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区位指向示意图,回答1—3题。 |
1、图中:①表示市中心、②表示中心城市产业园、③表示临近中心城市的卫星镇。大企业不同部门的主要布局区位指向分别是 |
A、①核心生产部门;②次要生产部门;③管理和研发部门 B、①次要生产部门;②管理和研发部门;③核心生产部门 C、①管理和研发部门;②次要生产部门;③主要生产部门 D、①管理和研发部门;②主要生产部门;③次要生产部门 |
2、如果该图表示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功能分区,下列布局最合理的是 |
A、①高级住宅区②低级住宅区③中心商务区 B、①高级住宅区②中心商务区③低级住宅区 C、①中心商务区②低级住宅区③高级住宅区 D、①低级住宅区②中心商务区③高级住宅区 |
3、如果图中的圆心为19世纪欧洲某平原城镇,且该城镇的一切物质和能源均来自于周围的农业带,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在仅考虑运输成本的情况下,布局最合理的是 |
A、①蔬菜、果品、鲜奶圈②林业圈③谷物农业圈 B、①蔬菜、果品、鲜奶圈②谷物农业圈③林业圈 C、①谷物农业圈②蔬菜、果品、鲜奶圈③林业圈 D、①林业圈②蔬菜、墨品、鲜奶圈③谷物农业圈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首钢搬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有三次变化。早期煤炭炼铁时代,钢铁企业就煤布局;20世纪初期开始,冶金技术的改进,钢铁企业布局靠近 ;二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钢铁企业转向 布局。
(2)首钢由北京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国家发改委指出,首钢搬迁不是在新址上的复制,新首钢将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力争“零污染”,按照循环经济思路寻求“零排放”。 循环经济以
为手段,以 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3)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循环经济根据 、 、 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图9)。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
甲地位于滨海平原,乙地位于山前倾斜平原。
(3)分析比较甲、乙两地土地生产力的差异。
(4)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
表1:2009年12月26日至31日渤海沿岸某城市气温统计数据表
2009年年底渤海开始出现海冰,并发展成为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冰情。
(5)据表1,指出本次海冰形成的重要自然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危害。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36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图9)。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8分)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6分)
甲地位于滨海平原,乙地位于山前倾斜平原。
(3)分析比较甲、乙两地土地生产力的差异。(6分)
(4)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10分)
表1:2009年12月26日至31日渤海沿岸某城市气温统计数据表
2009年年底渤海开始出现海冰,并发展成为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冰情。
(5)据表1,指出本次海冰形成的重要自然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危害。(6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36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图9)。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8分)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6分)
甲地位于滨海平原,乙地位于山前倾斜平原。
(3)分析比较甲、乙两地土地生产力的差异。(6分)
(4)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10分)
表1:2009年12月26日至31日渤海沿岸某城市气温统计数据表
2009年年底渤海开始出现海冰,并发展成为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冰情。
(5)据表1,指出本次海冰形成的重要自然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危害。(6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上图为某地区“大陆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大陆度”是表示大陆对各地气候形成影响程度的指数。其公式为:K=1.7×ΔT/sinΦ-20.4(式中K为大陆度,ΔT为气温年较差,Φ为纬度)。一般地,当K50时为大陆性气候,K50为海洋性气候。
我国部分地区的气温统计数据
| 漠河 | 哈尔滨 | 北京 | 上海 | 成都 | 广州 | 西沙 |
纬度(N) | 53° | 46° | 40° | 31° | 30° | 23° | 18° |
最热月平均气温(℃) | 18.4 | 22.7 | 26.0 | 27.9 | 25.4 | 28.3 | 28.9 |
最冷月平均气温(℃) | -30.6 | -19.7 | -4.7 | 3.3 | 5.2 | 13.4 | 22.8 |
(sin53°=0.798 sin46°=0.719 sin40°=0.642 sin31°=0.515 sin23°=0.391 sin18°=0.309)
1. 若图中O点位于某大陆的中心,导致A、B、C三地大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 若圆心O点位于大洋中,则图中大陆度最大的点是 。
3. 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 ,其最主要原因是
。
4. 上海的大陆度约为 。成都与上海的纬度相近,其大陆度比上海 ,简述其原因 。
5. 根据该公式计算,拉萨的大陆度K50,结合上海的大陆度值,你认为确定大陆性气候还需要参考哪些气候要素? 。
6. 我国大陆度是同纬度地区最高的,简述其原因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 “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注释: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为迎岸风。图中指向陆地的单箭头表示迎岸风,反之为离岸风。
(1)南半球的①②③④和北半球的⑤⑥地区迎岸风盛行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
(2)离岸风为终年信风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其风向在北半球为 风,南半球为 风。
(3)当南亚和东亚盛行离岸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带、风带向北移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C.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
(4)南亚盛行迎岸风时的风向是 ,其成因是 ;此季节东亚的气候特点是 。
(5)⑧风盛行的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和降水的特征为 ,这是因为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地理 人教社(新课标 2002-3初审) 人教版 题型:069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包括先天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先天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城市移民人口规模方面;现实竞争力包括城市群GDP总量、对外贸易、城市群分工程度、中心城市的主体地位等方面;成长竞争力是指城市群GDP增长速度、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等。长三角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竞争力比较,先天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均排第一。
材料2:城市群发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及正在形成一批规模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的城市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又提出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材料3: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1)每一个城市群都有核心,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两横”是指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沿________经济带;城市群发育程度呈现自东向西________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育程度较高的城市群位于我国“两横三纵”中的________经济带。
(3)我国城市群发育的动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等,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________进程快;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相比,目前制约环渤海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铁路的发展为城市群的发育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联系基础。在核心城市,发展地铁等地下交通网络;在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可以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而在相邻城市群之间,发展________铁路大大缩短了城市群间和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5)简要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先天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城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 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 |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 53.9 11.5 | 67.3 19.7 | 85.1 31.9 | 328.4 366.5 | 400.7 495.2 | 421.5 569.5 |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 46.1 29.7 | 32.7 24.3 | 14.9 11.3 | 334.9 352.6 | 355.1 396.3 | 328.0 379.9 |
1.下图中松辽河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 。该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平原、 _________平原和 平原。
中国粮食生产分区示意图
2.图中长江产区的 湖坪原和_____ 湖平原历来是南方粮食高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单项选择)
①粮食商品率高 ②耕地面积广大 ③水热资源丰富 ④复种指数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 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 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5.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 ;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 。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 。
6.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
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B.粮食大量出口
C.粮食单产下降 D.调整种植业结构
7.北方产区粮食产量的增长,与播种面积扩大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阅读下面的结构框图,将代表相关内容的字母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个字母限用一次,每框限填一个字母)
A.毁草种粮 B.导致水土污染 C.扩大灌溉面积 D.提高机械化程度
E.减少生物多样性,加剧荒漠化 F.增加播种面积 G.培育优良品种
8.上述我国粮食生产和流格局新变化的案例,对你学习地理的启示是: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广东省翠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069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