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请改正(1)(2)句中运用不得体的词语,在(3)(4)句横线上填写得体的语言。
(1)请问家父高寿啊?(寒暄用语) 改为
(2)涂鸦之作,敬请拜读。(赠书用语) 改为
(3)在别人发言的过程中,你如果想插话,应该说:“ ”
(4)你发言结束后,应该说:“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改错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请改正(1)(2)句中运用不得体的词语,在(3)(4)句横线上填写得体的语言。
(1)请问家父高寿啊?(寒暄用语) 改为
(2)涂鸦之作,敬请拜读。(赠书用语) 改为
(3)在别人发言的过程中,你如果想插话,应该说:“ ”
(4)你发言结束后,应该说:“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改错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语言文字运用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B.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昔日甚嚣尘上的“西方的月亮圆”言论已宣告破产。
C.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
D.每次做实验,王军都尽量寸量铢称,他说这样不仅能够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还能避免实验材料的浪费。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现在至2015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将无法避免石油供应紧缺并由此引发油价飙升情况的出现。
B.目前的股市大起大落,极不稳定,根据中央电视台最新的一次调查显示,股市中亏损的人高达69.7%,赚钱的人只有21.45%。
C.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议以“超主权”的新国际储备货币来取代美元后,联合国金融、经济改革咨询团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报告,敦促世界领导人同意构建替代美元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D.在此次国家法定节日征求意见过程中,调查者发现,人们对同步出台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能否顺利实施并不乐观。
以下文字通过比喻揭示了各种人对人生的不同认识,请再补写三句。
要求:①从反面写,和前面正确的人生观构成对比关系;②句式基本一致;③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
希望说,人生就是万绿之源的绚丽的花朵。
成功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奋斗说,人生就是与风浪搏斗的一叶扁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阐述写好汉字的意义,并写一句建议性结语。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60字。
书法是源于中国文字的一门艺术,它与京剧、武术、针灸并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书法艺术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成为一种自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照示例(图①),根据图②内容写一句话揭示漫画寓意。
示例:图①:在生活中,搞平衡的往往是以倾斜自己为代价的。
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12分,每小题4分)
光荣的荆棘路
安徒生
从前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光荣的荆棘路:一个叫布鲁德的猎人得到了无上的光荣和尊严,但是他却长期遇到极大的困难,而且冒着生命的危险。”故事和真事没有什么很大的分界线。不过故事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有一个愉快的结尾,而真事常常在今生没有结果,只好等到永恒的未来。
世界的历史像一个幻灯。它在现代的黑暗背景上,放映出明朗的片子,说明那些造福人类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在怎样走着荆棘路。
在一个挤满了观众的圆形剧场上,讽刺和幽默的语言像潮水一般地从阿里斯托芬①的剧本《云》中喷射出来。雅典最了不起的一个人物——苏格拉底,在人身和精神方面,都正在受着舞台上的嘲笑。他是保护人民反抗暴力和专制的战士,他是唤醒人们关注自己灵魂的哲人,他的天才超过了古代的神仙。他本人就在场。他从观众的凳子上站起来,走到前面去,让那些正在哄堂大笑的人看看,他本人和戏台上嘲笑的那个对象究竟有什么相同之处。他站在他们面前,高高地站在他们面前。
你,多汁的、绿色的毒胡萝卜,雅典的阴影不是橄榄树而是你②!
七个城市在彼此争辩,都说荷马是在自己城里出生的——这也就是说,在荷马死了以后!请看看他活着的时候吧!他在这些城市里流浪,靠朗诵自己的诗篇过日子。他一想起明天的生活,头发就变得灰白起来。他,这个伟大的先知者,是一个孤独的瞎子。锐利的荆棘把这位诗中圣哲的衣服撕得稀烂。
但是他的歌仍然是活着的;通过这些歌,古代的英雄和神仙也获得了生命。
图画一幅接着一幅地从日出之国,从日落之国现出来。这些国家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彼此的距离很远,然而它们却有着同样的光荣的荆棘路。生满了刺的蓟只有在它装饰着坟墓的时候,才开出第一朵花。
现在哥伦布出现了。街上的野孩子常常跟在他后面讥笑他,因为他想发现一个新世界——而且他居然发现了。欢乐的钟声迎接着他的胜利归来,但嫉妒的钟敲得比这还要响亮。他,这个发现新大陆的人,这个把美洲黄金的土地从海里捞起来的人,这个把一切贡献给他的国王的人,所得到的酬报是一条铁链。他希望把这条链子放在他的棺材上,让世人可以看到他的时代所给予他的评价③。
图画一幅接着一幅地出现,光荣的荆棘路真是没有尽头。
在黑暗中坐着一个人,他要量出月亮里山岳的高度。他探索星球与行星之间的太空。他这个巨人懂得大自然的规律。他能感觉到地球在他的脚下转动。这人就是伽利略。老迈的他,又聋又瞎,坐在那儿,在尖锐的苦痛和人间的轻视中挣扎。他几乎没有气力提起他的一双脚:当人们不相信真理的时候,他在灵魂的极度痛苦中曾经在地上跺着双脚,高呼:“但是地在转动呀!”
