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图,回答1~2题。

1、有关①、②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城绿化树种都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两城位于同一河流沿岸
C、近几年,两城都以发展地铁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的重要措施
D、两城所在的省陆上相邻
2、现在,两城市建筑禁止使用红砖,主要的原因是

A、红砖的生产成本高
B、红砖的质量差
C、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D、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图,回答1~2题。
1、有关①、②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两城绿化树种都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两城位于同一河流沿岸
C、近几年,两城都以发展地铁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的重要措施
D、两城所在的省陆上相邻
2、现在,两城市建筑禁止使用红砖,主要的原因是
[     ]
A、红砖的生产成本高
B、红砖的质量差
C、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D、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图,回答下面两题。
1.有关①、②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两城绿化树种都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两城位于同一河流沿岸
C.近几年,两城都以发展地铁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的重要措施
D.两城所在的省陆上相邻
2.现在,两城市建筑禁止使用红砖,主要是因为
[     ]
A.红砖的生产成本高
B.红砖的质量差
C.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D.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巢湖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图,回答以下2题。

1.有关①、②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城绿化树种都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两城位于同一河流沿岸

C.近几年,两城都以发展地铁作为解决

城市交通的重要措施

    D.两城所在的省陆上相邻

2.现在,两城市建筑禁止使用红砖,主要的原因是

    A.红砖的生产成本高               B.红砖的质量差

C.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D.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面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图,回答1-3题。

1.有关①、②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两城绿化树种都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两城位于同一河流沿岸

C.近几年,两城都以发展地铁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的重要措施

D.两城所在的省陆上相邻

2.现在,两城市建筑禁止使用红砖,主要是因为          ( )

A.红砖的生产成本高     B.红砖的质量差

C.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D.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3.①城市著名旅游景观是                   ( )

A.杜甫草堂         B.黄鹤楼

C.滕王阁          D.趵突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成都市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地理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①、②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河流、矿产            B.科技、地形           

C.政治、交通            D.矿产、旅游

2.如果北京时间18时时两城市正好日落,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区域进入雨季

       B.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正值汛期

       C.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

3.如果①城日出12分钟后正好②城日出,则这一天两城的日出方位为

       A.正东方                        B.①城为东北方,②城为东南方

       C.东北方                        D.①城为东南方,②城为东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高三12月月考文综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河流、矿产    B.科技、地形    C.政治、交通    D.矿产、旅游

2.如果北京时间18时时两城市正好日落,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中海气候区域进入雨季

B.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正值汛期

C.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

3.如果①城日出12分钟后正好②城日出,则这一天两城的日出方位为(    )

A.正东方    B.①城为东北方,②城为东南方

C.东北方    D.①城为东南方,②城为东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两省会城市位置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
A.河流、矿产      
B.科技、地形      
C.政治、交通      
D.矿产、旅游
2.如果北京时间18时时两城市正好日落,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中海气候区域进入雨季   
B.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正值汛期
C.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               
3.如果①城日出12分钟后正好②城日出,则这一天两城的日出方位为
[     ]
A.正东方                              
B.①城为东北方,②城为东南方
C.东北方                              
D.①城为东南方,②城为东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新疆部分区域分布图

材料二  历时近两年半建设、纵贯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的第二条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通车仪式于2007年11月1日隆重举行。这将为南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使原本偏远的和田地区成为新疆连接西藏以及中南亚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

(1)据图说明该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城市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2)图示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生产棉花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3)土地荒漠是该省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

(4)简要分析绿洲分布的位置、特点和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时近两年半建设、纵贯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的第二条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通车仪式于2007年11月1日隆重举行。这将为南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使原本偏远的和田地区成为新疆连接西藏以及中南亚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

材料二  我国某省区域分布图

(1)据图说明该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城市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2)图示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生产棉花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3)土地荒漠是该省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

(4)简要分析绿洲分布的位置、特点和原因,南疆铁路选线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在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的特定区域内,由一个或几个大型或特大型中心城市率领的若干个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体,称为城市群。其功能主要有:①城市群可以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②城市群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③城市群具有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

1)下列有关城市群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城市群的出现,使城市过分集中,会产生争地、争水、争空间、争公共设施的现象

B.城市群的形成,不利于城市间的社会协作,无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

C.城市群的出现,不利于分散城市的职能和城市的合理规划?

D.城市群的形成,使粮食、副食品的需求量增大,会加重周边地区的经济负担

2)我国长江三角洲、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德国中部及英国中部五大城市群的共同点是                                   A.都位于沿海地区            B.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

C.都具有相同的规模           D.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3)结合下图分析:?

①这个城市带是以________________(城市)为核心,跨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省,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群。?

②该城市群形成的原因是:?

从地形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气候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河流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交通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