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2:1 | B.1:2 | C.2:9 | D.9:2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欧姆定律》2013年同步练习卷A(四)(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U |
R |
U |
I |
U |
R |
U |
I |
实验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阻R1/Ω |
1 | 0.75 | 0.12 | 6.25 |
2 | 1.10 | 0.18 | 6.11 |
3 | 0.55 | 0.09 | 6.11 |
4 | 1.30 | 0.21 | 6.19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年上海市卢湾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表一 | 表二 | |||||||||
实验 序号 | A1表示数 (安) | A2表示数 (安) | V1表示数 (伏) | V2表示数 (伏) | 实验 序号 | A1表示数 (安) | A2表示数 (安) | V1表示数 (伏) | V2表示数 (伏) | |
1 | 0.1 | 0.2 | 2 | 2 | 4 | 0.2 | 0.2 | 2 | 6 | |
2 | 0.1 | 0.3 | 2 | 2 | 5 | 0.3 | 0.3 | 3 | 6 | |
3 | 0.1 | 0.5 | 2 | 2 | 6 | 0.4 | 0.4 | 4 | 6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实验序号 | R1(Ω) | R2(Ω) | I1(A) | I2(A) | I(A) |
1 | 20 | 60 | 0.3 | 0.1 | 0.4 |
2 | 20 | 30 | 0.3 | 0.2 | 0.5 |
3 | 20 | 20 | 0.3 | 0.3 | 0.6 |
4 | 30 | 15 | 0.2 | 0.4 | 0.6 |
5 | 60 | 12 | 0.1 | 0.5 | 0.6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3-2014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班级同学做“探究并联电路的规律”实验,所用器材包括电源(6伏)、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和若干导线,他们首先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通过探究得到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在继续探究过程中,多次改变R1和R2的阻值,并将电流表分别接到A、B、C处,测出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以及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I。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
R1(Ω) |
R2(Ω) |
I1(A) |
I2(A) |
I(A) |
1 |
20 |
60 |
0.3 |
0.1 |
0.4 |
2 |
20 |
30 |
0.3 |
0.2 |
0.50. |
3 |
20 |
20 |
0.3 |
0.3 |
0.6 |
4 |
30 |
15 |
0.2 |
0.4 |
0.6 |
5 |
60 |
12 |
0.1 |
0.5 |
0.6 |
① 分析比较表中I1、I2和I的数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 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2、3的第二、三和六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当一条支路中电阻一定时,干路电流 。
③ 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4和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序号5中的两个并联电阻 (选填“能”或“不能”)替代序号4中的两个并联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理由是: 。
④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I1、I2与R1、R2的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学生 | 电阻 R1(Ω) | 电阻 R2(Ω) | A处电流 I1(A) | B处电流 I2(A) | C处电流 I3(A) | AB间电压 U1(V) | BC间电压 U2(V) | AC间电压 U(V) |
小徐 | 10 | 10 | 0.30 | 0.30 | 0.30 | 3.0 | 3.0 | 6.0 |
小刘 | 5 | 15 | 0.20 | 0.20 | 0.20 | 1.0 | 3.0 | 4.0 |
小章 | 25 | 5 | 0.18 | 0.18 | 0.18 | 4.5 | 0.9 | 5.5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徐、小刘和小章三位同学为了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他们各自用电源、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2欧、3欧、5欧、10欧、15欧、20欧、25欧和30欧等)、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电表面板刻度如图15(a)(b)所示)和若干根导线,按图16所示的电路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中先后将电流表串联到电路的A处、B处和C处,分别测出流入电阻R1的电流I1、流出电阻R1(即流入电阻R2)的电流I2和流出电阻R2的电流I3;然后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到AB、BC、AC处,测出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以及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并将各自测得的数据汇总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学生 | 电阻 R1( Ω) | 电阻 R2( Ω) | A处电流 I1(A) | B处电流 I2(A) | C处电流 I3(A) | AB间电压 U1(V) | BC间电压 U2(V) | AC间电压 U(V) |
小徐 | 10 | 10 | 0.30 | 0.30 | 0.30 | 3.0 | 3.0 | 6.0 |
小刘 | 5 | 15 | 0.20 | 0.20 | 0.20 | 1.0 | 3.0 | 4.0 |
小章 | 25] | 5[] | 0.18 | 0.18 | 0.18 | 4.5 | 0.9 | 5.5 |
①分析比较表一中对应的I1、I2和I3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中,
|
②分析比较表一中对应的U1、U2和U的数据后,小徐和小刘认为小章的测量数据一定有问题,且修改了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学生 | 电阻 R1( Ω) | 电阻 R2( Ω) | A处电流 I1(A) | B处电流 I2(A) | C处电流 I3(A) | AB间电压 U1(V) | BC间电压 U2(V) | AC间电压 U(V) |
小徐 | 10 | 10 | 0.30 | 0.30 | 0.30 | 3.0 | 3.0 | 6.0 |
小刘 | 5 | 15 | 0.20 | 0.20 | 0.20 | 1.0 | 3.0 | 4.0 |
小章 | 25 | 5 | 0.18 | 0.18 | 0.18 | 4.5[ | 0.9 | 5.5 |
|
|
③为了进一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接下来他们应该做的是:______________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