人类啊,当灵魂懂得了它的使命以后,你能体会到在这清醒的片刻中感到的幸福吗?在这片刻中,你在光荣的荆棘路上所得到的一切创伤——即使是你自己所造成的——也会痊愈,恢复健康、力量和愉快;嘈音变成谐声;人们可以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上帝的仁慈,而这仁慈通过一个人普及到大众。
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像环绕着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连接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许多世纪,同时在光荣的荆棘路的这个黑暗背景上,映出许多明朗的图画,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予我们安慰,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安。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有删改)
注: ①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古希腊喜剧家,他在剧本《云》里猛烈攻击苏格拉底。②雅典政府逼迫苏格拉底饮毒自尽。③1500年8月24日,西班牙政府派人到美洲把哥伦布逮捕起来,用铁链子把他套着,送回西班牙。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将历史真事和童话故事作比较,而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不完全相同的,开篇遗憾失望,结尾则欣慰昂扬。
B.作者认为殉道者的探索和牺牲能给黑暗中前行的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却改变不了现实世界,所以“光荣的荆棘路”没有尽头。
C.作者以感性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客观事实,用诗一般的语言传达出充沛的思想感情,使得文章极富感染力,又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D.文章按空间顺序“放映”历史的“幻灯片”,从日出之国到日落之国,以人物性格展示了人类历史充满曲折的发展进程及本质规律。
E.“光荣的荆棘路”的背景是黑暗的,走在这条路上的一代代人,以自己智慧的光亮和精神的火把驱散黑暗,才有了这条“灿烂的光带”。
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述文中四个人物的共同点。
结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阐释下面这句话的含意。
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连接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药杯里的奠扎特
宗璞
一间斗室,长不过五步,宽不过三步,这是一个病人的天地。我住在这里,每天第一要事是烤电(一种治疗疾病的医学手段——编者注)。
精神渐好一些时,安排了第二要事:听音乐。在病室里,两盘莫扎特音乐的磁带是我亲密的朋友,它使我忘记种种不适,忘记孤独,甚至觉得斗室中天地很宽,生活很美好。
三小时的音乐包括三个最后的交响乐“三十九”、“四十”、“四十一”。《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始,像一双灵巧的手,轻拭着听者心上的尘垢。然后给你和着淡淡哀愁的温柔。《第四十一交响曲》素以宏伟著称,我却在乐曲中听出一些洒脱来。他所有的音乐都在说,你会好的。
除了这疗那疗以外,我还有音乐。它给我安慰,给我支持。
终于出院了,回到离开了几个月的家中,坐下来,便要求听一听音响。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提琴组齐奏的那一段悠长芙妙的旋律简直像从天外飘落。我觉得自己似乎已溶化在乐曲间,不知身在何处。第二乐章快结尾时,一段简单的下行的乐音,似乎有些不得已,却又是十分明亮,带着春水春山的妩媚,把整个世界都浸透了。没有人真的听见过仙乐,我想莫扎特的音乐胜过仙乐。
别的乐圣们的音乐也很了不起,但都是人间的音乐。贝多芬当然伟大,他把人间的情与理都占尽了,于感动震撼之余,有时会觉得太沉重。好几个朋友都说,在遭遇到不幸时,柴可夫斯基是不能听的,本来就难过,再多些伤心又何必呢。莫扎特可以说是超越了人间的痛苦和烦恼,给人的是几乎透明的纯净。充满了灵气和仙气,用欢乐、快乐的字眼不足以表达,他的音乐是诉诸心灵的,有着无比的真挚和天真烂漫,是蕴藏着信心和希望的对生命的讴歌。
在死亡的门槛边打过来回的人会格外欣赏莫扎特,膜拜莫扎特。他自己受了那么多苦,但他的精神一点没有委顿。他贫病交加,以致穷死,饿死,而他的音乐始终这样丰满辉煌,他把人间的苦难踏在脚下,用音乐的甘霖润泽着所有病痛的身躯和病痛的心灵。他的音乐是真正的“上界的语言。”
