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自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生育率迅速下降,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比。15~64岁为劳动年龄,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下降1/3,为我国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人口抚养比小于50%时被称为“人口红利”期)。读下图(图中▲表示总人口最大值),回答1~2题。


21世纪前10年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及未来预测

1、“人口红利”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死亡率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住房条件差,社会不安定,环境污染严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我国人口到达最高值时处于"人口红利"期
B、15~64岁人口数量最多时,人口抚养比最高
C、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将持续到2030年前后
D、我国人口抚养比最低时大约在2040年前后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自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生育率迅速下降,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比。15~64岁为劳动年龄,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下降1/3,为我国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人口抚养比小于50%时被称为“人口红利”期)。读下图(图中▲表示总人口最大值),回答1~2题。

21世纪前10年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及未来预测
1、“人口红利”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死亡率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住房条件差,社会不安定,环境污染严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我国人口到达最高值时处于"人口红利"期
B、15~64岁人口数量最多时,人口抚养比最高
C、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将持续到2030年前后
D、我国人口抚养比最低时大约在2040年前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贵州省云峰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题型:选择题

2005年1月6日0:02分,中国内地第13亿名小公民在北京市妇产医院诞生。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就相关人口问题,回答以下2题

1.“13亿人口日”的推迟到来,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巨大成效。说明  (     )

A.我国人口增长完成了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    

B.我国人口每年增长的数量仍在增加   

C.我国人口的压力已经不存在  

D.在我国部分地区允许生育二胎的政策并没有明显导致人口的增长

2.据中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下列现象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是  (     )

①环境恶化②劳力不足③独子家庭的养老支持能力受到挑战④生活贫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13亿人口日的宣传主题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开发人口资源,维护人口安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材料二 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人士介绍,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总和生育率(所有妇女的累计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也因此各推迟了4年。 

材料三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总量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将达到峰值14.6亿。据分析,在未来20年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将保持在1000万左右。2002年中国15~64岁适龄劳动力将高达9.4亿,占总人口的65%左右。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预测当峰值到来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高达23%。

(1)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人左右 
B.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3亿左右

C. 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D. 我国目前人口达到13亿,人口与环境尚属良性循环的关系

(2)下列有关人口生育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B.出生率是决定生育率的基础

C.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D.影响生育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候、水、土壤等

(3)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4)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必须正视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

                           等基本国策。

(5)面对我国“白发浪潮”(老龄社会)的到来,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13亿人口日的宣传主题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开发人口资源,维护人口安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材料二 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人士介绍,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总和生育率(所有妇女的累计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也因此各推迟了4年。 

材料三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总量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将达到峰值14.6亿。据分析,在未来20年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将保持在1000万左右。2002年中国15~64岁适龄劳动力将高达9.4亿,占总人口的65%左右。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预测当峰值到来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高达23%。

(1)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人左右 
B.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3亿左右

C. 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D. 我国目前人口达到13亿,人口与环境尚属良性循环的关系

(2)下列有关人口生育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B.出生率是决定生育率的基础

C.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D.影响生育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候、水、土壤等

(3)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4)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必须正视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

                           等基本国策。

(5)面对我国“白发浪潮”(老龄社会)的到来,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13亿人口日的宣传主题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开发人口资源,维护人口安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材料二 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人士介绍,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总和生育率(所有妇女的累计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也因此各推迟了4年。 

材料三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总量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将达到峰值14.6亿。据分析,在未来20年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将保持在1000万左右。2002年中国15~64岁适龄劳动力将高达9.4亿,占总人口的65%左右。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预测当峰值到来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高达23%。

(1)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人左右   B.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3亿左右

C. 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D. 我国目前人口达到13亿,人口与环境尚属良性循环的关系

(2)下列有关人口生育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B.出生率是决定生育率的基础

C.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D.影响生育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候、水、土壤等

(3)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 

                                       

(4)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必须正视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

                              等基本国策。

(5)面对我国“白发浪潮”(老龄社会)的到来,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0103 期中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6.01‰。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二十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推迟四年到来。
材料二:
    2004年7月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 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和传统工业调整催生出大量再就业人口,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却在闹“民工荒”。
材料三:
    上海市连续10年来人口呈负增长,2004年调整了部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了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1)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的出现的产生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
    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富先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北京时间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6.01‰。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二十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推迟四年到来。

材料二:2004年7月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 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和传统工业调整催生出大量再就业人口,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却在闹“民工荒”。

材料三:上海市连续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004年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1)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的出现的产生原因是          ,A低谷对应的时段是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      (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 是指            

(3)分析说明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原因?

(4)“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现象的产生?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

(5)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负增长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

C.老龄人口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 D.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的图和材料,回答问题。(2O分)

材料1:北京时间2005年l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年的33.43%。下降到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6.01编。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二十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推迟四年到来。

材料2:2004年7月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和传统工业调整涌现出大量再就业人口,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却在闹“民工荒”。

材料3:上海市连续10年来人口呈负增长,2004年调整了部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了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l)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出现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A低谷出现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出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6分)

(5)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2分)()

A.人口负增长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

C.老龄人日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

D.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 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6.01‰。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20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推迟四年到来。
材料二:2004年7月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和传统工业调整催生出大量再就业人口,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却在闹“民工荒”。
材料三;上海市连续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004年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1)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的出现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A低谷对应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说明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现象的产生?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_____(填选项) A、人口负增长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C、老龄人口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 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高2008级2006-2007(上)高二第三次12月月考地理试题 题型:043

阅读下面的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6.01‰。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二十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推迟四年到来。

  材料二:2004年7月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和传统工业调整催生出大量再就业人口,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却在闹“民工荒”。

  材料三:上海市连续10年来人口呈负增长,2004年调整了部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了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据上述材料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1)

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的出现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A低谷对应的时段是________

(2)

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_(人口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________“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是指________

(3)

“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出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

(4)

“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

________

(5)

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口负增长

B.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

C.

老龄人口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

D.

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