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以下四种物态变化,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冬天由户外进入教室,眼镜片上形成了“雾”
B.太阳升起,小草上的露珠慢慢消失了
C.模具里的铁水形成了铁件
D.屋檐下结出了冰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曲靖 题型:单选题

以下四种物态变化,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冬天由户外进入教室,眼镜片上形成了“雾”
B.太阳升起,小草上的露珠慢慢消失了
C.模具里的铁水形成了铁件
D.屋檐下结出了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四种物态变化,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冬天由户外进入教室,眼镜片上形成了“雾”
B.太阳升起,小草上的露珠慢慢消失了
C.模具里的铁水形成了铁件
D.屋檐下结出了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以下四种物态变化,要吸收热量的是


  1. A.
    冬天由户外进入教室,眼镜片上形成了“雾”
  2. B.
    太阳升起,小草上的露珠慢慢消失了
  3. C.
    模具里的铁水形成了铁件
  4. D.
    屋檐下结出了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曲靖)以下四种物态变化,要吸收热量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四章  物态变化 复习提纲

一、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

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

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所装液体为水银。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

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A、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B、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C、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D、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E、根据题意求解。

二、熔化和凝固

⑴、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3、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⑵、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⑶、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⑷、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晶体

非晶体

相同点

状态

固体

固体

熔化过程

吸热

吸热

凝固过程

放热

放热

不同点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主变

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

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④蒸发

  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共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

⑥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五、解释物态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1、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A、识别问题给出的初状态与末状态;B、根据有关的概念或规律寻找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C、得出结论。

2、不要以错误的主观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并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四章  物态变化 复习提纲

一、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

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

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所装液体为水银。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

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A、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B、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C、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D、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E、根据题意求解。

二、熔化和凝固

⑴、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3、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⑵、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⑶、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⑷、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晶体

非晶体

相同点

状态

固体

固体

熔化过程

吸热

吸热

凝固过程

放热

放热

不同点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主变

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

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④蒸发

  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共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

⑥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五、解释物态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1、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A、识别问题给出的初状态与末状态;B、根据有关的概念或规律寻找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C、得出结论。

2、不要以错误的主观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并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四章  物态变化 复习提纲

一、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

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

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所装液体为水银。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

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A、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B、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C、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D、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E、根据题意求解。

二、熔化和凝固

⑴、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3、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⑵、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⑶、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⑷、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晶体

非晶体

相同点

状态

固体

固体

熔化过程

吸热

吸热

凝固过程

放热

放热

不同点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主变

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

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④蒸发

  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共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

⑥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五、解释物态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1、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A、识别问题给出的初状态与末状态;B、根据有关的概念或规律寻找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C、得出结论。

2、不要以错误的主观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并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D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E.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
F.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内能大
G.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大
H.水的温度降低到0℃就会结冰
I.温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
J.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
K.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具有的内能大
L.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M.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N.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O.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P.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Q.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R.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热
S.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由于其比热容不同,所以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也不同的
T.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做功四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热现象内能(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E.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
F.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内能大
G.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大
H.水的温度降低到0℃就会结冰
I.温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
J.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
K.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具有的内能大
L.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M.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N.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O.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P.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Q.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R.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热
S.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由于其比热容不同,所以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也不同的
T.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做功四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
毫无疑问,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仅数千年的时间,我们的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百分之四十的生产力,且把地球搞得一团糟:草原化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含水层干枯,核废料和化学污染出现,物种入侵,生物大量灭绝,现在又加上了气候突变的重重阴云。如果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能力的话,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开除人类的球籍。假如这一愿望能够实现,人类明天就从地球上消失。但是,地球上人类留下的痕迹会彻底消失吗?
由于缺乏维护,大楼、公路、桥梁和其他建筑物会较早地瓦解倒塌。每一场暴风雨,每一次洪水泛滥和每一个霜夜都会“啃咬”这些被遗弃的建筑物。仅仅数十年的光阴,屋顶就会塌陷,房子也会倒掉。但是,即便是建筑物倒塌了,它们的废墟,尤其是那些由石头或混凝土建成的废墟仍能够保存数千年。
一旦人类消失,其他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尽管恢复速度各不相同。一些极端情况下,有些生态系统可能永远也无法恢复到人类介入之前的状态,因为它们受困于一种新的“稳定状态”,这让它们无法回到从前。
人类的消失,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都可以逃脱厄运。据生物学家估计,在美国,约85%的物种灭绝,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所以大部分这样的物种会由于栖息地的恢复而情况好转。但是,生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的物种,可能已经被逼到了某条临界线以下,并由于缺乏基因多样性和必要的生态规模而无法恢复到从前。
人类从地球上消失的瞬间,汽车的排气管、工厂的大烟囱和排污口将停止排放污染物。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就取决于具体污染物的化学成分了。例如氮氧化物、硫磺和臭氧(指地面的污染物,而非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层),将在数周内就从大气中消失殆尽。另外一些,如氯氟烃、“戴奥辛”和杀虫剂DDT,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分解。还有一些污染物则会存留几十年。
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这两种化学物质也会在几十年中被清除,至少在表层水域是这样的。少量过剩的硝酸盐则会在地下水中存留很久,因为地下水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将硝酸盐转化为大气中的氮气。
绝大部分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这在表层水域发生得较快——只需几十年——但到深层海域就需要约一千年才能将其充分吸收。
即便人们从明天开始就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个世纪,平均气温将进一步上升零点几度。这是海洋吸热导致温度上升的速度比大气慢的缘故。
至多几万年的时间,我们现在统治地球的每一处痕迹都将消失得无影无踪。10万年后,外星访客不会发现先进文明在地球存在过的迹象。但若外星人有足够精确的科学工具,他们也能找到我们存在过的若干线索。如果他们恰巧挖到了今天填埋的垃圾,他们或许会翻到玻璃和塑料的碎片——甚至是纸片——而它们都是人类存在的见证。
在几百万年内,风化侵蚀,也可能是一个或两个冰河世纪将抹去大部分甚至已十分模糊的痕迹。地球上即便再出现一个高级物种,除了一些奇怪的化石和骨化了的残骸,它将对我们的存在毫不知晓。一个可悲但又似乎令人庆幸的事实是,地球将很快将我们遗忘。
【小题1】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属于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的变化的一项是
A.人类修筑的建筑物将因为缺乏维护而较早倒塌并成为废墟,而废墟保存的时间也不过几千年。
B.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有的将在数周内就从大气中消失殆尽,有的则需更长时间分解。
C.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
D.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个世纪,平均气温将进一步上升零点几度。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作为地球有史以来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其支配地位体现在人类活动面积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大。
B.一旦人类消失,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会或快或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有些生态系统,因为它们受困于一种新的“稳定状态”,永远也无法恢复到人类介入之前的状态。
C.即便人类消失,有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也难逃灭绝的厄运,因为它们可能已经被逼到了某种临界线以下,并且缺乏基因多样性和必要的生态规模。
D.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在表层水域只需几十年就可吸收,但在深层海域就需要约一千年才能将其充分吸收。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物种的消失与濒临灭绝,是因为其生存环境受到了人类的破坏。
B.曾经被“藻类”覆盖的湖泊和河流将随着人类的消失逐渐重新清澈起来。
C.尽管人类统治地球的时间仅仅只有数千年,但其开创的先进文明却要在人类消失后数万年乃至十万年的时间才能毁灭。
D.假如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地球会很快将我们遗忘。这对于自高自大、自私疯狂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和警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