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人类出现的时期是

A、古生代后期
B、中生代
C、第三纪
D、第四纪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3+x 3+综合2001最新版新高考一轮复习考点100练地理活页 题型:022

(1)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存在着三个相异的观点,即:A地区多元说,即各地区的人类是独自演化而来的;B亚洲起源说;C非洲起源说。其中“非洲说”在国际上得到了很多人类学家的认同,即认为在几百万年以前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优厚的自然条件促进了早期智人的出现,其后他们向其他大陆迁移,从而成为人类的始祖。而至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恰恰是在撒哈拉以南的肯尼亚。据此,请回答:

①材料中所提到的至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已有多少年?________

②人类出现的地质年代为________代________纪。

③简要概括南撒哈拉的主要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我国的很多教科书中都有这样的结论:“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和繁衍在中华大地这块美丽富饶的大地上,比北京猿人早几十万年的元谋人的考古遗存表明了人类的起源和中华民族最早祖先的演化。”

①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距今分别为多少万年?

②最近的考古遗存,即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其骨骼已具有现代人的特征。请简单描述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________

(3)最新的科学考察指出,不能完全从时间差和一些特征的连续性上得出他们之间的真实谱系关系。因为化石往往支离破碎,在判定这些特征上也容易掺杂主观因素,所以从局部的、个别特征上推断一揽子特征的容易出现错误,而且最关键的还是从化石资料不能直接证明北京猿人就是元谋人的劳支,他们与本民族的直接祖先可能无关。

这段材料说明在哲学上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二地理 人教社(新课标2002-3初审) 人教版 题型:013

新疆地处内陆,有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据图回答下题。

(1)

在A地最常见的地貌景观是下图中的(  )

[  ]

A.

B.

C.

D.

(2)

上图中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下图中的哪类地貌类型上(  )

[  ]

A.

B.

C.

D.

(3)

解放以后,我国对B地古城、湖泊的多次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

[  ]

A.

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

B.

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

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因

D.

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1亿2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呜叫。体长十几米的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形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l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肢很短而后肢很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痰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各种昆虫。真是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据此回答1~3题。
1、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该时期出现的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属于
[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孢子植物
D、蕨类植物
3、有关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
B、晚期出现了人类
C、晚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D、这一时期的末期三叶虫等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呜叫。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脚很短而后肢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着各种昆虫。真是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据此回答1—3题。
1、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该时期出现的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属于
[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孢子植物
D、蕨类植物
3、有关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
B、晚期出现了人类
C、晚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D、这一时期的末期三叶虫等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题。
材料: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
1、原始鱼类出现在
[     ]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3、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
4、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5、既是地球上重要的造煤时期,又是重要的成油时期的地质年代是
[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图 1

(5)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6)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7)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材料四

图2                                图3

材料五

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8)指出图2和图3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

(9)从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四背景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经济影响。

(10)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以下相关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1)—(2)题。

材料一: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据专家介绍,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有:(1)当年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长江流域各地暴雨频繁,雨带在长江流域徘徊,共出现了74个暴雨日;(2)长江上游地区过度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3)长江流域各大湖泊因为围湖造田愈演愈烈,湖泊的蓄水分洪能力急剧下降;等等。

材料二:下表为洞庭湖各历史时期湖泊面积、湖泊容积的变迁表。

年份

1825

1896

1932

1949

1954

1958

1972

1977

面积

(平方千米)

6 300

5 400

4 700

1 350

3 195

3 141

2 820

2 740

与1958年面积比较(%)

191

172

150

138

125

100

89

87

容积

(亿立方米)

293.0

268.1

210.2

188.0

170.0

(1)下列关于洞庭湖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围湖造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因为人口增加而出现的粮食短缺问题

B.自古以来,洞庭湖周围的围湖造田行为不仅是民间自觉的行为,而且也受到了某些朝代行政性的引导作用

C.洞庭湖的面积减少除去人为围湖造田的原因之外,长江水倒灌带来的泥沙淤积也是其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

D.导致洞庭湖面积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异常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锐减

