽留的加速度匆匆逝去,不知不觉之间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岁岁月月就这样永不回头的过去了。紧跟着妻子从你的头发上惊异地发现若干白发而你则注意到妻子眼角有了细细的密纹;孩子则一天不同于一天地拉面般地长高。于是你的心中不能不充满着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和完成使命的紧迫感。甚至不惜以生命超负荷地运转为代价,过度的磨损使生命变得愈来愈娇贵,一感冒就发烧就拉肚子就吃药打针甚至上吊针,中午不睡下午就没精打采如病过似的,生命因之进入一种需要调养和整修状态。
  ⑦初秋,人生的初秋,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让人惶恐。人生的初秋,一种澄澈如秋水的生存状态。生活犹如流云,心情犹如秋空,生命之果则高悬于枝头,炫耀着一个即将采摘的季节。
  ⑧意识到生命的季节是极其重要的。到了初秋,人不必过于匆匆的赶路,有时需要停下来,才能细细的品味风景与人生。人生不是竞技场,不必最早到达终点;人生没有回头车,过去了就永远不回头,倘不留点什么便只有永远的遗憾。
  ⑨那么,让我们一道来细细品味人生初秋的滋味吧!既然春天已经流逝,既然夏天不再复回,既然一切的一切都那样地稍纵即逝,那么我们的唯一选择便是认认真真地把握现在----把握人生的初秋,这生命中最美丽的季节!(选自《散文》1992年第7期)
1.“人生的初秋”有哪些特征?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人生的初秋”,可开头为什么要对南方的初秋进行描写?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七段“初秋,人生的初秋,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让人惶恐”一句中“美丽”与“惶恐”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概括全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度过的。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原载2006.12.30《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第3段,作者浓墨重彩铺叙了他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

2.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表达作用。

3.作者在文中叙写了香港之行的哪些感受?在全文构思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4.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题目: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目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美国、尼日利亚、爱尔兰、新西兰、肯尼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八位作家,聚集香港,进行文学交流和写作,这一期的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为了配合这个主题,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贡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去凤凰山以及湿地公园等。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在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叙了她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

  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度过的。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原载2006.12.30《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9.第3段,作者浓墨重彩铺叙了她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6分)

20.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表达作用。(6分)

21.作者在文中叙写了香港之行的哪些感受?在全文构思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22.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度过的。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原载2006.12.30《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4.第3段,作者浓墨重彩铺叙了他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6分)

                                                                                

                                                                                

15.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表达作用。(6分)

                                                                                

                                                                                 

16.作者在文中叙写了香港之行的哪些感受?在全文构思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7.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度过的。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18.第3段,作者浓墨重彩铺叙了他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3分)

19.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表达作用。(5分)

20.作者在文中叙写了香港之行的哪些感受?在全文构思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21.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2分)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度过的。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原载2006.12.30《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6.第3段,作者浓墨重彩铺叙了他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6分)

答:                                                                            

                                                                           

                                                                            

                                                                                

17.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表达作用。(6分)

答:                                                                           

                                                                           

                                                                             

18.作者在文中叙写了香港之行的什么感受?在全文构思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答:                                                                           

                                                                           

                                                                             

                                                                                

19.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6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