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双选题
下列四幅昼夜分布图中,表示北半球冬至日的是


A、A
B、B
C、C
D、D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地理③必修 题型:062

查找资料,完成下列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62

比较下面两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特点,完成表中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高中地理 必修2 (人教版课标本) 人教版课标本 题型:062

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62

如右图所示,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月________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三个月后,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________方向,其精确的纬度为________。

(2)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________天文现象,此时为当地地方时的________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69

(2002年上海)读图解答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________地带性规律。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________(高、低)。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________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牧畜赶往

[  ]

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

(3)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

[  ]

A.三河牛

B.伊犁马

C.滩羊

D.阿拉善骆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常青藤实验中学2008-2009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二要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三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材料二:在农业部制订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了11种优势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确定的依据是: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

  材料三: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如图)

(1)为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的优势产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有哪些?

(2)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3)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4)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要因地制宜。下面是昆明市周围的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有________

同样的自然条件,但呈贡县与罗平县却由于农业发展的差异而贫富悬殊,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年均递增14%,已成为世界农产品第五大出口国。简述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6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点气压相等的是________,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A、B、C三点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③④A三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

(3)A、C近地面受热的是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气流上升的是________,下沉的是________。

(4)添绘箭头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高中地理 必修2 (人教版课标本) 人教版课标本 题型:043

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成;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 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已于2006年7月1日运行。

(4)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图回答:

a为________山脉,b为________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________。

(5)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________图,因为________。

  青藏铁路全长1 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原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青藏铁路的建设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活动,体现了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简述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两项活动的关系。

(7)运用经济常识,分析青藏铁路将如何推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