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读下图回答1~2题。 |
1、关于江苏省经济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就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
2、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以避免农产品价格上涨 B、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读图,回答题。
.关于江苏省经济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以避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2009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模拟试题(八) 题型:013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C.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3.过去“湖广熟,天下足”。近年来,该地区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在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有
A.人口增多,粮食商品率下降 B.水旱灾害频繁
C.全球气候变暖,粮食减产 D.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l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法》。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5月2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l925年11月,苏维埃政权发布的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条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产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l0780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苏维埃政权在农村经济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分析指出这些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结果如何?
材料三 为了发挥区域优势,趋利避害,发展特色农业,增产增收。新疆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种植瓜果的经验,引进山东蔬菜大棚技术,反季节生产新疆特色瓜果。图为新疆某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改进型大棚。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大棚的设计利用了温室效应原理,找出该大棚的改进所利用的地理学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解析图中所示的地理过程。
(4)近些年,反季节大棚在当地逐渐增多。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四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一是大胆探索,努力做好中央精神和当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二是不断深化各项改革,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三是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面推进农业国际化。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5)分析山东省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是如何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材料五 山东30年的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新形势下,山东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山东省正围绕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等问题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6)依据上述材料,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机制角度,说明我省应如何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