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给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的一项是  
(wā   wá)   天(bǔ  dǔ)  一雨(chǎng  cháng)     
水(bō  pō)      体(yè   iè)    险  (wēi     wéi)

A、wā;bǔ;chǎng;bō;yè;wēi
B、wá;bǔ;chǎng;pō;iè;wéi
C、wā;bǔ;cháng;pō;yè;wēi
D、wā;bǔ;chǎng;pō;yè;wéi
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北京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 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 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 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páng (     ) lòng (     )      立     jí (     )   jì (     )
  xiàn (     ) xuàn(     )      疲 juàn (     ) jiàn (     )
2.先解释词语的含义,再写句子。
淡泊:                                                                                                                                      
                                                                                                                                                 
肃然起敬:                                                                                                                                 
                                                                                                                                                  
3.给语句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鼎”在字典中的解释为:A.正当、     正在  B.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  C.大D.比喻王位、帝业。  E.     喧闹,像水沸腾一样。     
(1) 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沸。    (       )     
(2)世纪宝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    (       )     
(3)我国乒乓球队正处于盛的时期。     (       )     
(4)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力相助。     (       )
4.缩句。    
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女走上讲台。
                                                                                                           
5.用“~~”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 
6.对于居里夫人的报告,学术界给予高度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北京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儿。有一天,她驾着一艘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料海上忽然刮起了大风,卷起巨浪,把小船掀翻了,她被淹死在大海里。 //    
       炎帝的女儿死后变成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头、红脚、白嘴巴,样子有点像乌鸦。她恨无情的大海夺走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常常飞到西山去,用嘴衔着一粒小石子或者一段小树枝,再飞回东海,把小石子或小树枝投进海里,决心要填平害人的大海。//     
       大海见了。又好气又好笑。它用轻视的眼光看着精卫说:“算了吧,你这只既可怜又可笑的傻鸟!你就算填上一百年,也别想填平!”     
       精卫在高空回答说:“哪怕是填上一万年,一万万年,填到世界最后一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从此以后,精卫继续地在西山和东海之间忙碌地飞着,进行着填海工作。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活  pō(     )   bō(     )    填海tián (     ) tiān (     )
     刮风guā (     ) guǎ(     )
 2.给下列汉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每(     )(       )   (     )(       )   (     )(       )   (     )(       )
      青(     )(       )   (     )(       )   (     )(       )   (     )(       )
      舌(     )(       )   (     )(       )   (     )(       )   (     )(       )
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女儿    (      )的生命    (      )地飞行    
     (      )的大海    (      )的眼光    (      )地观看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太阳神炎帝有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儿。
     改为疑问句:                                                                          
     (2)我要填平大海。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本文可分为四段,第一、二段已分好,请 用“//”将余下部分分为两段。     
6.给短文选择中心思想,在正确的一项后面 画“√”。     
(1)写精卫为了报仇,决心填平大海的事。     (    )     
(2)说明精卫自不量力,是永远不可能填平大海的。    (    )     
(3)赞美了为达到一个目标,不怕艰难,奋斗到底的精神。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打扰你们了”
  玉树地震当天上午,在玉树公安局(dǎo  dào)塌的3层楼房中,由于地震现场引发了火灾,情况十分危急。失火刚刚熄灭,大量的蒸气喷薄而出,消防救援人员只能分组轮流进入现场。他们首先把压在被困人员身上的水泥板拿掉,接着一点一点地用手挖。顾不得烫人的蒸气,顾不得致命的余震,救援人员坚信——下面一定会有人生(hái  huán)。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由于现场环境复杂,直到天已擦黑,一个微弱的女孩声音终于从废墟下传来。为了防止水泥板再次倒塌,救援人员小心翼翼地凿开一个洞,一块一块将水泥块拿开,小女孩的身体渐渐露了出来。经过询问,小女孩身体状况良好,但由于手脚被卡住,她丝毫动(tán  dàn)不得。看到已近在眼前的搜救队的叔叔们,小女孩懂事地说了一句:“真的谢谢啊,打扰你们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段话,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面对这个懂事的小女孩,搜救队员不断(jǐ  gěi)予她鼓励。
  由于没有现成的工具,救援人员只能从现场找来一些小木块,将压在小女孩身上的水泥预制板顶起。深夜11时10分,消防人员终于用短木头将压在女孩身上的水泥板支撑起来,将被困近12小时的小女孩成功解救出来。当搜救队员将她抬出废墟时,她还用手遮住自己的肚子,礼貌地提了一个要求:“请帮我把衣服拉下来!”虽然受到了惊吓,但她的身体状况良好,还睁大眼睛看了看将自己救出来的恩人。随后,她被送往医院接受救治。
1.给文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短文题目“打扰你们了”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小心翼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会小女孩面对生死考验时的表现,有以下说法,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女孩虽然受到惊吓,但说话十分有礼貌,表达了对救援人员的感激之情。
B.小女孩虽然历经生死考验,但礼貌地提出要求,保护自己的尊严。
C.小女孩被搜救队员抬出废墟,不仅不感恩,反而提出过分的要求。
5.你想对消防救援人员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末冲刺100分·语文四年级(上)人教版新课标 人教版新课标 题型:048

一元钱

  呆呆地坐在灯下,我又想起那件永远忘不了的小时候的事。

  六岁的我酷爱画画,因为想得到一张洁白的大画纸,我偷偷拿了母亲的一元钱。那个时代,一元钱可以买许多许多的东西,我到手后仍不敢用,藏在母亲的枕头下——倘若母亲发现了,我就说她记错了地方;倘若没有发现,我就得逞了!

