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下面表述看的动作的词语。     

A、注视 
B、叮嘱
C、叫嚷

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语段,做练习。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  )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  )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到文中括号里。
A.虽然   B.因为   C.而且
2.文段中举例讲述了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并填空。
(1)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了”是指________________,“规范了”是指________________。透过“包”这个动词的删除,我们可以看出叶老先生在给“我”修改作文时是多么________________。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春风拂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

  我投了稿,作文题目叫《补考》,是篇很长的文章。我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

  一天上午在操场劳动,有人告诉我:“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九十八个!多好的数字。深思之中,这仿佛是对我诱导的一种信息,对我命运的一种昭示,对我生命密码的一种解读。

  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路过这里,偶尔看见了,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又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后来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的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永远感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有几个字词你们没有学过,查查工具书,填表。

2)简要地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短文内容,解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既有一,何不能有二?(这是什么句子?将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折腾”的正确意思是:

[  ]

A心里翻腾,不知所措;B继续写作;C受启发,思绪万千。

③“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句中“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仅仅是指老师在《补考》那篇作文中画的红双圈吗?你认为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用“永远感谢……”写排比句,给短文补写一个结尾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理解

天鹅的故事

  访俄期间,我认识了来自贝加尔湖的俄罗斯老人斯杰潘,他请我到他家去做客。

  落座以后,我看墙上挂着一支猎枪,就好奇地问:“您喜欢打猎?”

  老人点了点头,说:“是的,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有一年初春,我背着这支猎枪,在贝加尔湖畔的沼泽地打野鸭。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一些候鸟从南方飞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上冻了。有些刚飞来的候鸟只好飞走,再找暖和的地方。我在湖边转悠了好半天,一无所获,感到十分扫兴。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大群天鹅。

  “天鹅群刚好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它们为什么没有走呢?我瞪着眼睛,想看个究竟。只见天鹅在冰上互相呼唤着,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次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 持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 激烈)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很大的水面。就好像听了谁的命令似的,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说到这里,斯杰潘老人停住了,喝了口茶,然后深情地说:“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到肩上,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1)给下面词语中带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ng ng

 huo

奇(o o

ng ng

n n

动(chàn zhàn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天鹅的故事”是(  )告诉“我”的。故事讲述了一年春天寒潮突然来临,一只天鹅为了(  ),用自己的身体(  ),感动了(  ),天鹅们(  ),终于获得了胜利。

3)认真默读第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在括号里给短文选择合适的词语。

  ②“嚓——嚓——”“克噜——克哩——克哩”句中的“——”表示

[  ]

A.解释说明

B.转折

C.声音的延长

  ③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

文中“这一举动”指的是(        )。“破冰勇士”指的是(    ),加引号是为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
尊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的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 们在原野、荒滩下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远,逃离火海。     
       ⑤每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 ji    jǐ) 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庭绝对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只看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尊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越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界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小体积大精神。千里之堤 (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画掉。 
2.将短文括号中正确的词语下画线。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卑微(        )       决断(        )   
       覆灭(        )       滋润(        ) 
4.填空。
       短文中有3个问句,第一个是                   问句,它在文中起                 作用;第二个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应为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启发我们要:                                                                            。  
5.用“                     ”画出与第5自然段中“每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相照应的句子。 
6.用“﹍﹍”画出由实在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7.选择画线词的意思,并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千里之堤,于蚁穴。     

[     ]
 A.散乱,垮台    B.腐烂    C.溃决
                                                                                                                                                     
8.读了这篇短文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轻松练习15分(测试卷)小学语文第八册 题型:02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读书做记号的学问

  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书的内容,收到加深(  )、增强记忆的效果,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资料,便于今后查找、运用。

  哪些地方需要做记号呢?这要根据阅读的目的来决定。有时为了弄清文章的主要观点,那就可以在表现观点的句子上做记号。有时读到一些好的词语,很想积累起来,以备今后运用,我们就可以在这些词语上做记号。有时是有目的的搜集材料。比如你在为班级墙报“动物珍闻”一栏找资料时,发现一段关于“猴子看门”的叙述很有趣,便可以做个记号,把它作为备选材料。读书时常用哪些记号呢?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词可以在下边画线。关键词语可以在下边加圆点。遇到精彩之处可以在下边画圆圈儿。对书中某些内容有疑问,可以在后面画上一个问号。对自己有用的章节,需要重读或摘抄的,可以在后面画上一个小三角。

