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①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铁矿和煤、②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 、③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少;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强、④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广东卷)样卷 题型:043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环境面临的两大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7年12月1日,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消息,全国重点城市(部分)空气质量状况如下:
城市 | 污染指数 | 首要污染物 | 级别 | 状况 |
北京 | 136 | 可吸入颗粒物 | Ⅲ 1 | 轻微污染 |
天津 | 101 | 二氧化硫 | Ⅲ 1 | 轻微污染 |
石家庄 | 120 | 可吸入颗粒物 | Ⅲ 1 | 轻微污染 |
秦皇岛 | 93 | 二氧化硫 | Ⅱ | 良 |
太原 | 125 | 可吸入颗粒物 | Ⅲ 1 | 轻微污染 |
上海 | 62 | 可吸入颗粒物 | Ⅱ | 良 |
南京 | 76 | 二氧化硫 | Ⅱ | 良 |
苏州 | 62 | 可吸入颗粒物 | Ⅱ | 良 |
南通 | 60 | 可吸入颗粒物 | Ⅱ | 良 |
重庆 | 134 | 可吸入颗粒物 | Ⅲ 1 | 轻微污染 |
成都 | 172 | 可吸入颗粒物 | Ⅲ 2 | 轻微污染 |
材料二:“某市区与郊区天气和空气质量监测比较表”
监测要素 | 大气中的污染物 | 年平均风速 | 全年云量 | 降水总量 |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相对湿度 | |
微粒 | 气体混合物 | ||||||
市区与效区比较 | 多10倍 | 多5—25倍 | 小20%—30% | 多5%—10% | 多5%—15% | 高0.5—3℃ | 少6% |
材料三: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成为社会迫切需要的新兴技术。下图是某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示意图。
(1)我国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比,空气质量状况相对较差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2)太原大气污染较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成都、重庆大气污染较严重,这是因为其自然环境的特征是 。
(3)市区大气环境特点与其成因搭配正确的是( )
A.日照减弱和降水增多——大气中微粒增多
B.昼夜温差增大——全年云量增多
C.蒸发量减少,空气湿度较低——下垫面(以水泥质)为主
D.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减弱——热岛效应
(4)分析材料三,写出该城市垃圾处理方法中体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等循环经济原则的措施。
① ;
② ;
③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13亿人口日的宣传主题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开发人口资源,维护人口安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材料二 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人士介绍,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总和生育率(所有妇女的累计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也因此各推迟了4年。
材料三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总量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将达到峰值14.6亿。据分析,在未来20年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将保持在1000万左右。2002年中国15~64岁适龄劳动力将高达9.4亿,占总人口的65%左右。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预测当峰值到来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高达23%。
(1)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人左右 B.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3亿左右
C. 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D. 我国目前人口达到13亿,人口与环境尚属良性循环的关系
(2)下列有关人口生育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B.出生率是决定生育率的基础
C.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D.影响生育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候、水、土壤等
(3)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① ;
② 。
(4)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必须正视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
和 等基本国策。
(5)面对我国“白发浪潮”(老龄社会)的到来,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右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单选)
A.①——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判断
图示地区的季节是 季,该季节,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 ,对应的自然带是 。
(3)、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 ,受⑥⑦的影响,使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表现为 ;
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4)、⑧处形成渔场的原因是 。
(5)、图中亚寒带大陆性(针叶林)气候在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比大陆西岸偏低的原因是
。
(6)、①处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是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南纬20度附近)分布有该气候,试分析原因?
。
(7)、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要说明:上图中①处的自然植被如遭受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
。
(8)、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的季节,( )(单选)
A.孟买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B.塔里木河、尼罗河处于枯水期
C.北印度洋海域由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索马里寒流组成逆时针环流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右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单选)
A.①——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判断
图示地区的季节是 季,该季节,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 ,对应的自然带是 。
(3)、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 ,受⑥⑦的影响,使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表现为 ;
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4)、⑧处形成渔场的原因是 。
(5)、图中亚寒带大陆性(针叶林)气候在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比大陆西岸偏低的原因是
。
(6)、①处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是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南纬20度附近)分布有该气候,试分析原因?