  早上拿的,一整天坐在教室里心神不定,莫名其妙地惶恐。放学的铃声还没完全落下来,我已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我要把钱放回原处。还未进家门,就看见母亲阴郁着脸,握着根竹条,厉声问我:“你偷了那一元钱?”“偷!”这个刺耳的字眼令我惊心,望着细细的竹条我越发不寒而栗。“没有!”我断然否认。

  这时哥也回来了,一听母亲也怀疑他偷了,涨红了脸大声叫屈。

  母亲望着这对都不承认的儿女举棋不定。女儿成绩好,又文静;儿子不用功,还特爱搞破坏活动。哥自然成了重点嫌疑犯。

  竹条不由分说地打在哥身上!哥流着泪,不躲不闪,倔强地承受这如狂风似的疼痛,哭着喊:“不是我!”

  母亲也流着泪说:“打你们就像打在我身上一样,我也心疼啊!谁叫你们不争气,居然去偷!你们要,妈妈几时没给过?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不打,你们记不住教训!”

  晚上,我哪能睡得着,躲在被窝里流泪。母亲走过来,抚摸着另一个床上熟睡的哥哥,自责地哽咽:“我的手怎么下得这么狠?”

  我一听,越发不可收拾,泪如泉涌——我可怜的哥哥,不明不白地替我挨了打啊!我掀开被窝——妈,钱是我拿的,您冤枉了哥!打我吧!这事虽然判断不公,但母亲的竹条却帮着我与哥健康而正直地成长。

1.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哥zh1ng zh4ng)红了脸。

(2)哥倔qi2ng ji4ng)地承受这如狂风似的疼痛。

2.解释下面词语。

(1)心神不定:________

(2)举棋不定:________

(3)不由分说:________

3.读下面句子,把理解最恰当的一项填在括号里。

(1)“倘若没发现,我就得逞了!”“得逞”在文中指(  )

A.我去拿妈妈的钱。

B.我就可以得到那一元钱。

C.我可以瞒过妈妈。

(2)“早上拿的,一整天坐在教室里心神不定,莫名其妙地惶恐。”“我”心神不定,“莫名其妙地惶恐”是因为(  )

A.担心钱不见了。

B.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

C.担心妈妈发现枕头下的钱。

4.请说说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怒江畔上“刀杆节”

       初冬的怒江,宛若傈僳族女子,月色中显得分外沉稳安静,江畔的六库镇,却被热闹喧嚣所包围。剽(piao)悍勇武的傈僳汉子,穿着传统的傈僳族服装,踏着古老的锣声鼓点,正走向凛凛“刀山”和熊熊“火海”。‖
      “刀杆节”,是住在怒江边上的傈僳族最庄严神圣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二月初八,傈僳族同胞们使用这种粗犷热烈且有些惊险的方式纪念他们传说中的英雄。今天,由于远方客人的到来,好客的傈僳族同胞便用他们传统的舞蹈来表达他们的高兴之情和殷勤之意。     
       两根碗口粗、十五米高的长毛松木耸立在场子中央,三十六把钢刀架成梯状依次排开,代表五种神力的五色纸花挂在梯子两边,如同鲜花盛开的天梯一般,一路直伸向夜空。锣鼓声中,赤衣皂巾,束着镶嵌贝壳的腰封,掌管仪式的“掌师”捧着用蒿枝和纸符 泡着的“圣水”开始敬各方神灵,踏着音乐,迈着舞步把圣水洒在勇闯“刀山”的傈僳汉子头上。身穿蓝衣、头缠皂巾的勇士在刀杆下将自制的苞谷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 赤手握刀刃,赤脚踩青锋,一步一高,一高一险,走向“刀山”的尽头。“刀山”下,熊熊篝火在燃烧,身穿传统服装的傈僳族男人和女人们,敲打着锣鼓围着梯子跳起了传统的舞蹈。     
       半个时辰后,篝火燃尽,锣鼓声中,傈僳族汉子在“掌师”的指引下赤脚跃入赤炭之 中,手舞之,足蹈之。“火海”中,他们时而踢踢踏踏,时而狂奔乱跳,踢得炭火如钢花乱溅,每个人脸上却笑颜如花……||     
       傈僳族庆祝“刀杆节”原本是为了消灾去病,但“上刀杆、下火海”更体现了这个民族在困难面前的那种“刀山敢上,火海敢下”的精神。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嘈杂(      )    稳重(      )    豪放(      )   
     好像(      )    肃穆(      )    周到(      ) 
2.给下列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赤:①红色②空手,徒手③光着脚,不穿鞋袜④烧红的   
脚(     )  炭(     )  手(     )  衣(     ) 
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剽悍:                                                                                                              
皂巾:                                                                                                             
凛凛:                                                                                                              
一饮而尽:                                                                                                        
4.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火海”中,他们时而踢踢踏踏,时而狂奔乱跳,踢得炭火如钢花乱溅,每个人脸上却笑颜如花…… 

