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下图,延长正方形ABCD的一边BC至E,使CE=AC,连结AE交CD于F,则∠AFC的度数是


A.112.5°  
B.120°  
C.122.5°  
D.135°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福建省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如下图,延长正方形ABCD的一边BC至E,使CE=AC,连结AE交CD于F,则∠AFC的度数是
[     ]
A.112.5°  
B.120°  
C.122.5°  
D.1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2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
(Ⅰ)请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    (写出一对即可).
(Ⅱ)有下列结论:
①BG=GC;②AG∥CF;③S△FGC=3;④图中与∠AGB相等的角有5个.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
(Ⅰ)请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________(写出一对即可).
(Ⅱ)有下列结论:
①BG=GC;②AG∥CF;③S△FGC=3;④图中与∠AGB相等的角有5个.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与证明: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且∠EAF=45°,

求证:BF+DE=EF.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常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将线段BF、DE放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出一条与BF+DE相等的线段.如图1延长ED至点F′,使DF′=BF,连接A F′,易证△ABF≌△ADF′,进一步证明△AEF≌△AEF′,即可得结论.
(1)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延长ED至F′,使DF′=B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应用与拓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边OB、O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2)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为CD中点时,试问F为BC的几等分点?并求此时F点的坐标;
(3)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F最短时,直接写出直线EF的解析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与证明: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且∠EAF=45°,

求证:BF+DE=EF.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常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将线段BF、DE放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出一条与BF+DE相等的线段.如图1延长ED至点F′,使DF′=BF,连接A F′,易证△ABF≌△ADF′,进一步证明△AEF≌△AEF′,即可得结论.
(1)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延长ED至F′,使DF′=B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应用与拓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边OB、O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2)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为CD中点时,试问F为BC的几等分点?并求此时F点的坐标;
(3)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F最短时,直接写出直线EF的解析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江苏期中题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与证明: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且∠EAF=45 °,
求证:BF+DE=EF。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常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将线段BF、DE放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出一条与BF+DE相等的线段。如图1延长ED至点F',使DF'=BF,连接A F',易证△ABF≌△ADF',进一步证明△AEF≌△AEF',即可得结论。
(1)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延长ED至F',使DF'=BF,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AB=AD,∠ABF=∠ADF'=90°,
∴ △ABF≌△ADF'(SAS)
应用与拓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边OB、O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2)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为CD中点时,试问F为BC的几等分点?并求此时F点的坐标;
(3)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F最短时,直接写出直线EF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题型:044

阅读与证明: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且∠EAF=45°,求证:BF+DE=EF.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常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将线段BF、DE放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出一条与BF+DE相等的线段.如图延长ED至点,使D=BF,连接A,易证△ABF≌△AD,进一步证明△AEF≌△AE,即可得结论.

(1)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延长ED至,使D=B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90°,

∴△ABF≌△AD(SAS)

应用与拓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边OB、O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2)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为CD中点时,试问F为BC的几等分点?并求此时F点的坐标;

(3)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F最短时,直接写出直线EF的解析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2•和平区二模)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
(Ⅰ)请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
Rt△ADE≌Rt△AFE
Rt△ADE≌Rt△AFE
(写出一对即可).
(Ⅱ)有下列结论:
①BG=GC;②AG∥CF;③S△FGC=3;④图中与∠AGB相等的角有5个.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②
①②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惠山区一模)阅读与证明: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且∠EAF=45°,

求证:BF+DE=EF.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常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将线段BF、DE放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出一条与BF+DE相等的线段.如图1延长ED至点F′,使DF′=BF,连接A F′,易证△ABF≌△ADF′,进一步证明△AEF≌△AEF′,即可得结论.
(1)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延长ED至F′,使DF′=B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应用与拓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边OB、O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2)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为CD中点时,试问F为BC的几等分点?并求此时F点的坐标;
(3)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F最短时,直接写出直线EF的解析式:
y=-x+30
2
y=-x+30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操作:把正方形CGEF的对角线CE放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CG>BC),取线段AE的中点M.
探究:线段MD、MF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说明:(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
(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③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
注意:选取①完成证明得10分;选取②完成证明得7分;选取③完成证明得5分.
①DM的延长线交CE于点N,且AD=NE;②将正方形CGEF6绕点C逆时针旋转45°(如图),其他条件不变;③在②的条件下,且CF=2AD.
附加题:将正方形CGEF绕点C旋转任意角度后(如图),其他条件不变.探究:线段MD、MF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