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
1、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国前,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
2、该城市向外缘较为均匀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乙地发展农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 _____。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什么?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会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
原因:
影响: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甲)”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乙)”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___,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7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4分)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2分)。乙地发展农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 _____(1分)。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什么(2分)?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会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1分)?
原因:
影响: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甲)”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乙)”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___(1分),并阐述理由(2分)。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荒漠化的演变过程(2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7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4分)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2分)。乙地发展农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 _____(1分)。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什么(2分)?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会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1分)?
原因:
影响: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甲)”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乙)”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___(1分),并阐述理由(2分)。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荒漠化的演变过程(2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地理 题型:综合题
图13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 。
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是
。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4)”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15)”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 ,并阐述理由 。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辱荒卿的演变过程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