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ABC中,若,则此三角形应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ABC中,若,则此三角形应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观察与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
在锐角△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过A作AD⊥BC于D(如图(1)),则sinB=
AD
c
,sinC=
AD
b
,即AD=csinB,AD=bsinC,于是csinB=bsinC,即
b
sinB
=
c
sinC
,同理有:
c
sinC
=
a
sinA
a
sinA
=
b
sinB

所以
a
sinA
=
b
sinB
=
c
sinC

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在锐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三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运用上述结论和有关定理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2),△ABC中,∠B=45°,∠C=75°,BC=60,则∠A=
60°
60°
;AC=
20
6
20
6

(2)自从去年日本政府自主自导“钓鱼岛国有化”闹剧以来,我国政府灵活应对,现如今已对钓鱼岛执行常态化巡逻.某次巡逻中,如图(3),我渔政204船在C处测得A在我渔政船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随后以40海里/时的速度按北偏东30°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钓鱼岛A在的北偏西75°的方向上,求此时渔政204船距钓鱼岛A的距离AB.(结果精确到0.01,
6
≈2.4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观察与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
在锐角△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过A作AD⊥BC于D(如图(1)),则数学公式,即AD=csinB,AD=bsinC,于是csinB=bsinC,即数学公式,同理有:数学公式
所以数学公式
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在锐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三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运用上述结论和有关定理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2),△ABC中,∠B=45°,∠C=75°,BC=60,则∠A=______;AC=______;
(2)自从去年日本政府自主自导“钓鱼岛国有化”闹剧以来,我国政府灵活应对,现如今已对钓鱼岛执行常态化巡逻.某次巡逻中,如图(3),我渔政204船在C处测得A在我渔政船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随后以40海里/时的速度按北偏东30°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钓鱼岛A在的北偏西75°的方向上,求此时渔政204船距钓鱼岛A的距离AB.(结果精确到0.01,数学公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1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城郊中学中考专项复习:勾股定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BC中,若(a+b)2-c2=2ab,则此三角形应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BC中,若(a+b)2-c2=2ab,则此三角形应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过△ABC顶点A作BC边上的高AD和中线AE,点D是垂足,点E是BC中点,规定λA=
DEBE
.特别地,当D、E重合时,规定λA=0.另外对λB、λC也作类似规定.

(1)①当△ABC中,AB=AC时,则λA=
0
0
;②当△ABC中,λAB=0时,则△ABC的形状是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如图2,在Rt△ABC中,∠A=30°,求λA和λC的值;
(3)如图3,正方形网格中,格点△ABC的λA=
2
2

(4)判断下列三种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若△ABC中λA<1,则△ABC为锐角三角形
×
×

②若△ABC中λA=1,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③若△ABC中λA>1,则△ABC为钝角三角形

(5)通过本题解答,同学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一个无论多么陌生、多么综合的问题,其实都来自于书本已学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今后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解决问题时或者解决问题后,应该思考该问题的本质和目的:①巩固哪些基础知识;②培养我们哪些方面能力;③向我们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本题之所以是一道综合题,就是因为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面广.下面就请你谈谈本题中所用到的、已学过的性质、定理、公理或判定等.(至少列举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李沧区一模)【问题引入】
几个人拎着水桶在一个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水桶有大有小.他们该怎样排队才能使得总的排队时间最短?
假设只有两个人时,设大桶接满水需要T分钟,小桶接满水需要t分钟(显然T>t),若拎着大桶者在拎着小桶者之前,则拎大桶者可直接接水,只需等候T分钟,拎小桶者一共等候了(T+t)分钟,两人一共等候了(2T+t)分钟;反之,若拎小桶者在拎大桶者前面,容易求出出两人接满水等候(T+2t)分钟.可见,要使总的排队时间最短,拎小桶者应排在拎大桶者前面.这样,我们可以猜测,几个人拎着水桶在一个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要使总的排队时间最短,需将他们按水桶从小到大排队.
规律总结:
事实上,只要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就至少有紧挨着的两个人拎着大桶者排在拎小桶者之前,仍设大桶接满水需要T分钟,小桶接满水需要t分钟,并设拎大桶者开始接水时已等候了m分钟,这样拎大桶者接满水一共等候了(m+T)分钟,拎小桶者一共等候了(m+T+t)分钟,两人一共等候了(2m+2T+t)分钟,在其他人位置不变的前提下,让这两个人交还位置,即局部调整这两个人的位置,同样介意计算两个人接满水共等候了
2m+2t+T
2m+2t+T
分钟,共节省了
T-t
T-t
分钟,而其他人等候的时间未变,这说明只要存在有紧挨着的两个人是拎大桶者在拎小桶者之前都可以这样调整,从而使得总等候时间减少.这样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整个队伍都是从小打到排列,就打到最优状态,总的排队时间就最短.
【方法探究】
一般的,对某些设计多个可变对象的数学问题,先对其少数对象进行调整,其他对象暂时保持不变,从而化难为易,取得问题的局部解决.经过若干次这种局部的调整,不断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目标,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数学思想就叫做局部调整法.
【实践应用1】
如图1在锐角△ABC中,AB=4
2
,∠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
(1)先假定N为定点,调整M到合适的位置使BM+MN有最小值(相对的),容易想到,在AC上作AN′=AN(即作点N关于AD的对称点N'),连接BN′交AD于M,则M点是使BM+MN有相对最小值的点.(如图2,M点是确定方法找到的)
(2)在考虑点N的位置,使BM+MN最终达到最小值.可以理解,BM+MN=BM+MN′,所以要使BM+MN′有最小值,只需使
BM+MN′=BN′
BM+MN′=BN′
,此时BM+MN的最小值是
4
4

