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0108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揭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该峡谷长504.6千米,平均深5 000米,最深处达6 009米,峡谷平均坡降为9.14‰,最陡的地方竟达75.35‰,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奇特,地壳活动频繁。大峡谷是天然水汽通道,这里出现的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这里冰川与森林相连,是奇特的植物世界,生物学家称之为“物种基因库”,多学科的科学家称之为世界罕见的“野外实验室”。 (1)图中山脉为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A为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 (3)雅鲁藏布江上游以_____________补给为主,中下游还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因而水量充沛。 (4)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谷底到山顶,随水热组合的变化,其类型也发生变化。 ①将下列植被类型序号填入右图中。 a热带季雨林 b寒带冰原植物 c暖温带常绿阔叶林 d寒温带针叶林 e暖温带针叶林 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 ②影响植被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它决定了_____________。 从该地区植被分布特点看,这里的自然带分布呈现出_____________规律。 (5)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6)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大峡谷水能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0108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撩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该峡谷长504.6千米,平均深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坡降为9.14‰,最陡的地方竟达75.35‰,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奇特,地壳活动频繁。大峡谷是天然水汽通道,这里出现的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这里冰川与森林相吻,是奇特的植物世界,生物学家称之为“物种基因库”,多学科的科学家趋之若鹜,称之为世界罕见的“野外实验室”。
世界上没有哪个大峡谷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更长、更深。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峡谷比她更丰富多彩、气象万千。她有亚马孙河的湿润和神秘,也不失喜马拉雅的寒冷和严峻,她把青藏高原和印度洋拉在一起……
(1)图中山脉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3)雅鲁藏布江上游以________补给为主,中下游还有大量的________,因而水量充沛。
(4)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谷底部到山顶,随水热组合的变化,其类型也发生变化。
①将下列植被类型代号填入示意图中。
a.热带季雨林;b.寒带冰原植物;c.暖温带半常绿阔叶林;d.寒温带针叶林;e.暖温带针叶林;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
②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它决定了________。从该地区植被分布特点看,这里的自然带分布呈现出________规律。
(5)为什么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43
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撩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该峡谷长504.6千米,平均深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坡降为9.14‰,最陡的地方竟达75.35‰,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奇特,地壳活动频繁。大峡谷是天然水汽通道,这里出现的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这里冰川与森林相吻,是奇特的植物世界,生物学家称之为“物种基因库”,多学科的科学家趋之若鹜,称之为世界罕见的“野外实验室”。
世界上没有哪个大峡谷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更长、更深。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峡谷比她更丰富多彩、气象万千。她有亚马孙河的湿润和神秘,也不失喜马拉雅的寒冷和严峻,她把青藏高原和印度洋拉在一起……
(1)图中山脉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3)雅鲁藏布江上游以________补给为主,中下游还有大量的________,因而水量充沛。
(4)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谷底部到山顶,随水热组合的变化,其类型也发生变化。
①将下列植被类型代号填入示意图中。
a.热带季雨林;b.寒带冰原植物;c.暖温带半常绿阔叶林;d.寒温带针叶林;e.暖温带针叶林;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
②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它决定了________。从该地区植被分布特点看,这里的自然带分布呈现出________规律。
(5)为什么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今年2月28日,中国首次大学生北极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
考察期问获得的资料
材料一:“冰雪之都”奥斯陆以前2月的平均气温是-2℃,而今年2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仅一2一一3℃;去年的几个星期,从挪威海域通过北冰洋,再到白令海峡,出现的无冰地带,比前些年同期宽了不少。
材料二:北极上空存在奥氧洞,科学家预测未来15~20年奥氧洞还将扩大。
材料三: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冰鸥、贼鸥等极地动物在近20年中数量锐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每况愈下。在考察期间队员们没有见到一只北极腺。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① ② __
2.考察队乘飞机到达奥斯陆的当地时间为2月28日20时20分,此刻北京时间(120 0E的地方时)是2月29日3时20分。根据经度相差l 0,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当地时间应是 (经度)的地方时。
3.3月2日考察队到达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该市每年约有2个月的极夜与2个月的极昼。在考察的半个月中,特罗姆瑟市的昼夜情况是( )。
A.处于极夜时期 B.处于极昼时期 C.白天逐渐变长 D.黑夜逐渐变长
4.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位于特罗姆瑟市的 方向。这里寒风凛冽,风向大多为 。
5.北极上空臭氧洞的出现,会使地球上的生物更容易受到 的伤害。臭氧洞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层。
6.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
②海水变的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
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事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
④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危害其生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根据资料,考察队获取的全球变暖的证据是 ;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了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合作,2002年12月4日,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建议俄罗斯联邦政府重新启动“北水南调”工程;修建一条大运河,将俄罗斯的鄂毕河河水南引,直抵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与之共同汇入咸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河。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
(2)简述俄罗斯将鄂毕河水引入咸海的主要意义。
(3)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是在( )
A.①河流域 B.②河流域 C.③河流域 D.④河流域
(4)D、B地形区上修建铁路的最大地质困难是什么?
材料一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艳者亦呼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时期“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更易具有了商业化趋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
——《新编中国通史·晚清社会风貌》
材料三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动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必修Ⅱ):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四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7)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材料五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专家认为:此次旱灾既与天气异常有关,也有西南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有关。
旱灾发生后,重庆市委、市府立即作出了抗灾的重要指示。各有关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8)西南地区遭遇特大旱灾和重庆市的应对措施给我们什么样的唯物论启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