  在书上做记号下笔要轻,要注意(  )书页整洁,以免(  )今后的阅读。当然,只有自己的书才能做记号,如果是借来的书,就不好在上面随意圈画了。

  读书做记号一定要长期(  ),养成习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把下列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影响
印象
坚持
保持

2.给第一自然段选择主要意思(  )

A.读书做记号很重要。

B.读书做记号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对我们有很多帮助。

C.我们读书时要做记号,这样才能得到很多帮助。

3.把第二自然段划分成两层,在文中用“/”标明

4.选择三、四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A  读书做记号的注意事项。

  B  读书做记号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对我们有很多帮助。

  C  读书做记号要长期坚持,才能受到效果。

  D  要根据阅读目的决定哪些地方做记号和常用的记号。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讲到读书时常用的记号有哪些?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我是中国人

  我很感谢上帝给予我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很纯很纯的东方血统,使人一看就知道我是中国人。
  不管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还是苏联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会变得特别强烈。每当有人问到他们的国家时,他们会变得很兴奋,tāo tāo bù jué(  )地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国家。我就是这个典型。我喜欢有人这样问我,我会很高兴地向他们讲述中国的长城,中国的字,和上海——我的故乡,还有那繁华的街市,拥挤的人群。
  在美国,每节课上,老师总会给同学们一会儿自由活动的时候。那时候,在黑板上写中文字是我最大的乐趣与享受。我扣陈院琴相顾一笑,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面,旁若无人地写了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流行歌曲、名言……
  有一次,我在黑板写了巨大的几个字“我爱你——中国!”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我们在写什么。“I love you——”我很严肃地说,但眼里却颇有笑意。“What?”老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我说完了最后一个词,只觉得肚子里在发笑。“Oh!”老师huǎng rán dà wù(  ),笑了笑,踱走了。我再也忍不住,笑得蹲到了地上。
  欢乐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就说我们的地理老师吧,他大腹便便,时常挂着微笑,但却十分地瞧不起亚洲人。有一次发生的事实在令人气愤。
  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大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让我们把一张作业——matching(选择题)交上去,那时,我还不知道“选择题”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在说map(地图),所以我把整个测验连同一张地图一齐交给了老师。测验成绩在我的tǎn tè bù ān(  )中发下来了。
  “C——”,这是我第一次得“C——”,都是由于没交那张作业,才得了这么差的成绩。我试图和老师讲一下,但他只是奇怪地笑笑,摇头。一次次的解释都是徒然,已经没有一点希望了。老师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不给我一点儿分数?我觉得很气愤,咬了咬有些干涩的嘴唇,觉得眼睛有些潮气。我下了决心……
  这以后,每次小测验我都得了满分,第二次大测验我得了“A”。得“A”的人寥寥无几。我为自己超过了美国人而骄傲,并不是为了那个显眼的“A”。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我是中国人。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画线词语的意思。
(1)我和陈院琴相顾一笑,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 前面,旁若无人地写了起来。
相顾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次的解释都是徒然,已经没有一点希望了。
徒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很严肃地说,但眼神却有笑意。
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  )  严肃——(  )
4.根据要求选择填空。
(1)“我很感谢上帝给予我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很很纯的东方血统,使人一看就知道我是中国人。”
“纯”的意思有:①纯净;不含杂质;②纯粹,单纯;③纯熟。
这句中的“纯”的意思是(  )。
(2)“欢乐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人不愉快的事。”
“令”的意思有:①命令;②使;⑧时节。
这句中的“令”的意思是(  )。
5.“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是什么使得他觉得自豪和扬眉吐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能力拓展练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12册(新课标北师大版) 新课标北师大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关于读书

  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你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述了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既然要读书,就要读好书。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少儿读物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只要有阅读兴趣,又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口味,都可以找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地看热闹,也决不能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这些都是读书的大忌。既然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哪些地方看懂了,什么问题还不明白,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等等,这些都是你读后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并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试想,在春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________着书中自然的神奇,________着人生的哲理,________着一位老人的谆谆教诲;在秋夜的灯光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在你面前,与你对话,与你交谈……

  读书(引起 诱发 逗引)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满 充实 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读书(拓展 开阔 展现)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___________________

1.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画线部分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读书时要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自己的理解,在第四自然段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4.请为第五自然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在所选词语下画横线)

5.请根据上文的意思,为末尾画线处选择一个表达最为恰当的句子,并说明选择理由。

A.谁可不读书?

