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现有CO、CO2混合气体,小红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如下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①关b开a;②通入混合气体;③收集气体;④关a开b;⑤收集气体。通过上述操作小红


A.只收集到CO ?
B.只收集到CO2?
C.先收集到的是CO?
D.先收集到的是CO2?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现有CO、CO2混合气体,小红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如下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①关b开a;②通入混合气体;③收集气体;④关a开b;⑤收集气体。通过上述操作小红

[     ]

A.只收集到CO ?
B.只收集到CO2?
C.先收集到的是CO?
D.先收集到的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小明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帮助完成.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①有黑色不溶物,无气泡逸出,溶液呈无色  结论:只含
 
 
结论:含C、CuO
 
结论:含C、Fe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小方想继续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粉末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Cu、Cu2O都是红色固体;
②2CuO+C 
 高温 
.
 
2Cu+CO2↑,4CuO
 高温 
.
 
2Cu2O+O2
③CO+Cu2O
 加热 
.
 
2Cu+CO2,Cu2O+2HCl=CuCl2+Cu+H2O
【猜想】生成的红色粉末究竟是什么?请你和小方一起完成下列猜想:
猜想①Cu;   猜想②Cu2O;  猜想③
 

【设计实验】小方同学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很快排除了猜想①,请你帮助他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猜想①不正确
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小方利用下列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气密性良好).
精英家教网
①取红色粉末样品的质量20克;       ②测出反应前B装置的总质量为210.0克;
③反应很长时间后测得B装置的总质量为214.4克;④通过计算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开始时,先通CO后称量B装置的总质量,再加热,实验目的是
 

A.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B.防止装置内的空气影响测量结果
C.防止液体倒流到硬质玻璃管中
Ⅱ.C装置的作用是
 

Ⅲ.为防止实验中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可以对尾气进行收集,现提供水槽和集气瓶,还需一种仪器是
 

Ⅳ.请你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红色粉末组成是
 

Ⅴ.不改变装置和药品,你还可以通过测定
 
等数据,再通过计算得出红色粉末组成.
【交流反思】小红认为红色粉中的铜,有一部分可能是C与Cu2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小明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帮助完成.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①有黑色不溶物,无气泡逸出,溶液呈无色 结论:只含______
②______结论:含C、CuO
③______结论:含C、Fe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小方想继续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粉末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Cu、Cu2O都是红色固体;
②2CuO+C 数学公式2Cu+CO2↑,4CuO数学公式2Cu2O+O2
③CO+Cu2O数学公式2Cu+CO2,Cu2O+2HCl=CuCl2+Cu+H2O
【猜想】生成的红色粉末究竟是什么?请你和小方一起完成下列猜想:
猜想①Cu;  猜想②Cu2O; 猜想③______.
【设计实验】小方同学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很快排除了猜想①,请你帮助他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猜想①不正确
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小方利用下列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取红色粉末样品的质量20克;    ②测出反应前B装置的总质量为210.0克;
③反应很长时间后测得B装置的总质量为214.4克;④通过计算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开始时,先通CO后称量B装置的总质量,再加热,实验目的是______
A.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B.防止装置内的空气影响测量结果
C.防止液体倒流到硬质玻璃管中
Ⅱ.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Ⅲ.为防止实验中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可以对尾气进行收集,现提供水槽和集气瓶,还需一种仪器是______.
Ⅳ.请你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红色粉末组成是______.
Ⅴ.不改变装置和药品,你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等数据,再通过计算得出红色粉末组成.
【交流反思】小红认为红色粉中的铜,有一部分可能是C与Cu2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小明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帮助完成.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①有黑色不溶物,无气泡逸出,溶液呈无色 结论:只含______
②______结论:含C、CuO
③______结论:含C、Fe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小方想继续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粉末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Cu、Cu2O都是红色固体;
②2CuO+C 2Cu+CO2↑,4CuO2Cu2O+O2
③CO+Cu2O2Cu+CO2,Cu2O+2HCl=CuCl2+Cu+H2O
【猜想】生成的红色粉末究竟是什么?请你和小方一起完成下列猜想:
猜想①Cu;   猜想②Cu2O;  猜想③______.
【设计实验】小方同学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很快排除了猜想①,请你帮助他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猜想①不正确
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小方利用下列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取红色粉末样品的质量20克;       ②测出反应前B装置的总质量为210.0克;
③反应很长时间后测得B装置的总质量为214.4克;④通过计算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开始时,先通CO后称量B装置的总质量,再加热,实验目的是______
A.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B.防止装置内的空气影响测量结果
C.防止液体倒流到硬质玻璃管中
Ⅱ.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Ⅲ.为防止实验中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可以对尾气进行收集,现提供水槽和集气瓶,还需一种仪器是______.
Ⅳ.请你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红色粉末组成是______.
Ⅴ.不改变装置和药品,你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等数据,再通过计算得出红色粉末组成.
【交流反思】小红认为红色粉中的铜,有一部分可能是C与Cu2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及碳的氧化物进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拓展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甲、乙两同学将两瓶完全相同的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以甲图、乙图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大
的性质.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
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得比空气小,随着热气流上升,因此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得比空气小,随着热气流上升,因此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溶解性对比实验
丙同学用相同的试管分别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对比实验,现象如图.分析该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
.该实验设计的思路:一是利用对比实验,二是利用
气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气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的原理产生实验现象.
【探究二】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小明对课本上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将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下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有红色固体产生,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通N2的目的是
将反应管内的空气(或O2)排尽
将反应管内的空气(或O2)排尽

