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为期四天的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于2008年9月19日在中国北部山西省会太原市闭幕。为促进能源供给平衡,中国将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应建设,改变目前能源消费中过分依靠煤炭的局面。
材料二 2007年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总额已达到120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自2006年1月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材料三 中国山西省、德国、英国、美国的部分地区煤矿分布图
前两幅图上绘制的山脉名称分别是 、 。(2分)
山西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为提升山西经济实力,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你认为应当怎样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3分)
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最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为解决山西省这一资源短缺问题,建设了 工程。比较分析山西省比鲁尔区欠缺的区位优势条件还有哪些?(4分)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区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源,利用当地或附近地区的铁矿石发展了钢铁工业,先后成为该国甚至世界性传统工业区,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也曾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该地区曾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的策略。(3分)
结合山西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煤炭的开采、运输、存放以及利用等环节可能对环境造成那些不良的影响? (3分)
目前世界能源利用结构正在发生转变,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试分析我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3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结合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来自广东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报告显示,2008年1―9月份,广东关闭、停业、歇业和搬迁的企业达到7148家。其中传统的“三来一补”的加工业影响最大。东莞便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2月7日在深圳观澜镇出席了西气东输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开工。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优质高效安全地建设好西气东输二工程,扩大投资,带动消费,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图一西气东输图)
材料三:2009年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正式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经济市场化和外向开放程度最高,地区生产总值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地区,2007年超过台湾地区,赶超亚洲“四小龙”目标已完成大半。(图二珠三角地区图)
材料四: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经济发展较缓慢,计划将于珠三角地区联手,在当地规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园区。
(1)关于广东省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字母)
A.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B.地处低纬度,信风可带来丰富的降水,成为回归线上的“绿洲“
C.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
D.光、热、水资源丰富,且组合较好;
E.西南端的雷州半岛为我国最大的半岛;
F.喀斯特地貌、海蚀地貌、河口三角洲地貌为主要地貌
(2)东莞是珠三角乃至全国的著名的加工工业中心。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明显的本地产
业部门为 业、 业和电子组装制造业。简要分析本地工业持续发展
的措施。
(3)2011年西气东输工程二线全部竣工。简要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意义。(6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珠三角产业转移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5)《纲要》提出要在珠三角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其中一点是要把广东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核电基地和核电装备基地。试分析国家在广东优先发展核电的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结合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来自广东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报告显示,2008年1―9月份,广东关闭、停业、歇业和搬迁的企业达到7148家。其中传统的“三来一补”的加工业影响最大。东莞便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2月7日在深圳观澜镇出席了西气东输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开工。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优质高效安全地建设好西气东输二工程,扩大投资,带动消费,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图一西气东输图)
材料三:2009年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正式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经济市场化和外向开放程度最高,地区生产总值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地区,2007年超过台湾地区,赶超亚洲“四小龙”目标已完成大半。(图二珠三角地区图)
材料四: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经济发展较缓慢,计划将于珠三角地区联手,在当地规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园区。
(1)关于广东省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字母)
A.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B.地处低纬度,信风可带来丰富的降水,成为回归线上的“绿洲“
C.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
D.光、热、水资源丰富,且组合较好;
E.西南端的雷州半岛为我国最大的半岛;
F.喀斯特地貌、海蚀地貌、河口三角洲地貌为主要地貌
(2)东莞是珠三角乃至全国的著名的加工工业中心。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明显的本地产
业部门为 业、 业和电子组装制造业。简要分析本地工业持续发展
的措施。
(3)2011年西气东输工程二线全部竣工。简要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意义。
(4)结合材料四,分析珠三角产业转移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5)《纲要》提出要在珠三角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其中一点是要把广东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核电基地和核电装备基地。试分析国家在广东优先发展核电的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和相关示意图,并分析回答:
2001年4月7日,吉林白城北郊岭下镇发生了一次强沙尘暴,据电视台介绍这次沙尘暴从早上7点10分开始到晚上7点才结束,涉及内蒙古的中部、东部,黑龙江南部和吉林大部。
不同沙区开发利用方式对风沙化的作用
利用模式 | 沙区情况或投入 | 土地利用对风沙化的影响 |
单一农作物 | 流动或固定沙丘 | 加速或启动土地风沙化过程 |
营造片林 | 一般投入 |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并可使受风沙化影响的土地风沙化过程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
网格网络化混农林 | 无投入 |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并可使受风沙化影响的土地风沙化过程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
(1)近两年象这样受沙尘暴影响的还有__________、陕西、山西等,其根源是这些省市区位于强劲的__________风的下风向。
(2)按干湿区的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区和__________区。
(3)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要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
(4)A地沙漠名称是__________,B地沙漠所在区的外围是四大牧区之一的__________区。
(5)我国沙漠地区不断扩大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6)在“农田防线示意图”中沙丘上空的风向画上箭头。
(7)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而言,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移已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生态效益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图中沙生植物为与环境相适应表现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农田防线示意图”所表现的地区应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划)地区。
(9)最近我国决定提高自来水价格,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增强人们的______________意识,而计划建设的跨流域调水工程“_______________”,主要解决_______________流域的水资源紧张。
