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和平面上的点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是有序实数对

A.正确
B.错误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期中题 题型:填空题

和平面上的点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他的盟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帝国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国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是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甚至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然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他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
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他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他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他们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文
请回答:
①德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引用有关文字加以说明。
②双方对当时一战的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
③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我们应如何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他的盟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帝国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国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是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甚至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然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他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
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他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他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他们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文
请回答:
①德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引用有关文字加以说明。
②双方对当时一战的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
③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我们应如何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它牵涉到国家的安全与国家的生存。现今世界连成一体,成功的外交能把本国很好地融入到这个整体中,从而使自身的形象和利益最大化。
下列材料反映了中国百年来外交的风雨历程,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嘠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皇王亲王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嘠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如图)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材料四:进入新的世纪,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到反恐、防扩散、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负责任的大国”来界定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 
材料五: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作出的理性选择。”                                                           ——新华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2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当时的外交特点及其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的主要外交活动。(4分,举两例即可)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创新。请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8分)
(6)纵观中国百年来外交的风雨历程,你可得到什么认识或启示?(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首次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人伦和谐”和“天人协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思想,是我国提倡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增长的文化根基,蕴含着丰厚的中国因素,闪耀着深远的中国智慧。“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增长”作为今天中国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和发展理念,既有现代因素,也有传统资源,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健康的发展。材料二:上海世博会——和谐世界的舞台。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材料三:志愿者,和谐社会的美丽音符。身先士卒,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今天,从汶川到玉树,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博鳌论坛等重大事件甚至于社区服务中,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不断付出中也体验了快乐、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获得了赞赏,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材料四:汽车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中华传统环境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节俭的美德,简约生活、物尽其用、循环再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时代迅速到来,汽车与环境、能源、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发展新能源汽车诚然是我们的方向,发展汽车文明更是不可或缺的时代任务。让我们把汽车文明“安装”到汽车之上,让汽车文明成为所有汽车的共同“品质”,为汽车时代增光添彩,让公民意识与文明指数以“汽车速度”前进。
1)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6分)
2)“世博精神”财富对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二加以简要说明。(10分)
3)有人认为:“培育文明风尚应立足于弘扬传统美德,重在志愿者行动。”请你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4)结合材料四,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安装”汽车文明,提升汽车“品质”的重要性。(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首次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人伦和谐”和“天人协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思想,是我国提倡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增长的文化根基,蕴含着丰厚的中国因素,闪耀着深远的中国智慧。“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增长”作为今天中国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和发展理念,既有现代因素,也有传统资源,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健康的发展。材料二:上海世博会——和谐世界的舞台。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材料三:志愿者,和谐社会的美丽音符。身先士卒,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今天,从汶川到玉树,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博鳌论坛等重大事件甚至于社区服务中,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不断付出中也体验了快乐、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获得了赞赏,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材料四:汽车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中华传统环境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节俭的美德,简约生活、物尽其用、循环再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时代迅速到来,汽车与环境、能源、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发展新能源汽车诚然是我们的方向,发展汽车文明更是不可或缺的时代任务。让我们把汽车文明“安装”到汽车之上,让汽车文明成为所有汽车的共同“品质”,为汽车时代增光添彩,让公民意识与文明指数以“汽车速度”前进。
1)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6分)
2)“世博精神”财富对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二加以简要说明。(10分)
3)有人认为:“培育文明风尚应立足于弘扬传统美德,重在志愿者行动。”请你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4)结合材料四,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安装”汽车文明,提升汽车“品质”的重要性。(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