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标点符号的用法我知道。(选择正确的答案)
破折号的用法有: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c.表示声音的延长。
1.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
2.小明大声喊道:“妈——”(  )
3.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可是现在不见了。(  )

A.1.a;2.b;3.c
B.1.c;2.a;3.b
C.1.a;2.c;3.b
D.1.b;2.c;3.a
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有一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北京参加数学研究会。
       一天,华罗庚收到一封来信。信上大意是,读了您写的《堆垒素数论》这本书,(jiáo    jué)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书里有一个问题的计算是错误的。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颗“明星”,那么,这个错误就好像一粒 “微尘”。希望您能(gēng   gèng)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口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口
      华罗庚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青年就是陈景润;后来成为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为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    
2.给第3自然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我认为“明星”、“微尘”中引号的作用是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写在(       )里。
          重复(         )    更改(           )   缺点(           )  
5.“明星”在文中指                                                          
     “微尘”指                                                                     
6.用“             ”线画出短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7.结合短文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①本文赞扬了陈景润认真钻研学问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         )
     ②本文歌颂了华罗庚教授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并善于发现人才的精神。(         )   
     ③本文说明了任何书都有错误,只要改正了仍然是好书。 (         )
8.“真的太好了”你知道好在哪里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2008年三年级语文(上) 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

  有三个朋友,他们从小就在一块,挺要好的,长大以后,分手到外地去工作。其中有一个朋友,在一个寒冷冬天里,生活碰到了困难,他迫切需要一件棉衣。那两个朋友知道了,一个尽快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旧棉衣寄去,免得那个朋友挨冻。

  还有一个朋友只寄去一封信,说了一大堆好话,信里还说□我只有一件棉袄□自己要穿□等以后再想办法吧□

  后来,这个需要棉衣的朋友生活变好了,什么都不缺。他请来两个朋友,到家里去作客。当时没有送棉袄的朋友,这回带来一件崭新的狐皮袄,那个原来需要棉袄的朋友说:

  “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现在什么也不缺少。我有一件比狐皮袄更宝贵的棉袄。”说完,他拿出了那件旧棉袄给这个朋友看。

1、给这篇短文加一个题目。

2、在第2小“□”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用“√”选择正确的解释。

要好 A、硬而直(  ) B、杰出(  ) C、很(  )

切  A、强迫(  )  B、接近(  )  C、急切(  )

4、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炎热(  ) 陈旧(  ) 便宜(  ) 顺利(  )

5、为什么说那件旧棉袄比这件崭新的狐皮袄更宝贵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全新小学AB卷 三年级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

爸爸认输了

  哦 爸爸认输了 爸爸认输了 随着弟弟的叫喊声 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 是啊 我认输了 认输了 爸爸一边摸着弟弟毛茸茸的脑袋 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 我看到弟弟高兴的样子 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们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厉声厉气,有时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  )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  )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前就(教训 教育 教导)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显然很委曲,张一张嘴但又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讨 求助 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孩子们插嘴有什么不好,您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正当爸爸吐(t) t()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市的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要重(zh^ng ch$ng)修滕王阁,想邀请人作序,但是在场的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断绝 谢绝 拒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十四岁,乳臭(xi) ch^u)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sh8ng ch6ng),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压倒了,刚才那吓唬人的样子,一点也没有了。还是妈妈给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们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入 深思 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用大眼睛盯着我。看着弟弟那苹果似的小脸,我脸上(涌现 出现 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在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括号里不正确的答案画去。

(3)“爸爸对我们很好”在文章中主要是通过(语言 手势 目光)来表示的。选择恰当的词,打“√”。

(4)写出最能体现本文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五年级 题型:048

阅读短文,按短文后的要求去做。

我和科学交朋友

  △以前,一提起科学,我就认为那是高不可攀的山、是深不可测的海,那是科学家和大人们的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什么科学不科学,有什么呀!做事儿不用科学也能行。可是一件生活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不仅让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科学的道理,而且还让我和科学交上了好朋友。

  △记得那是几个月前的一次课后辅导班,我正要写语文作业,突然发现钢笔里没水了,就找来墨水准备灌。平常,我很容易地就能把笔杆拧开,可今天却怎么拧也拧不开了。钢笔像是在和我作对似的,卡得紧紧的。我找了好几个同学帮忙,还是拧不开。