【实践应用2】
如图3,把边长是3的正方形等分成9个小正方形,在有阴影的小正方形内(包括边界)分别取点P、R,于已知格点Q(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构成三角形,则△PQR的最大面积是
2
2
,请在图4中画出面积最大时的△PQR的图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问题引入】
几个人拎着水桶在一个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水桶有大有小.他们该怎样排队才能使得总的排队时间最短?
假设只有两个人时,设大桶接满水需要T分钟,小桶接满水需要t分钟(显然T>t),若拎着大桶者在拎着小桶者之前,则拎大桶者可直接接水,只需等候T分钟,拎小桶者一共等候了(T+t)分钟,两人一共等候了(2T+t)分钟;反之,若拎小桶者在拎大桶者前面,容易求出出两人接满水等候(T+2t)分钟.可见,要使总的排队时间最短,拎小桶者应排在拎大桶者前面.这样,我们可以猜测,几个人拎着水桶在一个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要使总的排队时间最短,需将他们按水桶从小到大排队.
规律总结:
事实上,只要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就至少有紧挨着的两个人拎着大桶者排在拎小桶者之前,仍设大桶接满水需要T分钟,小桶接满水需要t分钟,并设拎大桶者开始接水时已等候了m分钟,这样拎大桶者接满水一共等候了(m+T)分钟,拎小桶者一共等候了(m+T+t)分钟,两人一共等候了(2m+2T+t)分钟,在其他人位置不变的前提下,让这两个人交还位置,即局部调整这两个人的位置,同样介意计算两个人接满水共等候了______分钟,共节省了______分钟,而其他人等候的时间未变,这说明只要存在有紧挨着的两个人是拎大桶者在拎小桶者之前都可以这样调整,从而使得总等候时间减少.这样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整个队伍都是从小打到排列,就打到最优状态,总的排队时间就最短.
【方法探究】
一般的,对某些设计多个可变对象的数学问题,先对其少数对象进行调整,其他对象暂时保持不变,从而化难为易,取得问题的局部解决.经过若干次这种局部的调整,不断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目标,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数学思想就叫做局部调整法.
【实践应用1】
如图1在锐角△ABC中,AB=,∠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
(1)先假定N为定点,调整M到合适的位置使BM+MN有最小值(相对的),容易想到,在AC上作AN′=AN(即作点N关于AD的对称点N'),连接BN′交AD于M,则M点是使BM+MN有相对最小值的点.(如图2,M点是确定方法找到的)
(2)在考虑点N的位置,使BM+MN最终达到最小值.可以理解,BM+MN=BM+MN′,所以要使BM+MN′有最小值,只需使______,此时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
【实践应用2】
如图3,把边长是3的正方形等分成9个小正方形,在有阴影的小正方形内(包括边界)分别取点P、R,于已知格点Q(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构成三角形,则△PQR的最大面积是______,请在图4中画出面积最大时的△PQR的图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