。
(7)、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要说明:上图中①处的自然植被如遭受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
。
(8)、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的季节,( )(单选)
A.孟买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B.塔里木河、尼罗河处于枯水期
C.北印度洋海域由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索马里寒流组成逆时针环流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湖北省沙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右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单选)
A.①——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判断
图示地区的季节是 季,该季节,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 ,对应的自然带是 。
(3)、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 ,受⑥⑦的影响,使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表现为 ;
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4)、⑧处形成渔场的原因是 。
(5)、图中亚寒带大陆性(针叶林)气候在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比大陆西岸偏低的原因是
。
(6)、①处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是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南纬20度附近)分布有该气候,试分析原因?
。
(7)、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要说明:上图中①处的自然植被如遭受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
。
(8)、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的季节,( )(单选)
A.孟买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B.塔里木河、尼罗河处于枯水期
C.北印度洋海域由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索马里寒流组成逆时针环流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活题巧解巧练·高考地理(第二轮) 题型:013
本报讯(2001-11-23《科技日报》第4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发现了一处十分罕见且奇特的花岗岩地貌。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2001年秋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类型。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峰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体形成于第三纪,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5亿年至4亿年的奥陶纪到志留纪的沉积岩地层。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所提及的地貌分布在我国的省(市、自治区)是
[ ]
(2)在沙漠地区,常见的类似于此处的地貌类型是
[ ]
(3)造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4)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时间侵蚀
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时间侵蚀
C.沉积岩和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时间侵蚀
D.根据材料,无法确定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农业旅游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形态。我国农业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大城市的乡村地区开始的。
材料2:我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图。
材料3:我国农业旅游类型结构示意图。
(1)有关农业旅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有(多选)( )
A.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产业
B.其季节性不明显,四季皆宜
C.其市场目标主要是城市居民
D.既有经济功能,又有社会功能
E.我国西部自然生态保护好,农业旅游领先于东部
F.到农村休闲度假是当前农业旅游的主流
(2)由图说出我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最多的省区,并分析其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
(3)据图指出我国当前农业旅游的主流,并说明发展农业旅游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意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和相关示意图,并分析回答:
2001年4月7日,吉林白城北郊岭下镇发生了一次强沙尘暴,据电视台介绍这次沙尘暴从早上7点10分开始到晚上7点才结束,涉及内蒙古的中部、东部,黑龙江南部和吉林大部。
不同沙区开发利用方式对风沙化的作用
利用模式 | 沙区情况或投入 | 土地利用对风沙化的影响 |
单一农作物 | 流动或固定沙丘 | 加速或启动土地风沙化过程 |
营造片林 | 一般投入 |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并可使受风沙化影响的土地风沙化过程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
网格网络化混农林 | 无投入 |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并可使受风沙化影响的土地风沙化过程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
(1)近两年象这样受沙尘暴影响的还有__________、陕西、山西等,其根源是这些省市区位于强劲的__________风的下风向。
(2)按干湿区的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区和__________区。
(3)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要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
(4)A地沙漠名称是__________,B地沙漠所在区的外围是四大牧区之一的__________区。
(5)我国沙漠地区不断扩大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6)在“农田防线示意图”中沙丘上空的风向画上箭头。
(7)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而言,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移已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生态效益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图中沙生植物为与环境相适应表现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农田防线示意图”所表现的地区应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划)地区。
(9)最近我国决定提高自来水价格,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增强人们的______________意识,而计划建设的跨流域调水工程“_______________”,主要解决_______________流域的水资源紧张。
(10)“不同沙区开发利用方式对风沙化作用”表格中,在沙丘上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加速或重新引起土地风沙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植成片林与网格网络化混农林相比,不足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建立网格网络化混农林农田,除与成片林具有共同优势外,还实现了农业与林业的_________________。
(12)此外该地区还可以采用_________方式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A)发展水产业 (B)果粮间作 (C)主体农业 (D)基塘农业
(13)试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用相应的字母填入下列结构框图中。(每空只能填一项)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C)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
(D)绿洲沼泽化 (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长江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涌入江河,河道湖泊淤塞。这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材料二 1998年洪灾的成因与教训:1998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也与多年来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有关。这次洪水再次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洪灾这件坏事中引出有益的结论: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材料三 1998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决定从1998年起,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连续13年每年拨给四川省4.8亿元,四川省出资4.8亿元,用于森林工业经营林、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四川省政府在8月发布关于四川西部三角州两市一地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公告,9月又宣布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以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在四川之后,重庆、云南、黑龙江等省市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同时,将帮助森林工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财源。
(1)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滥伐森林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试从季风气候、流域干支流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长江容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3)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
(4)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随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从哲学上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