B.因此,你一定要读书。

C.谁都应当读书。

我选(  )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什么?请简要地写出自己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一元三次练程  语文三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了,小泥鳅

  我在湖边稀泥里抓到一条小泥鳅,把它带回家。顺手放进罐头瓶里,往瓶里倒点水,没想到它真的活了。这条小泥鳅,细细身子,尖尖的嘴,嘴边还长着6根胡子,两个小眼睛像针尖似的。虽然它长得很丑,可是,那灵活的身躯、敏捷的动作,却有点“男子汉”的气魄。

  说句心里话,我并没有认真照顾它,只有隔三差五地给它几粒饭和饼渣。谁会相信,这上顿不接下顿的日子,它竟活得挺有滋味。一晃,半年过去了,它一点也没长大,却总是保持着那种敏捷的动作,窜上窜下,好像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窜回湖水里似的。

  一天夜里,我家暖气坏了,屋子里冷极了。第二天早晨,我发现罐头里的水已经结了冰,小泥鳅被裹在冰里,冻僵了。我急了,把瓶子打碎,把它取出来放到手上。望着它,鼻子有点酸,觉得有点对不起它。

  突然,它的身子动了一下,我心里一喜,立刻把它放到水里。五分钟后,它奇迹般地活了,又窜上窜下地游起来。有时还把头露出水面,好像在对我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神了,小泥鳅,你真了不起,我从心眼里佩服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头瓶(hu4n gu4n)    气p^ m8i

ji1ng ji1n)    上窜下(chu4n cu4n

2.按要求填空。[方法提示:注意第二个括号中要填的笔画数应该是去掉了部首的笔画。]

①“顾”如按部首检字法,应查(  )部,(  )画。

②“裹”如按部首检字法,应查(  )部,(  )画。

3.在文中用“——”画出描写小泥鳅外貌的句子。

4.判断对错。

①“好像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窜回湖水里似的。”是比喻句。

(  )

②“谁会相信,这上顿不结下顿的日子,它竞活得挺有滋味”,这句话中有两个错别字。

(  )

③“两个小眼睛像针尖似的。”这句才是比喻句。[方法提示: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要看看句子中有没有“本体”和“喻体”,不能只看到有比喻词就认为是比喻句。]

(  )

5.小泥鳅为什么被冻僵了?[方法提示:结合文章第3段,用原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都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鼻子有点酸,觉得有点对不起它(小泥鳅)。

[  ]

A.因为“我”从来没有照顾它。

B.“我”认为小泥鳅死了,非常伤心。

C.“我”没给小泥鳅食物,把它饿死了。

D.因为“我”没有认真照顾它,平时只是隔三差五地给它几粒饭和饼渣,而这次,由于我的疏忽,使它冻僵了。

7.你喜欢这只小泥鳅吗?为什么?[方法提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吧,喜欢它的原因,你可以从小泥鳅的外貌、品质等多个方面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尖子生 新课堂  小学五年级语文10(用新课标理念做新概念教) 新课标版 题型:048

阅读理解

阳光雨露

  ①“好好学习”是毛泽东主席1952年“六一”前夕为北京育英学校题的词。

  ②北京育英学校诞生在解放前夕党中央所在地河北西柏坡,1949年随党中央直属机关迁入北京。这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国初期,中央许多领导同志的子女在这里读书。195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一些学生家长出于对下一代的关心,纷纷以各种方式向学校和孩子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当时,毛泽东主席的小女儿李纳是育英学校的小学生。一天下课后 校长韩作黎把李纳找到校长室 亲切地对她说 学校要庆祝 六一 你回家请主席给咱们学校题个词 好不好 李纳听了很高兴 就像领了一项重要任务 周末一到 她就赶紧回到家中

  ③星期天上午,李纳(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地走进爸爸的办公室,站在大办公桌前,趁主席工作空隙连忙说:“爸爸,韩校长交给我一个任务,‘六一’就要到了,请您给学校题个词。”毛主席看着李纳一脸(庄严 严肃)的神色,慈祥地笑了,欣然答应了她的请求,当下在办公桌上摊开纸,略加思索,挥笔写下“好好学习”四个字,主席对着题词左右端详了一下,觉得字有些小,就用浓墨大笔再次写下了“好好学习”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