虽然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不同,莫扎特在音乐领域中全能冠军的地位有些像我国文坛上的苏东坡。莫扎特在短促的人生旅程间写出了交响乐、协奏曲、独奏曲、歌剧等许多伟大作品。音乐创作中几乎什么都和他有关,近来还考证出他是摇滚乐的祖师爷。苏东坡在宦游之余写出了诗词文赋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始终是未经册封的文坛盟主。他们都带有仙气,所以后人称东坡为坡仙。莫扎特生活在十八世纪,世界已经脱离了传说,也少有想象的光彩了,我却愿意称他为“莫仙"。就个人生活来说,东坡晚年屡遭贬谪直到蛮荒之地。但在他流放的过程中,始终有家人陪伴。莫扎特不同,重病时也没有家人的关心。但是他不孤独,他有音乐。
回家以后的日子里,主要内容仍是服药。最兴师动众且大张旗鼓的是服中药。我手捧药杯喝那苦汁时,下药(不是下酒)的是音乐。似乎边听音乐边服药,药的苦味也轻多了。听的曲目较广,但听得最多的,还是莫扎特。
热气从药杯里冉冉升起,音乐在房间里回绕,面对伟大的艺术创造者们,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而有福气,生在这样美好的艺术已经完成之后——而且,在我对时间有了一点自主权时,还没有完全变成聋子。
(选自宗璞《告别阅读》,文章有删改)
19.作者在讲述莫扎特的音乐时,为什么要举中国文学家苏东坡的例子?(4分)
20.如何理解“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而有福气,生在这样美好的艺术已经完成之后——而且,在我对时间有了一点自主权时,还没有完全变成聋子”这一句子的含意?(4分)
21.请分析作者以“药杯里的莫扎特”为文章标题的用意。(4分)
2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莫扎特音乐的艺术魅力?试作具体分析。(答出两条即可)(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蝼蚁壮歌 (有删改)
金 马
兴许是染上了人类容易“自视过高”的通病,我自幼对蝼蚁之类的小生灵,曾长期瞧它们不起。
友人曾建议,能不能写一本关于蚂蚁的书,我当时听了,心里觉得好笑,区区蝼蚁,何足挂齿!后来,倒是一位英国老殖民主义者的言论刺激了我对蚁国的兴趣,因为他竟把发展中国家统统污蔑为“蝼蚁之国”,于是,我不免产生了一个兴味很足的念头:我倒要看看这个小小的昆虫世界是不是真的像殖民佬贬斥得那般没有出息,探索一下它们到底是在怎样铺排着自己的生活。此后不久,我陪朋友到香山畅游,漫步来到双清,只见对面石壁上蠕动着一条长长的黑线,好奇心驱使我向前仔细查看,发现原来是一队蚂蚁正背负着种种食物搬家呢。我的朋友正好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看到我认真的神情,凑趣说道:“这是蚂蚁发现巢穴面临威胁,正在紧张备战呢!”我不禁伫立良久,看着这“骤然临之而不惊”的小生灵,竟比临战的人类显得还要镇静,不由得生了怜爱之情。
随后,我不知不觉地真的关心起这小小的生灵来了。法布尔所揭示的蚂蚁王国的内幕,书刊杂志上有关蚂蚁世界的趣闻、故事,我都读得饶有兴味。连我自己也不解的是:不论碰上从哪方归国的朋友,我都忘不了在谈话之间询问一句:“那儿有关于蚂蚁的趣闻吗?”这个怪问题,常常使对方不解其中滋味。记得有一次,当我问到一位畅游南美洲后归国的作家,不料他却大为动容,说道:“哦,你也知道这蚁国的壮歌吗?我真乃三生有幸,这次目睹了一幕永难忘怀的情景。”
接着这位朋友追述了在南美洲一个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像一只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死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燃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并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烧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烈火之中也不放松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的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无以复加地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蚂蚁——这小生灵就是这样闯进了我心目中的崇敬者群。我开始进一步追寻着它们的生命轨迹,开始探索它们在生存斗争中那些足以使生命发光的东西。
作者说:“我自幼对蝼蚁之类的小生灵,曾长期瞧它们不起。”后又说对蝼蚁“不由得生了怜爱之情”。
(1)作者“曾长期瞧它们不起”的原因是:
(2)作者“不由得对它们生了怜爱之情”是因为:
作者在第四自然段追述了友人给他讲过的关于“蝼蚁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说,“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并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烧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烈火之中也不放松自己的岗位。”请根据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这段话的深层目的是什么?
