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以下实验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分的是(  )
A.
魔方格
B.
魔方格
C.
魔方格
D.
魔方格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以下实验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分的是(  )
A.
精英家教网
B.
精英家教网
C.
精英家教网
D.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实验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分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以下实验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分的是


  1. A.
  2. B.
  3. C.
  4.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5、以下实验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分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中学甲乙两组同学开展了下列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小组同学试验了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不导电,蒸馏水几乎不导电,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却能导电.
如图①是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的解离示意图.
(1)以氢氧化钠溶液为例,说明其导电的原因
 

(2)试在如图②画出硫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精英家教网
于是他们联想到老师在电解水实验时,强调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需向蒸馏水加入了某些物质.因此他们找来了: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钙、胆矾.
(二)、(1)甲、乙两组同学向蒸馏水中分别加入某些物质,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小张同学推测:都没有加入碳酸钙、胆矾,其理由
 

(2)两组同学又测定溶液的pH,测定方法是
 
.甲组溶液的pH=13,则所加物质一定有
 
(写化学式). 乙组同学测得结果pH=7,则所加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写离子符号)
 

(3)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检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操作方法是
 

精英家教网
(4)试验完成后,甲组同学用试管取水槽内溶液适量,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写出化学方程式
 

(三)、乙组同学也用上述相同的装置来电解某物质的水溶液,在试管b中产生黄绿色的气体,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一起向老师请教,知道了试管a是氢气,试管b中是氯气(Cl2).(至于什么原因,同学们将在今后学习中进一步研究)
精英家教网
(1)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发现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Cl2
 点燃 
.
 
2HCl.
试回答:①在试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之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
 

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氢气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同时瓶口有
 

(2)比较氢气在空气中和在氯气中的燃烧,可以得出结论:
燃烧
 
要有氧气参加.(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3)现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
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精英家教网
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
(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
 
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
 

(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
 
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
 
.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
 

 
.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
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
 
的循环.
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
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
 

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
 

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集气瓶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来制取,该装置是
A
A
(填序号),其化学表达式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该反应属于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收集,说明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部出现了一道裂痕,请你帮助分析问题的原因
集气瓶底部未放水或一些沙子,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较高,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炸裂
集气瓶底部未放水或一些沙子,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较高,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炸裂

(3)用装置A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理由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
,此时若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
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合理均可)
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合理均可)
(答一条即可).同学们也可以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该从F装置哪
b
b
端进入(填“a”或“b”端)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NH4Cl固体与碱石灰固体(主要含氢氧化钠(NaOH))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制取NH3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A
(填序号),你选择的理由是
反应物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
反应物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的某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老师告诉他们废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废液的组成,该小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1)小军观察到废液为无色溶液,于是他判断废液中一定没有
CuSO4
CuSO4

(2)小敏取出适量废液,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她判断废液一定含有NaOH.但是小旻提出质疑.他认为小敏的判断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
Na2CO3溶液呈碱性
Na2CO3溶液呈碱性

(3)为了证明小旻的判断,小军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废液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生成,说明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4)静置后,取步骤(3)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小军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
NaOH
NaOH

[实验结论]
①废液中含有
Na2CO3
Na2CO3

②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是不允许的,他们的理由是
废液易造成水体污染
废液易造成水体污染
(写一条).
[实验反思]
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小军他们又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①实验Ⅰ可以证明
Na+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Na+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②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
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酚酞试液中含有水分子
酚酞试液中含有水分子

③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的某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老师告诉他们废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废液的组成,该小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1)小军观察到废液为无色溶液,于是他判断废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
(2)小敏取出适量废液,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她判断废液一定含有NaOH.但是小旻提出质疑.他认为小敏的判断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
(3)为了证明小旻的判断,小军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废液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说明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4)静置后,取步骤(3)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小军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
[实验结论]
①废液中含有________.
②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是不允许的,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写一条).
[实验反思]
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小军他们又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①实验Ⅰ可以证明________.
②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
③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产生________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中学甲乙两组同学开展了下列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小组同学试验了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不导电,蒸馏水几乎不导电,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却能导电.
如图①是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的解离示意图.
(1)以氢氧化钠溶液为例,说明其导电的原因______;
(2)试在如图②画出硫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于是他们联想到老师在电解水实验时,强调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需向蒸馏水加入了某些物质.因此他们找来了: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钙、胆矾.
(二)、(1)甲、乙两组同学向蒸馏水中分别加入某些物质,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小张同学推测:都没有加入碳酸钙、胆矾,其理由______.
(2)两组同学又测定溶液的pH,测定方法是______.甲组溶液的pH=13,则所加物质一定有______(写化学式). 乙组同学测得结果pH=7,则所加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写离子符号)______.
(3)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检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4)试验完成后,甲组同学用试管取水槽内溶液适量,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乙组同学也用上述相同的装置来电解某物质的水溶液,在试管b中产生黄绿色的气体,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一起向老师请教,知道了试管a是氢气,试管b中是氯气(Cl2).(至于什么原因,同学们将在今后学习中进一步研究)

(1)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发现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Cl2数学公式2HCl.
试回答:①在试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之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______;
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氢气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同时瓶口有______;
(2)比较氢气在空气中和在氯气中的燃烧,可以得出结论:
燃烧______要有氧气参加.(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3)现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