(2)洞庭湖因为其面积减少、蓄洪能力下降而加剧了1998年的洪水,这一现象体现了(    )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C.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        D.人类与环境不相统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 题型:综合题

 [c1] 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     ▲     ;B      ▲     。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      ▲     ;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    ▲   

③处为珊瑚礁海岸,它与红树林海岸同属于     ▲      海岸。

(3)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分析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         

(4)海南岛已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旅游岛”,这将促进其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在大规模开发海岸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      


B.【城乡规划】图19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类型为       ▲      ,特点是           ▲        

(2)该市规划要求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作为隔离带,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城市道路系统、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区,请在下列规划内容中分别指出一项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规划内容

不合理之处

理由

A-高新技术园区、B-物流中心

C-建材和水泥厂、E-机械制造厂

 

 

 

 

分别规划三处自来水厂和两处污水处理厂

 

C.【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时期杭州国内游客统计

来源

人数(万)

比例(%)

平均逗留天数(天)

上海

45

45

2

江、浙两省

25

25

3

华东其他省份

20

20

3

其余省份

10

10

4

总计

100

100

2.65

 

材料二   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图20是“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示意图”。

 

 

(1)分析资料可知,杭州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是    ▲     等省份。

(2)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

       

(3)列举出两个分布在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内的“世界遗产”          ▲         

(4)“自驾”旅游,彰显个性,时尚的旅游方式,自由、随意的旅行安排,近几年来在长三角地区日益盛行。 “自驾游”在我国长三角地区迅速兴起的原因是(   ▲   )

  A.经济收入的差别不断增大      B.旅游业中介服务机构日渐衰落

  C.交通的发展及休闲时间增多    D.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

 

D.【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五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聚首共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材料二: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1)从经济、环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              。  

(2)从企业层面看,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     ▲      、清洁的      ▲     。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3)从个人层面看,在生活中节能环保也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请试举两例你生活中节能的主要做法       ▲      

 

 


 [c1]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龙门3+x高考双综合训练地理 题型:069

  阅读下列材料和长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峡河段,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资源宝库之一,最早提出修建三峡工程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自那以后,无数的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终于在1992年4月3日全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于是,1993年进入施工准备阶段,1994年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计划2003年开始通航、首期发电,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16年。

  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坝高设计为185米,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其中防洪库容221.5)。电站装机26台,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小时,通航设计为双线5级船闸一座,可通航万吨级船队,垂直升船机1座,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轮船,年单向通船能力为5000万吨,按1993年5月底价格,工程静态投资为900.9亿元。

  三峡工程位于我国内陆的腹心位置,工程建成以后,不但能带动华中、西南以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而且能协调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并且能有效地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的人类生存环境,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三峡电站建成后,其电力主要输往华中、华东地区,少部分供重庆、川东地区。它能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4000~5000万吨,少排放1亿吨、2200万吨、CO1万吨、氮氧化合物37万吨,同时还可减少排放的废水、废渣。因此,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1)图中A、B两城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长江三峡自东向西依次是指________峡、________峡________峡。

(2)三峡地区是指________,其蕴藏最丰富的两种资源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文中“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是指________。文中三峡工程“决议”的通过体现了________原则。

(4)三峡工程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指________。

(5)如果按1993年价格每千瓦小时电能能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三峡电站建成后,每年可以为增加________元的产值提供电力保证。假如将三峡电站的电能输往1000km外的上海,如果用相同的电线,从减少输电损耗出发,宜选用50万伏高压输送,还是11万伏高压输送?为什么?(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6)从自然区位看,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和第________级阶梯过渡地带,从战略区位看三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从交通区位看,长江三峡扼守________,它能使整个航线成为名符其实的________。

(7)有人认为:长江三峡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三峡水库蓄水后,原来特有的急流险滩等景观消失,部分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被淹,有些景点虽然存在,却将失去其从前的魅力。

但也有人认为: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奇峰秀色还有,峭壁陡岩尚存[如最享盛名的巫山神女峰(900米)]。三峡工程建成后,在水库及支流上游还会形成一些新的旅游点,“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将成为当代世界奇观。

试针对以上两种不同观点,写出自己的看法。

(8)长江三峡的工程建设和开发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