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浓溶液在用水稀释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
A.溶液的浓度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金山区一模 题型:单选题

浓溶液在用水稀释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
A.溶液的浓度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上海市金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浓溶液在用水稀释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
A.溶液的浓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浓溶液在用水稀释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1. A.
    溶液的浓度
  2. B.
    溶剂的质量
  3. C.
    溶液的质量
  4. D.
    溶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7、浓溶液在用水稀释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9?金山区一模)浓溶液在用水稀释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m (1≤n≤6,m≤10) (商业代 号BAC),是一种比Al2(SO4)3效果更好的净水药剂。以下是用煤矸石(主要含Al2O3,SiO2及少量铁的氧化物)为原料生产碱式氯化铝过程中遇到的情况:

⑴在反应器中加入16%的硫酸和16%的盐酸,在不断搅拌过程中再加入经过焙烧后的煤矸石粉,反应器上部有一条长管子作为反应时气体的排放管。加热至沸腾(102℃)并保持一段时间,期间不断用精密pH试纸在排气管口上方检查排出气体的pH,记录如下:

时间

起始

14min后

30min后

75min后

pH

<2.0

=2.5

<3.5

=3.5

试解释排气管中放出气体的pH变化的原因。如果把排气管加长一倍,排气的pH有无变化?为什么?        ,                              

                                                                

⑵观察反应器内溶液的颜色(取上面清液观察),在沸腾1h内,溶液逐渐呈黄绿色,以后逐渐转变为淡棕黄色,1.5h后呈棕红色。解释导致颜色变化的原因。

                                                                

                                                                 

⑶上述反应结束后,冷却,过滤弃渣,然后再加热至100℃,并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向溶液慢慢地添加Ca(OH)2至适量,生成大量沉淀。过滤上述溶液,弃渣,得到澄清的BAC稀溶液。将此稀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又产生白色细晶状沉淀,经化验分析,知此沉淀不是BAC固体,也不是AlCl3晶体或Al(OH)3。问:这是什么物质?为什么此时会有沉淀析出?

                                                                 

                                                                 

⑷铁的化合物和铝的化合物一样也可作净水药剂,此外,溶液中元素Fe还能与CN-形成特定的络合物。某溶液中同时存在Fe(CN)63-和Fe(CN)64-两种离子,H2O2可使它们相互转化,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这种转化。

酸性条件:                                                        

碱性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D
D
(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或降低氨气的溶解度)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或降低氨气的溶解度)
生石灰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
生石灰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E
E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
碱石灰
碱石灰
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NO2+NH4Cl
  △  
.
 
NaCl+N2↑+2H2O
NaNO2+NH4Cl
  △  
.
 
NaCl+N2↑+2H2O

(4)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在制取氮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铜和氧化铜可循环使用,节省试剂(或避免使用有毒物质而造成污染)
铜和氧化铜可循环使用,节省试剂(或避免使用有毒物质而造成污染)

(5)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平江区二模)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产物中还含有相对分子量最小的氧化物.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D
D
(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或降低氨气的溶解度);生石灰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或降低氨气的溶解度);生石灰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_
E
E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
碱石灰
碱石灰
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NO2+NH4Cl
  △  
.
 
NaCl+N2↑+2H2O
NaNO2+NH4Cl
  △  
.
 
NaCl+N2↑+2H2O

(4)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 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0‰.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用图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X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有孔塑料隔板上的固体物质为
石灰石或大理石
石灰石或大理石
(填名称).
②实验前,关闭活塞,向X中加入水使X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保持不变说明
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为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B装置中盛放饱和NaHCO3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要得到干燥的CO2,C装置应盛放
浓硫酸
浓硫酸
(填“试剂名称”).
④装置B、C中所装试剂的顺序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若颠倒的话,出来的气体就不干燥了
若颠倒的话,出来的气体就不干燥了

(2)乙组同学围绕C还原CuO产生的红色固体是否一定是Cu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在空气中高温灼烧时,CuO会分解生成Cu2O;Cu2O粉末呈红色,在高温下性质稳定;②Cu2O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如在稀硫酸中: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猜想:
猜想Ⅰ:红色固体是Cu;    
猜想Ⅱ:红色固体是Cu2O;
猜想Ⅲ:红色固体是
Cu2O和Cu的混合物
Cu2O和Cu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同学们又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 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直到质量不再发生改变,
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b g.并进行数据分析:若a=b,则猜想
成立;
若b>a,则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Cu
Cu
物质.
②第二组同学没有用测量质量的方法也得出了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的结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法是
取样,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变蓝,则含Cu2O
取样,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变蓝,则含Cu2O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解释与结论:根据实验探究,可知C还原CuO时除了发生2CuO+C
 高温 
.
 
2Cu+CO2↑的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CuO+C
 高温 
.
 
CO2↑+2Cu2O
4CuO+C
 高温 
.
 
CO2↑+2Cu2O

拓展延伸:同学们又就Cu2O是否具有氧化性展开了讨论,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取样于玻璃管中,通入CO,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浑浊,则证明有氧化性
取样于玻璃管中,通入CO,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浑浊,则证明有氧化性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
认真分析,通过实验证明
认真分析,通过实验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常州)以下是今年我市实验操作考察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新物质;
【实验原理】
HCl+NaOH═NaCl+H2O
HCl+NaOH═NaCl+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药品仪器】

【实验步骤】
①取
A
A
(选填“A”或“B”)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向①中溶液滴加稀盐酸,直至红色消失;
③向②中溶液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保持无色;
④用F蘸取③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步骤③的目的是:
充分反应掉所有的氢氧化钠
充分反应掉所有的氢氧化钠

(2)如不使用酸碱指示剂,进一步确认步骤④中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取少量水将其溶解,观察温度的变化
取少量水将其溶解,观察温度的变化

(3)已知酚酞试液在不同pH时的变色情况如下表.某同学发现: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显无色;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先变红,后褪至无色.你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原因可能是:
浓度过大
浓度过大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与现象:
取少量的浓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如果颜色为无色,然后用水稀释,再滴入酚酞试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证明猜想正确
取少量的浓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如果颜色为无色,然后用水稀释,再滴入酚酞试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证明猜想正确

pH <8.2 8.2~10.0 >10.0
颜色 无色 红色 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