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
1、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
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北京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14--16题。
14.图左为第四、五套人民币背面的中国美景图,关于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变质作用、流水侵蚀 B.乙——地壳运动、冰川侵蚀
C.丙——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D.丁——岩浆活动、流水沉积
15.图右中字母分别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的过程。图左中丁地的岩石类型对应图右中的
A.a或b B.b或c
C.c或d D.d或a
16.关于图左中四地所在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河流蒸发是当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B.乙地区降水丰富,主要参与内陆循环
C.乙、丙是四地区中水循环最活跃的地区
D.东南季风参与甲、丁两地的水汽输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左为第四、五套人民币背面的中国美景图,关于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变质作用、流水侵蚀 B.乙——地壳运动、冰川侵蚀
C.丙——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D.丁——岩浆活动、流水沉积
2.图右中字母分别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的过程。图左中丁地的岩石类型对应图右中的
A.a或b B.b或c C.c或d D.d或a
3.关于图左中四地所在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河流蒸发是当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B.乙地区降水丰富,主要参与内陆循环
C.乙、丙是四地区中水循环最活跃的地区
D.东南季风参与甲、丁两地的水汽输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30年,自1949年到1978年末,中国国家生育国策采取了苏联模式——“英雄母亲”任意多生育的极端时代。据估计,前30年中国多出生人口超过4亿多人口,很快由1949年时的4亿人口,到1979年时接近10亿。后30年,1979年到2010年,中国生育国策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只生一个”的时代。有资料显示,此时期中国总共减少了4亿多人口增长。
材料二:民政部2010年6月10日发布《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材料三:最近,中国人口统计学专家何亚福向媒体公开表示,中国将于2011年先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和浙江为试点区,允许当地父母生育第二个孩子。自2014年起,中国将全面实行两胎政策,使中国这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对人类生育策略达到最真挚、最科学、接近真理般反璞归真最科学般的国策。
材料四:2005年,中国出生婴儿平均男女比例118:100。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6.9,这也意味着未来的20年内,平均每年处于结婚年龄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120万人是左右。
(1)由“英雄母亲”到“只生一个”都体现了 对我国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影响。(2分)
A.政策 B.收入水平 C.受教育水平 D.传统观念
(2)尽管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总共减少了4亿多人口增长。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为了缓和入口压力,我国应采取右图中人口增长模式中的(2分)( )
A.甲
B.乙
C.丙
D.丁
(3)对于即将试点的“两胎政策”,在不同的学者间存在一些争议。你是否赞成我国于2014年全面实行两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4)目前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调,性别此失调着什么影响?为平衡性别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10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