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选出下面是比喻句的一项

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B.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C.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爱的故事
[美] 安妮·尼尔森
  一个失去了双亲的小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住在楼上的一间卧室里。一天夜里,房子起火了,奶奶在抢救孙女时被火烧死了。大火迅速(màn wàn)延,一楼已是一片火海。
  邻居已呼叫过火警,无可奈何地站在外面(观看、观望),火焰已经封住了所有的进出口。小女孩出现在楼上的一扇窗口,哭叫着救命,人群中(流传、传布)着消息说:消防队员正在扑救另一场火灾,要晚几分钟才能赶来。
  突然,一个男人扛着梯子出现了,梯子架到墙上,人(zuān zuàn)进火海之中。他再次出现时,手里抱着小女孩。孩子交给了下面迎接的人群,男人消失在夜色之中。
  调查发现,这孩子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几周后,镇政府召开群众集会,商议谁来收养这孩子。
  一位教师愿意收养这孩子,说她能保证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个农夫也想收养这孩子,他说孩子在农场会生活得更加健康(qiè xiá)意。其他人也纷纷发言,述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抚养的种种好处。
  最后,本镇最富有的居民站起来说话了:“你们提到的所有好处,我都能给她,并且能给她金钱和金钱能够买到的一切东西。”
  从始至终,小女孩一直沉默不语,眼睛望着地板。“还有人要发言吗?”会议主持人问道。一个男人从大厅的后面走上前来。他步履缓慢,似乎在忍受着痛苦。他(快步、径直)来到小女孩的面前,朝她张开了双臂。人群一片哗然。他的手上和胳膊上布满了可怕的伤疤。
  孩子叫出声来:“这就是救我的那个人!”她一下子蹦起来,双手死命地抱住了男人的脖子,就像她遭难的那天夜里一样。她把脸埋进他的怀里,抽泣了一会儿,然后,她抬起头,朝他笑了。
  “现在休会。”会议主持人宣布道……
1.给文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对的打“√”。
3.读文章,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1)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孤女被一位富有爱心的男人收养的故事。(  )
(2)当小女孩面临火灾时,男人和邻居冲进火海救出了小女孩。(  )
(3)当小女孩没有任何亲人的时候,周围很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都愿意收养小女孩。(  )
(4)作者认为小女孩应该归最富有的居民收养,因为他能够给小女孩所有的好处。(  )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  )
(6)因为很多人要收养小女孩,并且大家都有充足的理由,所以小女孩拿不定主意。(  )
4.文中加粗的句子“他步履缓慢,似乎在忍受着痛苦”,“他”痛苦的原因是(  )
A.他认为很多人要收养小女孩,但不一定出自内心,所以感到痛苦。
B.他因为收养小女孩而要增加一些经济负担而感到痛苦。
C.他为了抢救小女孩而受伤,身体有些痛苦。
5.根据全文,请你作出判断,会议主持人会宣布小女孩由谁来收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
祖先的召唤
[韩]孔隆秀
  与中国人接触是在我小时候。我们家附近有一家中国餐馆。我记得,那儿的炸酱面很好吃。每到中秋,餐馆老板会送我们一种圆饼做礼物,红红绿绿的馅,非常好吃,后来才知道那叫月饼。
  奇怪的是,每次餐馆老板给我们家的月饼总比别人的高级,量还多。而我们并没有比别人多光顾他的餐馆。
  上幼儿园时,父亲带我去乡下。水库旁有一座大房子,管理员热情地领我们进去。房屋正中间有一尊坐像,父亲教我礼拜的方法,让我磕四个头,然后他告诉我说这是孔子。这座大房子是父亲小时候住过的。我好像突然明白为什么中国餐馆的老板送我们家的月饼和别人的不一样,是不是因为我们家姓孔,让他觉得我们和他是同一个祖先呢?等我上了小学,美国的基辛格、尼克松访问了中国,中美即将建交时,父亲又一次对我提起中国:“等中国开放了,你一定要去曲阜[注],那里有孔子的庙,那里是我们的本家。”
  工作之后我有了出国研修的机会。我放弃了美国和欧洲,选择了中国。在周围的一片担忧声中,我来到了神往已久的中国。到中国的第一天,我就到北京站买了一张去济南的火车票,8个小时的长途,坐的是硬座,周围是陌生的中国人,这可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旅行。第二天一清早,我下了火车直奔曲阜而去。悠闲漫步的孔氏后裔(yì)、庄严安详的古代建筑物……仿佛让人回到了两千多年前。我所有的疲劳、顾虑一下子全部消失了。对着孔府的那口古井,我想,我的先人可能就享用过它的甘甜。
  我在中国生活的这几年,经历了各种喜怒哀乐,虽然有时也想离开中国,但反反复复,最终还是没有离开。因为我的根在中国,所以我至今还在中国。
  [注] 曲阜:市名,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东北部。为孔子故里,有鲁国故城遗址、阙里、孔庙、孔府、孔林以及颜庙、周公庙、少吴睦等古迹。
1.给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你一定要去曲阜,那里有孔子的庙,那里是我们的本家
[     ]
①同宗族的人。
②指当事人。
③自己的家。
(2)悠闲漫步的孔氏后裔
[     ]
①后代的衣服。
②后代中的外国人。
③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篇文章的作者姓孔,是一个韩国人,他是孔氏后裔。(  )
(2)中国餐馆的老板送我们家的月饼和别人的不一样,这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先去他的餐馆消费。(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仿佛”一词表示比喻,这个句子也是个比喻句。(  )
(4)我选择中国的原因是中国的旅游景点很美,我神往已久。(  )
(5)我在曲阜参观了孔府的那口古井,想起了我的先人。(  )
3.一到中国,“我”为什么直奔曲阜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生活多年,“我”经历了各种喜怒哀乐,有时也想离开,可为什么至今还在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与虎鲸为邻的水母
  ①水母属软体海洋动物,长有细长的触须,一般体重在10公斤以下。②而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深海中的水母却与众不同,它们的触须有人的手臂粗,每只水母重达60公斤,不但体型大,肌肉也比其他地方的水母强健有力。同是水母,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的如此(强壮、坚强)呢?
  美国蒙特利湾水族研究所的凯文·拉斯科夫,是一位研究水母的专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对这种巨型水母进行长期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与这些水母为邻的(居然、果然)都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如虎鲸、鲨鱼等。
  为了躲避这些凶猛的动物,水母不得不快速逃命,每天的快速游动把它们的身体锻炼得十分强壮。可是,就算水母逃命的速度再快,也还是经常被那些凶猛的动物咬伤,轻则触须断裂,重则皮开肉绽。令凯文·拉斯科夫惊讶的是,这些被咬得遍体鳞伤的水母不但不会死,而且很快会从折断触须的根部长出新触须,伤口也会迅速愈合,因为伤痛刺激了新陈代谢。水母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环境里,在性命攸关的危机中,在肉体剧烈的伤痛里将自己一点点变得强大起来的。
  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遭受这样那样的苦痛和危机。但,如果不在苦难中选择坚强与抗争,让自己在(磨炼、锻炼)中强大起来,就会被苦难一点点扼杀!
1.把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打上“√”。
2.根据意思选填词语。
一帆风顺   性命攸关   新陈代谢   遍体鳞伤
(1)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    )
(2)生物体经常不断地从外界取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并使这些物质变成生物体本身的物质,同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是一个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    )
(3)关系到人的性命。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
(4)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3.文章第一自然段有①、②两处画横线,这两处运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所有水母体型大,肌肉强壮有力。(  )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谜团”,指水母能战胜凶猛的虎鲸、鲨鱼。(  )
(3)水母逃命的速度总是比虎鲸、鲨鱼快得多。(  )
(4)水母强大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每天快速地游动,加强锻炼。(  )
5.在第三自然中把水母变得强壮的原因的句子画上“____”。
6.这篇文章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显身手。