  ④第二天,李纳(郑重 庄重)地把题词交给了韩校长。全校师生听说了这件事,都高兴极了。学校专门将这一题词镌(ju1n)刻在校门迎面高大的影壁上。每当曙光升起,学生走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好好学习”四个大字。每年“六一”,全校师生都要以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为动力,开展各种庆祝活动,(鼓励 激励)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⑤如今,在育英学校的校园里,“好好学习”似金色的阳光,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像雨露,滋润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1)

请把文中不恰当的词语画去。

[  ]

A.

以主要事件作标题的。

B.

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场所)作标题的。

C.

以景物或事物的名称作标题的。

D.

以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标题的。

(2)

请你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  ]

A.

以主要事件作标题的。

B.

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场所)作标题的。

C.

以景物或事物的名称作标题的。

D.

以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标题的。

(3)

从哪可以看出毛主席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和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

以主要事件作标题的。

B.

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场所)作标题的。

C.

以景物或事物的名称作标题的。

D.

以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标题的。

(4)

把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  ]

A.

以主要事件作标题的。

B.

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场所)作标题的。

C.

以景物或事物的名称作标题的。

D.

以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标题的。

(5)

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写出近义词。

生(y2n d4n)  入(qi1n q1n

光(sh( s(  )  报ji4o xi4o

写出的近义词:

诞生(  )  迁入(  )

曙光(  )  报效(  )

[  ]

A.

以主要事件作标题的。

B.

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场所)作标题的。

C.

以景物或事物的名称作标题的。

D.

以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标题的。

(6)

按要求改写句子。

1)校长亲切地对她说:“你回家请主席给学校题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校师生听说了这件事,都高兴极了。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纳高兴地领了一项任务。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纳领了一项重要任务。

李纳请毛主席题个词。

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

以主要事件作标题的。

B.

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场所)作标题的。

C.

以景物或事物的名称作标题的。

D.

以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标题的。

(7)

“好好学习”似金色的阳光,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像雨露,滋润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1)这句话里,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

以主要事件作标题的。

B.

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场所)作标题的。

C.

以景物或事物的名称作标题的。

D.

以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标题的。

(8)

本文以什么作标题的?

[  ]

A.

以主要事件作标题的。

B.

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场所)作标题的。

C.

以景物或事物的名称作标题的。

D.

以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标题的。

(9)

认真地读一读主席题词的经过,尤其是先后用两个不同大小的笔体题词,你能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四川省小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大自然的秘密》片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 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踯躅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问向导: “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非议。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 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事实很快使我们明白: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  无遮无挡,成百上千的幼龟结群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确实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这时,几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食。我们的向导赶紧脱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一切都过去以后,几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两只嘲鹰仍静静地伫立在沙滩上,希望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龟作佳肴。    
       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似乎在这群凡人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
1.请选择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读音,标上“√”。     
      巢(xué    xié)        立(zhù   chù)     
      丧(jǔ       tuí)       佳(yáo    xī)    
2.根据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冷淡——(         )  若无其事 —— (         )  
3.用查字典知识填空,再揣摩其在文中的作用。    
(1)“探”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在 “扌” 部中查(        )画。     
(2)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 ②做侦察工作的人;③看望;④向前伸出(头或上体)。请选择“探”字在下列词语中最恰当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探路(        ) 探望(       )  密探(       ) 
(3)在本文中“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中的“探”你还可 以用动词“                   ”来替换,不过作者用“探”字不仅表现出幼龟                               的动作,还表现出幼龟的                           的神态,这是非常传神的描写。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事实”指的是什么?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2)在“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个表述中,词语“                              ” 和“                                     ”的意思是重复的,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5.作者写这篇文章最想表达的是(请选择你认为最适合的选项) 

[     ]

A一个人做事情要三思而行,鲁莽行事,往往适得其反。     
B人类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背它,就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C一个人做事要坚持原则,否则就会像向导那样,先违背常理遭无知者的谴责,后尽力弥补仍遭受良心谴责。    
D人类一定要多读书多学知识,否则将会像文中的“我们” 一样,因为无知而做错事,后悔莫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