(10)“不同沙区开发利用方式对风沙化作用”表格中,在沙丘上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加速或重新引起土地风沙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植成片林与网格网络化混农林相比,不足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建立网格网络化混农林农田,除与成片林具有共同优势外,还实现了农业与林业的_________________。
(12)此外该地区还可以采用_________方式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A)发展水产业 (B)果粮间作 (C)主体农业 (D)基塘农业
(13)试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用相应的字母填入下列结构框图中。(每空只能填一项)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C)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
(D)绿洲沼泽化 (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7月20日电中国北极考察站首批队员20日从北京启程,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原名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开展科学考察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为中国在群岛建站创造了可能,这一条约规定,各个签约国均有权在群岛上进行考察和开发活动,目前有18个国家在此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材料二 1920年2月9日,英因、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经过繁忙的穿梭外交,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德条约”。1925年,中国,前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
材料三 岛上多崎岖山脉,最高点为海拔1713米的牛顿峰。煤、磷灰石等储量丰富。植被主要是岩高兰和云莓。岛上建有3个国家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15个鸟禁猎区,3个植物保护区。目前岛上居民约为2400人,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3.55%。
(1)当“雪龙号”科考船到达斯瓦巴群岛的海港时,五星红旗飘向 方向。
(2)图中的比例尺约为 (数字式),海域①的名称是 ,“黄河站”离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千米,考察站的气候类型是 。
(3)斯瓦尔巴群岛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和 从材料三中看,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经济以是 业和 业为主,该群岛的西部比东部的年平均气温高的原因是 。岛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型。
(4)中国科考队员在斯瓦尔群岛海域发现了不少通常生活在法国和美国东海岸的温暖海域的海洋生物―“蓝贻贝”,和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首次看到了知更鸟;猎人行走在海面的冰层上,会发生因冰太薄而掉下去的事件一样,这个/发现反映出了什么环境问题? 。也说明生物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 作用。
(5)斯瓦尔巴群岛上煤的蕴藏量并不丰厚,将煤运到欧洲大陆的距离又很远,在这里采煤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可是煤炭的开采并未停止,原因是
A.极地附近的煤炭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B.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行使对群岛的主权
C.虽然利润不大,但不开采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D.挪威本土气候寒冷,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
(6)材料一中的考察队员到达斯瓦尔群岛上时,以下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A.考察队员看到直升机正在轰走朗伊尔城附近的北极熊等凶猛动物,以防它们伤害居民
B.当天夜晚考察队员看到绚丽多姿的北极光
C.岛上的生活垃圾都要运往挪威本土,以保护斯瓦尔群岛的生态环境
D.“黄河站”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不断减小
(7)中国北极科考队的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如“较大面积的冰雪表面,众多的内陆湖泊,高海拔、高纬度的植物分布,等等”)。斯瓦尔马德群岛有“北极地区中的绿洲”之称,而雅鲁藏江大峡谷的热带风光一直延伸到北纬30°的大拐弯处,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8)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海洋与海冰系统、气候系统的变化对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冷空气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北极地区的空间环境扰动会影响到空间天气,并直接影响到我国航天器的应用,北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极端生物研发的理想场所。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的建立正是为了研究北极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但考察站却不建立在研究效果更好的北极点附近,却建立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为什么?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长江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涌入江河,河道湖泊淤塞。这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材料二 1998年洪灾的成因与教训:1998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也与多年来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有关。这次洪水再次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洪灾这件坏事中引出有益的结论: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材料三 1998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决定从1998年起,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连续13年每年拨给四川省4.8亿元,四川省出资4.8亿元,用于森林工业经营林、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四川省政府在8月发布关于四川西部三角州两市一地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公告,9月又宣布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以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在四川之后,重庆、云南、黑龙江等省市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同时,将帮助森林工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财源。
(1)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滥伐森林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试从季风气候、流域干支流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长江容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3)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
(4)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随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从哲学上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长江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涌入江河,河道湖泊淤塞。这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材料二 1998年洪灾的成因与教训:1998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也与多年来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有关。这次洪水再次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洪灾这件坏事中引出有益的结论: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材料三 1998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决定从1998年起,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连续13年每年拨给四川省4.8亿元,四川省出资4.8亿元,用于森林工业经营林、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四川省政府在8月发布关于四川西部三角州两市一地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公告,9月又宣布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以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在四川之后,重庆、云南、黑龙江等省市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同时,将帮助森林工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财源。
(1)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滥伐森林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试从季风气候、流域干支流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长江容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3)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
(4)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随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从哲学上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