爱书的爸爸

  我爸爸最爱书,书简直就是他的命根子。他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知识就能丰富。”
  我和爸爸每次出门,见人挤的地方他总是赶快离开。而在书店门口,人再多他也要挤进去。有时买到一本好书,他会情不自禁地说:“挤得值,要是不挤一下就错过机会了。”
  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要用他的书,必须征求他的同意才好拿。爸爸平常总是不发脾气的,可谁要损坏他的书,那可不得了。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一包饼干放在他的书上,不一会儿,书上沾了油。爸爸瞪着眼睛大声说道:“你这个家伙,不是读书的,是吃书的!”看到爸爸发那么大的火,我害怕极了。
  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了书,看到书就想起了爸爸。爸爸和书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啊!
1.选择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
情不自(jīn  jìn)  饼(gàn  gān)
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第2自然段中的“见人挤的地方”和“挤进去”的意思相同。(  )
(2)第1自然段点明了中心。(  )
(3)“爸爸和书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啊!”是比喻句。(  )
3.短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爸爸爱书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一元三次练程  语文三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了,小泥鳅

  我在湖边稀泥里抓到一条小泥鳅,把它带回家。顺手放进罐头瓶里,往瓶里倒点水,没想到它真的活了。这条小泥鳅,细细身子,尖尖的嘴,嘴边还长着6根胡子,两个小眼睛像针尖似的。虽然它长得很丑,可是,那灵活的身躯、敏捷的动作,却有点“男子汉”的气魄。

  说句心里话,我并没有认真照顾它,只有隔三差五地给它几粒饭和饼渣。谁会相信,这上顿不接下顿的日子,它竟活得挺有滋味。一晃,半年过去了,它一点也没长大,却总是保持着那种敏捷的动作,窜上窜下,好像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窜回湖水里似的。

  一天夜里,我家暖气坏了,屋子里冷极了。第二天早晨,我发现罐头里的水已经结了冰,小泥鳅被裹在冰里,冻僵了。我急了,把瓶子打碎,把它取出来放到手上。望着它,鼻子有点酸,觉得有点对不起它。

  突然,它的身子动了一下,我心里一喜,立刻把它放到水里。五分钟后,它奇迹般地活了,又窜上窜下地游起来。有时还把头露出水面,好像在对我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神了,小泥鳅,你真了不起,我从心眼里佩服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头瓶(hu4n gu4n)    气p^ m8i

ji1ng ji1n)    上窜下(chu4n cu4n

2.按要求填空。[方法提示:注意第二个括号中要填的笔画数应该是去掉了部首的笔画。]