(2)在这段描写中,作者运用哪种写作方法突出蝼蚁之“壮”?请你举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通过对蝼蚁的探询,形象地描绘了蚁国的面貌。作者发现了蚁国的性质,由此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结论:只有万众一心、锲而不舍,才能振兴中华。
B.《蝼蚁壮歌》重在一个“壮”字:描绘壮的景观,揭示壮的道理,推想壮的同类,层层深入展示事物彼此间的逻辑关系。
C.作者写蝼蚁,有画面,有音响;有动态描写,有静态勾勒;作者把所见所闻和由此产生的怜悯之情层次分明地表现出来。
D.本文语言平易质朴,作者用晓畅流利的口语抒情写意,颇有表现力的文言词也使本文生光叠彩。
E.本文抒情合情合理,情景交融。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抒情,让胸中不断涌动的炽热情感如山涧小溪随山势流转,与描写的一个个画面和层层拓开的所悟之理融为一体。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说 田 野
阎连科
说起田野,委实人为地有了过多的诗意。但它诗性的本质,却是极少有人去发现、去展示、去述说。我们看到的田野的文字,如同山梁上叠起的阳光,一杆杆、一束束,把黄褐色的土地照得很是溢光流彩了,十二分地金银化了,可那些真正从土地深处溢入生活营养了人生的东西,却被写诗的笔忽略去了。也读到过田野上生发的苦难的字说,泪咸得很呢,血也红得甚枫,然那土地对泪和血的吸收却是不见了的,至于血泪在和土地融合之后,新的温馨的丰沃,也是很少有人看到。
我想,田之所以称为田野,并不是因为收割前它四处漫流着黄灿灿的麦香,不是秋天那个很少的天数里,山上山下,漫无边际地到处都是红彤彤的色泽。这些都未免太为诗情,太为次要。我是这样想的,你既然是了田野你不生长庄稼你干什么?作家和诗人都是田野的外姓人家,只有农民们不是。那些人喜欢面对田野惊惊乍乍。老成的农民们,面对田野是什么也不说的,他们月深年久的沉默,和田野深处那没有形声的诗性,其实有着无尽的沟通和暗合。如果你们觉得我还像个农民,记得我的祖先辈辈都还埋在田野里的话,或多或少,就请信我这么一句:真正的田野是没有的。诗是诗人们的诗,文是文人们的文,田野上并没有那些优美的景物,没有那些诗文。真正理解田野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农民。农民不把田野称田野,农民称田野只说一个字:地。田野这词语本身,就是被诗化了的。几分的诗意,就隐含了几分美美妙妙的假。地,才是还原了田野的本身哩。
地也并不是说有土就是了地,必须有劳作,有风不调、雨不顺,必须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知从哪一辈开始,祖先们就都埋在那里,连骨头都化成了雾浓浓的土,不小心才会偶见一块布满细小蜂窝的骨核,这才算勉勉强强有了地样。还应该说的,地上不一定要有战马的蹄痕,牛蹄比战马的蹄痕更为接近地心。马蹄太历史化了。田野已经被历史压得潮汗浸浸,那些真正在田野或地里生存的人,却大多被历史挤到了马路边上,且似乎也是该着的,他们也那么地不以为然。
我以为,地也好,田野也好,诗也好,文也好,真正的田野,不是土的丰厚和贫薄,不是丰收或者歉收,不是马蹄还是牛蹄,该是庄稼和荒草之间,秋天和冬天之间,活着和死去之间,孤孤寂寂地站了一个人;男人也好,女人也罢,但他(她)是必必然然的农民,脸上布满了爷爷的皱纹,搭了一缕奶奶枯干在额上的灰白的头发,远远地瞧去,宛若一柱被雷击劈了的桩木,近了,你才看见,他或她的怀里,拖了一个死了的孩娃。孩娃的肚子鼓着,嘴角挂了浅红灿灿的笑。他是吃了新的将熟的毛豆胀死了的,所以他死了还笑。或是吃了一肚新麦,胀着笑着死了。那人是去找埋藏孩娃的地方,走了千里万里,昼行夜宿,黄昏前赶到了田野的一沃田头,说这里好哩,旱能浇,涝能排,你就在这儿活吧孩娃,你爷你奶还在家等着生老病死,我回去给他们准备棺材去了。也就把孩子埋在那儿走了。一路上没有回头望那小小的新坟,却叮叮当当留下一路的歌声:一路的庄稼一路的土,一路的活人一路的丘,今天我从庄稼地里过,明天我往庄稼地里留。这歌声是土地真正深刻的诗哩。