[     ]

A.因为炭火很烫,所以他们才狂奔乱跳。  
B.炭火那么烫,他们还笑颜如花,是因为他们脚掌的皮厚不怕烫。  
C.体现了傈僳族汉子粗犷、剽悍勇武的个性特征。
5.文章第三段的段意是“傈僳族汉子‘上刀山’、 ‘下火海’的情景”,作者详细写了                    的经过,简略叙述了                                      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6.读了汶篇文童,你对这个民族、这个民族的人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欢乐岛。
认识父亲 
       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    炽烈)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子更好地活着,他们(愿意   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控制不住,一下子(跌倒   扑倒)在儿子摔下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     爸爸回来了   儿子   吃饭时    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一双筷子    它正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寻觅    寻找)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重   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1.看拼音,写汉字。
        chì       rè                   jù      lán                 yán      kù                 péng    pài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单选择恰当词语,不恰当的用“\”划去。
3.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选择恰当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
    A.,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
4.请你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式有哪四种?
      (1)                                                                                                                         
      (2)                                                                                                                         
      (3)                                                                                                                         
      (4)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生命的补丁

  有一天,妹妹拿着一件后背上有很大一个口子的衬衫,惋惜地说:“一百多块钱买了件衬衫,才穿了几天就不能穿了。”母亲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帮你补补看。”三天后,再看到那衬衫时,我惊呆了:那不规则的口子全被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的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母亲特意在树枝下用棉花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本来被毁得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这么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
  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但还可以让它呈现出另一种美。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缺憾已经存在了,再伤心也无济于事,还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开出别样的花朵。
  台湾知名画家谢坤山从小家境贫寒,很早就辍学了。12岁时就到工地上打工,用那柔弱的双肩撑起这个家。命运没有垂青这个懂事的孩子,且总把灾难降到他头上。16岁那年,他因误触高压电,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23岁时,一场意外事故,又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随后,心爱的女友悄然离他而去……
  面对命运接连不断的打击,谢坤山没有因此沉沦。为了不拖累父母,他毅然选择了流浪。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生命一个美丽的补丁。
  在流浪的日子里,谢坤山渐渐迷上了绘画,经常去艺术学校旁听,学习绘画技巧。没有手,他就用嘴作画,先用牙齿咬住画笔,再用舌头搅动,嘴角常常渗出鲜血。少条腿,他就“金鸡独立”作画,通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尤爱在风雨中作画,捕捉乌云密布、冷风吹袭的感觉……在他人生最困顿时,一个漂亮的女孩被他的执著与坚强感动,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走进了他的生活。
  有了一个支点,从此谢坤山更加勤奋作画,多次参加绘画比赛并获奖。后来他成了一位有名的画家,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在他的生命中,一幅幅获奖的画,美丽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是他人生最美丽的补丁。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完美的,生命中有伤害、病痛、残疾等。伤口已经存在,就不能指望通过展览伤口来博得同情,那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像谢坤山那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一个完美的补丁。
1.给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的打“√”。
(1)那不规则的口子全被细细的白丝线手工(tèng féng)合。
(2)台湾知名画家谢坤山从小家境贫寒,很早就(chuò zhuì)学了。
(3)为了不拖(lèi lěi)父母,他毅然选择了流浪。
(4)他嘴角常常(shèn cān)出鲜血。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找一个近义词。
(1)妹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钱买了件衬衫,才穿几天就不能穿了。”(  )
(2)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 (  )
(3)12岁时就到工地上打工,用那柔弱的双肩撑起这个家。(  )
(4)在他人生最困顿时,一个漂亮的女孩走进了他的生活。(  )
3.请用“~~”线画出画家谢坤山年轻时遭受到灾难的句子。
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伤口就是伤口,没有必要因为伤口而痛苦,也没有必要去愈合伤口。
B.生命中本来就有伤害、病痛、残疾等,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出完美的生命。
C.伤口可以通过展览来博得同情,以便治好。
5.文中哪一句话表明了中心意思?请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月光启蒙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接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摇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dùn)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bó)篮,筛大米,做于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像。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像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读一读,填一填。
(  )的月色 (  )的歌谣  洗得(  )
晒得(  )  (  )地吟唱
2.将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用词语替代。
(1)母亲资质聪明,有智慧,一听就会。(    )
(2)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一下子开阔敞亮起来。(    )
(3)高度和深度无法测量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
(4)她又为我唱起了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诙谐有趣味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
3.文中有很多歌谣,请把你喜欢的画上“____”。
4.选择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理解正确的一项。
(1)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     ]
A.小院里的空气是芳香的。
B.母亲那甜甜的嗓音,令人舒心而陶醉,犹如花的“芳香”使人迷醉一样。
C.母亲的声音里有一种香味。
(2)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歌谣。
[     ]
A.生长
B.产生
C.出产
5.文章最后一段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