①“顾”如按部首检字法,应查(  )部,(  )画。

②“裹”如按部首检字法,应查(  )部,(  )画。

3.在文中用“——”画出描写小泥鳅外貌的句子。

4.判断对错。

①“好像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窜回湖水里似的。”是比喻句。

(  )

②“谁会相信,这上顿不结下顿的日子,它竞活得挺有滋味”,这句话中有两个错别字。

(  )

③“两个小眼睛像针尖似的。”这句才是比喻句。[方法提示: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要看看句子中有没有“本体”和“喻体”,不能只看到有比喻词就认为是比喻句。]

(  )

5.小泥鳅为什么被冻僵了?[方法提示:结合文章第3段,用原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都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鼻子有点酸,觉得有点对不起它(小泥鳅)。

[  ]

A.因为“我”从来没有照顾它。

B.“我”认为小泥鳅死了,非常伤心。

C.“我”没给小泥鳅食物,把它饿死了。

D.因为“我”没有认真照顾它,平时只是隔三差五地给它几粒饭和饼渣,而这次,由于我的疏忽,使它冻僵了。

7.你喜欢这只小泥鳅吗?为什么?[方法提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吧,喜欢它的原因,你可以从小泥鳅的外貌、品质等多个方面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 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 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观潮”与“天下奇观”这两个词语中,“观”的意思一样。(  )
(2)《观潮》一课,按大潮发展变化的顺序写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象。(  )
(3)农历八月十八的清晨,人们就可以看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
(4)“昂首东望”的意思是指首先向东望去。(  )
(5)“宽敞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是个病句。(  )
(6)“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个比喻句。(  )
(7)“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是个比喻句。(  )
2.根据选文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白浪(  )(  )  山(  )地(  )  风号(  )(  )
3.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把第一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用“_____”画出来。
5.给第三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6.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照这个比喻句写一句话,要写得具体、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选文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末冲刺100分·语文四年级(上)人教版新课标 人教版新课标 题型:048

校园里的泡桐树

  在我们的校园周围有一株株高大的泡桐树,它们一年四季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做着贡献。

  春天,泡桐树开花了,棵棵泡桐树的花都开得那么旺盛,开得那么热闹。每个枝头都是挨挨挤挤的花朵,真是花团锦簇,整个校园都笼罩在花的海洋中。那紫中透粉,粉中有白的喇叭形的泡桐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弥漫着整个校园。微风吹来,花朵们随风摆动,好像在朝你点头微笑呢!

  盛夏,烈日当头。泡桐树的叶子又多又密,一片紧挨着一片,不留一点儿缝隙;一棵棵泡桐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支在操场周围遮住炎热的太阳。我们在操场上蹦啊、跳啊,一点儿也不觉得热。

  秋天,泡桐树结了许多像棉花桃一样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上。这些饱满的果实在阵阵秋风中不停地晃动,好像在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喜悦心情。

  冬天,泡桐树的叶子在凛冽的北风中飘飘悠悠地全落在地上。我们把这些树叶扫在一起,放入校园周围的花坛里,让它给植物当棉被,让它给植物当肥料。

  我常常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望着泡桐树那高大的身影沉思:泡桐树啊泡桐树,你那么无私,默默无闻地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毫无保留地送给我们。你多么高尚,从来对我们无所求,从来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1.能够互相搭配就是好朋友!快来拉拉手。

     

2.修改下列病句,将正确句子写在横线上。

(1)泡桐树的叶子全部落到了地上和路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桐树的花和叶子开得那么旺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用“T”,不是的用“F”表示。

(1)这些饱满的果实在阵阵秋风中不停地晃动,好像在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喜悦心情。(  )

(2)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

(3)一棵棵泡桐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

4.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在描写泡桐树时是按照________写的。(选填序号)

(1)总-分 (2)总-分-总 (3)分-总 (4)时间顺序 (5)事物的几个方面 (6)地点的变换

5.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作者的心里长出了泡桐树的幼芽。(  )

(2)作者感到自己变成了一棵泡桐树。(  )

(3)泡桐树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受到了教育。(  )

6.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鲨鱼

       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mēn mèn)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mēn mèn)在蒸笼里。     
       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呀!”一会儿,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圈里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游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开始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在后面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突然甲板上有人叫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现出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那只小船离得远远的。
       孩子们起初没有听见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见鲨鱼,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俯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待后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那一瞬间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水面上的水雾渐渐地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到处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    
       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波动着。    
       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用“      ”为文中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      )    
     (2)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      )   
     (3)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       )  
3.文章第1自然段对后文起什么作用?
                                                                                                                                           
4.“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一定是波澜起伏,引人人胜。你认为本文的“波澜”是从哪里开始的?  
                                                                                                                                           
5.“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你认为两个孩子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6.文中斜体的句子是对人物           的描写,主要体现在                         两个词语上,从中表达了炮手                 的心情。    
7.文中画“       ”的句子说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