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关于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B、沼泽地大量开发,湿地破坏
C、土地大量酸化
D、林木减少,森林质量下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关于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
A、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B、沼泽地大量开发,湿地破坏
C、土地大量酸化
D、林木减少,森林质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黑土区每年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鹤山农场处于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坡长而缓,耕地坡度多在1°~4°,是典型的黑土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鹤山农场气候要素示意图

材料三 切沟是指剖面与所在坡面基本一致的侵蚀沟,它把田块切断。切沟侵蚀是土壤侵蚀加速的一种形式,不仅流失水土,还阻碍连片耕作。以切沟为主的侵蚀沟侵蚀下来的泥沙可占流域产沙总量的一半以上。选取鹤山农场内两条切沟SG2和SG3进行研究,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降雪量

(1)从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看,其农业类型主要以________为主,试分析大力发展该农业类型的有利区位因素。

 

 

(2)对材料三中图表信息的解读和原因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切沟净体积变化=沟内侵蚀体积-沟内沉积体积

B.沟内冬春季节都以沉积为主

C.沟内雨季都以侵蚀为主

D.全年都是流水侵蚀,无冻融侵蚀

(3)简要分析鹤山农场的黑土水土流失(如沟蚀)的成因及危害。

 

 

(4)沟蚀若不及时治理,黑土区就会出现第二个黄土高原的潜在危险。结合鹤山农场的实际,简述治理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据此完成问题。

下列关于“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有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C.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D.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及其周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资料1:2005年11月,全长962千米的中国第一条境外输油管道竣工。它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并将继续延伸至里海沿岸的阿特劳,东至新疆的阿拉山口。

资料2:中哈石油输送线路图

资料3:2005年5月25日,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巴库(阿塞拜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杰伊汉(土耳其)石油管道(简称“巴杰管道”)正式通油,里海形成北向俄罗斯、西向欧美、东向亚太的多元化能源输出格局。

资料4:里海石油输送管道分布图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5)题。

   (1)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比其他运输方式而言,管道运输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中亚的叙述,可信的是__________。(双选,填正确项字母)

          A.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光照强

             C.中亚北部的小麦区主要种植春小麦

             D.“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盛产白金   

             E.中亚容易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

         F.中亚的河流主要由高山冰川融水补给,都是内流河

   (4)美国若用油轮把WREP西线出口石油管道输送的石油运回国,至少需要经过哪些海峡:_________________,途中油轮的吃水深度会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_。

   (5)简述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对中哈两国的意义?(至少各回答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1. A.
    ①②③
  2. B.
    ④⑤⑥
  3. C.
    ③④⑤
  4. D.
    ③⑤⑥

2.关于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 A.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2. B.
    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3. C.
    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4. D.
    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3.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2. B.
    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3. C.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4. D.
    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高2008级2006-2007(上)高二第三次12月月考地理试题 题型:043

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天后宫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福建沿海地区的泉州(南方称妈祖庙)。天津的天后宫始建于元朝,位于旧城东北角,正是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西洋。“天后”在传统文化中是护佑航海安全的女神。(如下图a)

  材料二:新疆有充足的热量和土地资源,很久以来,当地人民利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了绿洲农业,修建了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坎儿井”。(如下图b)

(1)

图a和图b两种文化景观中,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试分析说明该种文化景观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2)

以上两种文化景观中,受人文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试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它的空间性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随着“2010东盟和中国联合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形成,一个将近20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场和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材料二: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开放开发,将极大地促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图1)的崛起 ,使环北部湾经济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第四大经济圈”。

1.图中甲地以“三江并流170余千米而不交汇”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①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②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③流水侵蚀作用  ④冰川侵蚀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湄公河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该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资源优势

①水资源 ②水能资源  ③旅游资源  ④土地资源  ⑤石油资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

3.与同属于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相比,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A.地理位置优越,现代化交通便利

B.区域内资源丰富,油气、生物等海洋资源丰富,森林、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C.面向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国际协作条件好

D.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海南省嘉积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理) 题型:069

读下面材料及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回答有关问题。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

在1979-1980年间,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廉价且丰富的________资源,发挥其区位优势和__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该地区的________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________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的特色农业,其形成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  ]

A.

肥沃的土壤

B.

低洼的地势

C.

发达的科技

D.

便捷的交通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外资企业纷纷迁往________,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________等问题。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④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原则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1978年

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材料二: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材料三: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

(2)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资源。

(3)试分析材料二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特点。

(4)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年至2000年三江平原的湿地发生了哪些变化?1954年至2000年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5)简述哪些自然因素会引起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波动?

(6)东北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2008年与成都平原等地区一起又被评为十大“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路线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③所在的大运河河段南下运输的主要货物是

A.稻谷          B.铁矿石          C.石油          D.煤炭

2.此工程完工后,如不合理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海水入侵        

C.水旱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3.关于东线调水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①逐级提水能耗大,易受污染,水质变坏  

②江淮沿线水生生物生长受到不利影响  

③与中线、西线工程相比,施工难度大,投资大   

④ 可能导致沿线生态恶化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