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煤炭工业的比重,减少煤炭的开采、外运 B、使重化工业产品向浅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C、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发展 D、大力发展农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13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l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法》。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5月2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l925年11月,苏维埃政权发布的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条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产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l0780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苏维埃政权在农村经济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分析指出这些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结果如何?
材料三 为了发挥区域优势,趋利避害,发展特色农业,增产增收。新疆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种植瓜果的经验,引进山东蔬菜大棚技术,反季节生产新疆特色瓜果。图为新疆某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改进型大棚。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大棚的设计利用了温室效应原理,找出该大棚的改进所利用的地理学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解析图中所示的地理过程。
(4)近些年,反季节大棚在当地逐渐增多。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四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一是大胆探索,努力做好中央精神和当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二是不断深化各项改革,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三是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面推进农业国际化。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5)分析山东省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是如何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材料五 山东30年的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新形势下,山东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山东省正围绕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等问题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6)依据上述材料,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机制角度,说明我省应如何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1“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城乡人口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 1-3题
1.关于甲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 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2. 图表数据乙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北京市
3.近30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
B. 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
C. 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D. 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城乡人口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甲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2. 图表数据乙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北京市
3.近30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
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13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材料三 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上涨了83%。在13日结束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升引发的冲南值得各国警惕。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
材料四
(3)依据所学地理知识,简要说明世界粮价上涨的原因。(至少回答4个方面)
(4)针对国际粮价上涨,从地理学科分析,我国可采取哪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材料五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被认为是1952年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农产品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5)假若让你写一篇有关农民与改革的评论性文章,请你谈谈文中应当运用的唯物史观道理。
材料六 走向富裕的中国农民,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为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山东省某市拟确立推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多项“文化惠民工程”,力争使农村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6)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就该市如何推进上述“文化惠民工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13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6)题。
(1)图中D、G、E、F四个省份分别是
[ ]
(2)A、B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呈纬度地带性变化
B.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C.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
D.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5)西气东输主干管线首站位于塔里木盆地的
[ ]
(6)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哪些资源与能源问题?
[ ]
①资源浪费严重
②能源结构的改善
③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④加强环境资源的管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6)题。
(1)图中D、G、E、F四个省份分别是
[ ]
(2)A、B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呈纬度地带性变化
B.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C.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
D.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5)西气东输主干管线首站位于塔里木盆地的
[ ]
(6)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哪些资源与能源问题?
[ ]
①资源浪费严重
②能源结构的改善
③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④加强环境资源的管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命令,决定当年在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减免田赋并实行二五减租……结果“田赋虽免,租之减否,无人过问,蒙其利者徒有地主”。据官方对9个省的调查,有8个省基本未实行,如湖南“实行减租者殆无一人,即该省关于推行减租办法尚未拟订,致全省农民期望政府施行保障佃农减低租额甚为迫切”。……
(1947年)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土改的政策方法等问题……在进行土改较早、较彻底的山东,据渤海地区对人均占有三地情况的调查,土改前贫雇农1.5亩,富农9亩,地主24亩,土改后贫雇农3.88亩,富农3.9亩,地主2.8亩……据统计,内战期间山东根据地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前后动员民工担任运输等任务者超过1000万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
(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都进行了调整。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各自制定的基本土地政策及其施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共双方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1956年实现农业集体化以来,到1978年的20多年中,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始终在300公斤上下徘徊。1984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近400公斤,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
(2)结合人民公社体制的主要弊端,分析材料二所说“人均粮食产量始终在300公斤上下徘徊”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粮食生产实现重大突破的转机是什么?
材料三
(3)据图1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4)切实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据图2分析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及原因。
(5)珠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原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在全国的地位明显下降,试分析原因。
材料四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关数据表
(6)据此,有同学得出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的地位逐步下降”。请你结合图表信息,运用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加以评析。
材料五 几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产品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粮食求大于供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2007年粮食价格比上年上涨6.3%。同年12月,国际大米、大豆、玉米、小麦等价格分别比同期上涨83.7%、74.0%、12.7%、13.3%,几乎所有国家都难逃这一轮粮食涨价风潮,居高不下的粮价甚至成为威胁发展中国家稳定的因素,有些国家采取提高税收的政策限制粮食出口。
(7)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面对这种局势,我国应如何提高应对能力?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