这个时候,土地才真正有了历史,有了诗性,成了田野。我一直认为,历史并不是时间的持续,人生也不是时间的记忆,只有埋了孩子还一路唱着从土地上直走过的脚印才是时间、历史和记忆。那留下了这种脚印的土地,是真正的人生命运和田野的诗性。我固执地这样认为。可我的固执和不可变改的褐土一样,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无论别人如何对它也都是依然。(设计/黄蔼北)
1.在“说起田野,委实人为地有了过多的诗意”一句话中,作者为什么用“人为”一词?这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说田野”为标题,就文章的整体结构而言,作者对“田野”是怎样“说”开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请你概括说明作者眼中“田野”的完整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百姓们在苦难面前继续高歌,“这歌声是土地真正深刻的诗”,这表现了农民怎样的性格?这样写,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说:“那留下了这种脚印的土地,是真正的人生命运和田野的诗性。”这寓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对于高尚的民族而言,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免有些累赘,但它们毕竟不是束人手脚的锁链,而是护身的铠甲.是力量的体现。请记住,正是这种克制的必要性,如同劳动的必要性一样,值得人类崇高的尊敬。
每天,你都可以听到无数蠢人高谈自由,好像它是个无上光荣的东西,其实远非如此。从总体上来讲,自由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它只不过是低级动物的一种属性而已。
任何人,伟人也罢,强者也罢,都不能像游鱼那般自由自在。人可以有所为,又必须有所不为,而鱼则可以为所欲为。集天下之王国于一体,其总面积也抵不上半个海大。纵使将世上所有的交通线和运输工具都用上(现有的,再添上将来要发明出来的),也难比水中鱼凭鳍游来得方便。
你只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正是这种克制使得人类引以为荣;进而言之,即使低级动物也当如此,蝴蝶也比蜜蜂自由得多,可人们都更赞赏蜜蜂,不就是因为他善于遵从自己社会的某种规律?
确实,关于这类事物以及其它类似之物,你决不可能单单从抽象中得出最后的结论。因为,对于自由与克制,倘若你高尚地加以选择,则两者都是好的;反之,两者都是坏的。然而,我要重申一下,在这两者之中,凡可以显示高级动物的特征而又能改造低级动物的,还是有赖于克制。太阳是不自由的,枯叶却自由得很;人体的各部分器官没有自由,整体却和谐相长。如果各自有了自由,则势必导致整体的溃散。
1.第一段中的“累赘”一词在文中指的是
A.法规和克制
B.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
C.不明智的法规和不适当的克制
D.束人手脚的锁链
2.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是
A.伟人、强者也比不上鱼儿自由
B.人类的行动并不自由,即使伟人、强者也不例外
C.人类的行动必须受到一定的制约,而鱼儿则可以自由自在地行动
D.所有的王国的面积相加还抵不上半个海大,人类的行动也因此受到了制约
3.根据文意,人们更赞赏蜜蜂的原因是
A.与蜜蜂相比,蝴蝶太自由
B.与人类相比,蜜蜂是自由的
C.蜜蜂为人类酿造蜜
D.蜜蜂是遵守自身的一定秩序而生活、工作的群体
4.全文的基本观点是
A.强调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在人类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
B.阐明克制和自由在自然界的辩证关系
C.强调克制的必要性
D.强调自由而忽视法规与克制,势必导致整体的溃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