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回答(1)—(2)题。 |
1、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无相关关系 B、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 D、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正相关 |
2、图中反映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 B、环境质量 C、科技发展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左图和右图中分别有世界上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共同区位优势是_ ____资源和水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_____ ___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_______________、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3)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②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2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围绕“世博经济”、推动“长三角”经济联动这一主题,上海、南京、杭州等16市市长于2003年8月15—16日,在南京举行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
材料二 区域分析图
(1)填出名称:经济区: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海峡:D_________岛屿:E_________
(2)该图显示的是对_________市的市域区位分析图。 [ ]
A.上海
B.福州
C.福清
D.厦门
(3)为了加快E岛的经济发展,我国已于1988年设立其为最大的_________。2003年1月7日,_________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E岛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根据E岛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它应该大力发展哪些特色产业?
(4)20世纪80年代以来,C经济区吸引了大量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D.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
(5)结合材料一、二,试分析上海逐步形成江浙沪城市带中心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材料一 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围绕“世博经济”、推动“长三角”经济联动这一主题,上海、南京、杭州等16市市长于2003年8月15—16日,在南京举行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
材料二 区域分析图
(1)填出名称:经济区: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海峡:D_________岛屿:E_________
(2)该图显示的是对_________市的市域区位分析图。 [ ]
A.上海
B.福州
C.福清
D.厦门
(3)为了加快E岛的经济发展,我国已于1988年设立其为最大的_________。2003年1月7日,_________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E岛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根据E岛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它应该大力发展哪些特色产业?
(4)20世纪80年代以来,C经济区吸引了大量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D.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
(5)结合材料一、二,试分析上海逐步形成江浙沪城市带中心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淮安七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必修) 题型:069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中分别有世界上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共同区位优势是________资源和水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________、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3)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________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①________,②大力发展________和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________产业的发展。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地理 题型:022
综合题
读下图中的图甲和图乙,并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CO2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CO2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
(1)自然界中的哪些过程可以消耗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有(选择填空,选了错项得0分,选对几项得几分):________。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人口剧增,呼出的CO2增多
E.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3)如果以CO2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聚集,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那么由于________、________等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4)为避免气候变暖给全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东城区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高一地理 题型:069
读下图A和图B,并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20世纪90年代,××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浓度增加。图A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B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
(1)自然界中的哪些过程可以消耗?________。
(2)造成大气中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人口剧增,呼出的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做燃料
(3)如果以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造成所谓温室效应,那么由于________、________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高中地理 必修2 (人教版课标本) 人教版课标本 题型:043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带。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30%上升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1)依照材料一和已掌握知识,指出美国中西部经济发生的变化。并概括主要历史原因。
(2)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说明美国铁路运输网中,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
(3)说明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
(4)与美国相比,德国的人口分布有何不同?
材料二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重点开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1993年到1999年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占总投资的45%。1995年到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0%,传统的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降为14%和4%。90年代末,美国与信息产业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80%。
(5)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三 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交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对美出口额不断上升,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出口的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微薄,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6)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回答:上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三,说明如何认识上表所反映的现象。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大田一中高一暑假作业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X X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CO2浓度增加。
材料二 下图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 CO2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
材料三 下图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
(1)自然界中的哪些过程可以消耗CO2? 。
(2)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选择填空)。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人口剧增,呼出的CO2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做燃料
(3)如果以CO2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造成所谓温室效应,那么由于
、 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暑假作业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X X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CO2浓度增加。
材料二 下图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 CO2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
材料三 下图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
(1)自然界中的哪些过程可以消耗CO2? 。
(2)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选择填空)。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人口剧增,呼出的CO2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做燃料
(3)如果以CO2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造成所谓温室效应,那么由于
、 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江苏省淮安七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和右图中分别有世界上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共同区位优势是________资源和水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_______________、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3.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②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