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上图为“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单位时间降水量相同情况下(双选题)

A、降水时间长,地表径流量大
B、植被覆盖好,地下径流量大
C、土层透水强,地表径流量大
D、地面坡度大,地下径流量大
2、参照图示原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宜采取的措施有(双选题)

A、平地贮水拦沙
B、缓坡修建梯田
C、陡坡植树种草
D、沟壑修建水库
AB,B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0110 模拟题 题型:双选题

上图为“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单位时间降水量相同情况下
[     ]
A、降水时间长,地表径流量大
B、植被覆盖好,地下径流量大
C、土层透水强,地表径流量大
D、地面坡度大,地下径流量大
2、参照图示原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宜采取的措施有
[     ]
A、平地贮水拦沙
B、缓坡修建梯田
C、陡坡植树种草
D、沟壑修建水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上图为“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单位时间降水量相同情况下(  )

A.降水时间长,地表径流量大

B.植被覆盖好,地下径流量大

C.土层透水强,地表径流量大

D.地面坡度大,地下径流量大

2.参照图示原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宜采取的措施有(  )

A.平地贮水拦沙

B.缓坡修建梯田

C.陡坡植树种草

D.沟壑修建水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广西省南宁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 6O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是中华丈明的发祥地,也甘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丈化中心。

材料一    宋代曾经广泛推行“风闻奏事”的制度,负责监察的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文献通考》云:“故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旧制,但闻风弹事,提纲而已。”此例一开,台谏官员与执政大臣势如水火。清代雍正帝曾颁布上谕,允许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据统计,和雍正元年相比,雍正七年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

蒋洲为山西布政使,执掌全省财政大权,期间,滥用库银,逢迎结纳,大肆挥霍,造成巨万库银亏空。赴新任时把亏空银两分摊给山西全省各府州县属员,不足部分由侵卖木植补充,被新任巡抚塔永宁奏以风闻:“臣由陕西起程赴任途次即闻得升任布政使蒋洲亏空库项,… …后细加体访,… …知蒋洲实在亏空库银二万余两。”乾隆帝即着刑部尚书刘统勋查办此案。经多方查证,蒋洲亏缺一万二千两白银,透支养廉银三千余两,侵吞工程银二千余两,结果蒋洲被处死。              ——根据 《中国古代监察创度》整理

材料二  下图为山西省和陕西省示意图及汾河河津水文站1950~2010年年累计径流量和年累计输沙量的变化示意图(年累计径流量和年累计输沙量为多年径流量和愉输沙量之和)。

(1)材料一中塔永宁自陕西省会西安前往山西省会太原,其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        平原和        谷地,并简述两地形区的形成的共同原因。( 8 分)

(2)汾河流城在1971——2010 年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指出 1971——2010 年河津水文站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13

  读下图及各材料分析完成(1)~(8)题。

  材料一 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工程示意图(图乙)

  材料三 2002年12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南水北调开工典礼主会场人民大会堂宣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

(1)西气东输考虑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

A.城市的分布
B.地形起伏
C.交通条件
D.国际贸易壁垒

(2)西气东输工程对于用气地区的环保意义在于

[  ]

A.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B.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C.改善大气环境

D.增加就业岗位

(3)西电东送的三条线路中,输送电力以火电为主的是

[  ]

A.中线
B.南线
C.北线
D.南线和中线

(4)南水北调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了

[  ]

A.京杭运河
B.丹江口水库
C.三峡库区
D.金沙江

(6)图乙A、B、C各段输水道中,依靠地形能自流输水的是

[  ]

A.A
B.B
C.C
D.B和C

(7)会对东线优质供水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

A.建立污水处理厂
B.沿岸地区推广生态农业
C.农田大量使用化肥
D.加大水质检测力度

(8)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

[  ]

①节约用水 ②防治水污染 ③保护生态环境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读下图及各材料分析完成(1)~(8)题。

  材料一 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工程示意图(图乙)

  材料三 2002年12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南水北调开工典礼主会场人民大会堂宣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

(1)西气东输考虑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

A.城市的分布
B.地形起伏
C.交通条件
D.国际贸易壁垒

(2)西气东输工程对于用气地区的环保意义在于

[  ]

A.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B.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C.改善大气环境

D.增加就业岗位

(3)西电东送的三条线路中,输送电力以火电为主的是

[  ]

A.中线
B.南线
C.北线
D.南线和中线

(4)南水北调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了

[  ]

A.京杭运河
B.丹江口水库
C.三峡库区
D.金沙江

(6)图乙A、B、C各段输水道中,依靠地形能自流输水的是

[  ]

A.A
B.B
C.C
D.B和C

(7)会对东线优质供水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

A.建立污水处理厂
B.沿岸地区推广生态农业
C.农田大量使用化肥
D.加大水质检测力度

(8)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

[  ]

①节约用水 ②防治水污染 ③保护生态环境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地理③必修 题型:043

读“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南水北调”是我国计划兴建的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我国北方历来缺水严重,而南方却有大量富余的水白白地流入大海。因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有了南水北调的战略设想。从那时起,有关部门就开始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研究。经过几十年的规划、勘测和设计工作,逐步形成了现在的东、中、西三条线调水的规划方案。调水路线从南向北途经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调水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目前,东线与中线工程方案基本敲定。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山东省东平湖,再采用隧道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北大港水库。总调水规模为每秒800到1 000立方米,年调水量150多亿立方米,主要解决黄淮地区、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工程分三期实施,第一、二期于2010年完工,2030年全部建成;一、二期完成后,再根据需要建第三期。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北京玉渊潭,主要解决京、津等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年调水量140多亿立方米,全长近1 240多千米。工程分两期实施,至2010年完成第一期。西线方案正在抓紧规划,设想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150亿立方米,主要解决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的缺水问题。

(1)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对________施加影响。

(2)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________。

(3)

除南水北调工程外,我国重要的大型调水工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根据上述资料,再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更多资料,结合你所了解的沿线自然地理知识,评价三条调水线路的优缺点:

(5)

南水北调工程对调水沿线地区可能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环境保护】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水温较高时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城镇化的发展,使耕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1)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B 【自然灾害与防治】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第11号热带气旋“凡亚比”于9月15日20时生成,16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3时加强为台风。17日18时为强台风。18日16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9日8时减弱为强台风,9时前后在台湾花莲丰滨乡附近沿海登陆。

材料二 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A【环境保护】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水温较高时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城镇化的发展,使耕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1)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2)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4分)
B 【自然灾害与防治】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今年第11号热带气旋“凡亚比”于9月15日20时生成,16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3时加强为台风。17日18时为强台风。18日16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9日8时减弱为强台风,9时前后在台湾花莲丰滨乡附近沿海登陆。
材料二 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分)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A【环境保护】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水温较高时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城镇化的发展,使耕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1)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2)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4分)

B 【自然灾害与防治】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今年第11号热带气旋“凡亚比”于9月15日20时生成,16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3时加强为台风。17日18时为强台风。18日16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9日8时减弱为强台风,9时前后在台湾花莲丰滨乡附近沿海登陆。

材料二 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分)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