(2)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3)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不需要
不需要
.为什么?
因为继续通入氮气,b瓶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管
因为继续通入氮气,b瓶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管

(4)小梅认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既有CO2,又有CO.为验证此猜想,小梅对上述装置做了如下改进并实验:

小梅观察到
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现象,证明了气体中的确含有CO.
小明认为小梅的实验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了CO2,其理由是
因为甲中CO与CuO反应生成了CO2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CO2
因为甲中CO与CuO反应生成了CO2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CO2
.(5)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需要,因为反应过程中有CO产生,可在尾气管口放上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需要,因为反应过程中有CO产生,可在尾气管口放上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及碳的氧化物进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拓展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甲、乙两同学将两瓶完全相同的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以甲图、乙图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
______.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溶解性对比实验
丙同学用相同的试管分别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对比实验,现象如图.分析该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该实验设计的思路:一是利用对比实验,二是利用______的原理产生实验现象.
【探究二】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小明对课本上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将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下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有红色固体产生,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通N2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______.为什么?______.
(4)小梅认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既有CO2,又有CO.为验证此猜想,小梅对上述装置做了如下改进并实验:

小梅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了气体中的确含有CO.
小明认为小梅的实验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了CO2,其理由是
______.(5)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及碳的氧化物进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拓展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甲、乙两同学将两瓶完全相同的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以甲图、乙图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溶解性对比实验
丙同学用相同的试管分别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对比实验,现象如图.分析该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该实验设计的思路:一是利用对比实验,二是利用    的原理产生实验现象.
【探究二】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小明对课本上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将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下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有红色固体产生,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通N2的目的是   
(2)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为什么?   
(4)小梅认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既有CO2,又有CO.为验证此猜想,小梅对上述装置做了如下改进并实验:

小梅观察到    现象,证明了气体中的确含有CO.
小明认为小梅的实验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了CO2,其理由是
    .(5)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
 高温 
.
 
CO+3H2
CH4+H2O
 高温 
.
 
CO+3H2
,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 (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14:3
14:3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设计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①装置C中出现
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左表所示.
装置D的质量 装置E的质量
反应前 292.4g 198.2g
反应后 296.0g 201.5g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该实验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与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不符
该实验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与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不符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图中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

②图中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HGFI
HGFI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燃烧正旺的炭火盆上,不小心洒上几滴水,会看到有火苗窜起.这是什么气体在燃烧?小军、小虎、小明和小梅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组内交流,形成共识】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既然有火苗,水与炽热的碳反应肯定产生了可燃性气体,同时应该还有未反应的水蒸气.
【提出猜想】小军:可能含有CO;
小梅:可能含有H2
小明:也可能是CO和H2的混合物;
小虎:不排除有非可燃性气体生成,有可能还有少量的CO2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并进行了实验.
(1)请将下图甲、乙、丙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后放入上图方框中,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乙丙甲
乙丙甲

(2)已知试管内棉花不参与反应,它的作用是制造水蒸气.装置丙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
除去二氧化碳
.装置甲的作用是
除去水蒸气或干燥气体
除去水蒸气或干燥气体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乙、C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B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写出乙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讨论交流】
(4)小军认为根据上述现象不足以说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存在H2.小梅认为只需将上述装置稍作改进,就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H2.小梅的改进是
将装置C和装置D交换
将装置C和装置D交换

(5)小明认为该实验经上述改进后,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该缺陷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实验结论】炽热的炭和水蒸气反应有H2、CO和CO2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0无锡3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   ③只有O2     ④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      

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承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I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问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若反应前甲、乙两容器中碳粉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表示为 。 当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时,则 (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