  放学铃响了,我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妈妈用围裙擦了擦手,用劲儿帮我拧。但是妈妈也拿这支钢笔没办法。这时,爸爸下班回家了,我连忙把一切说给了爸爸听,向他求援。谁知爸爸却歪着头眨眨眼,就是不接我手中的钢笔。他一边笑一边问我 你学过自然吗 当然学过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知道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科学原理吗?”我很生气,心想:我让您帮我拧开钢笔,您跟我说这个干什么?爸爸又说:“你好好想一想,能不能用这个科学原理自己拧开钢笔?”我一边听一边想:钢笔是由塑料和金属制成的,它不也会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吗?嘿,有门!我连忙端来一杯热水,把钢笔放入水中浸了一会儿,又拿出来用冷水一冲,然后轻轻一拧,呀!开了,没想到用科学办事还真行!

  △从那以后,我不但改变了对科学的看法,还利用科学解决了不少问题,而且和科学交上了好朋友。我用科学使踩扁的乒乓球复原;用杠杆原理来撬箱子;科学用脑减轻了我的学习负担……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爱科学了!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要多学科学,多用科学,和科学交朋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高不可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同义词。

思索(  )

3.写出反义词。

减轻(  )

4.把第三自然段中缺漏的标点符号补上。

5.按分好的段落概括第二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的后面打“√”。

(1)文章赞扬爸爸非常聪明。(  )

(2)文章说明物体热胀冷缩的道理。(  )

(3)文章告诉我们要学科学,用科学,和科学交朋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小学生活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反 返)___。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一闪而过了。面对即将分离的那一刻 面对传授给我知识的老师 面对曾经帮助过我的好朋友 我却怎么也说不出 再见 这两个字 幸福的脚步总是那么短 我时常想可不可以赖着不走 但随着时间步伐的推动 我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学校 而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

  忘不了,尽职尽责的李老师。记得一个星期六,老师被摩托车碰了,没来上课,整整一上午,同学们都很担心,都在想老师伤得重不重……星期一,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们的眼帘——是李老师。原来他怕耽误我们的课程,(竟 竞)___然忍着疼痛来上课。李老师一瘸一拐地走上讲台的那一幕,至今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那一堂课,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李老师嗓子不好,要做手术,我原以为他早就做了手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老师们的谈话,才知道他并没有做手术,医生说做完手术要休息4个月,我们即将毕业,老师放心不下我们,便准备把我们这一届带出来(再 在)___去做手术。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

  忘不了,曾经鼓(励 历)___我的白老师。一次期中考试,我语文才考了90分。我对自己很失望,一点信心都没了,学习越来越退步了。这时,白老师说:“这次你没考好,一定是不细心,失误了,不过没关系,下次努力。”这虽是简短而普通的一句话,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对自己又充满了自信。从此,我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我当然也忘不了六年中最好的朋友——吉悦悦。记得有一次,我们闹矛盾了,谁都不理谁,我心里很难受。后来我觉得自己不对,毕竟当我有困难时,总是吉悦悦帮助我,当我伤心时,也是她第一个安慰我。那段时间学校正在整理图书,我正好和吉悦悦在一个小组,我向她道了歉,我们又成了好朋友。

  六年中发生的事说也说不完,那一件件往事已被我装进脑海中的一只只小船上,它们将永远停泊在我记忆的海洋边。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给文中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画线的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也想起六年来很多令自己难忘的人和事,简要地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小爬虫的道理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丁”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物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我停下笔,正欲伸手掂量那枚“小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那小爬虫仰躺在赭红色的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乳白色的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A)每次老以失败告终,(A)它毫不气馁,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与毅力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着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正酣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敏捷地爬着。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翻过来,准备看它怎样“东山再起”。 
       小爬虫顽强地挥动着小足。时间缓缓地溜走,慢慢地,它挪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快地爬开去。
       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只可爱的小生命是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 
       一把尺子     一张薄纸     一片树叶     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      它需要的     只是永不放弃的努力而已     为了生存     它正是这样永不懈怠地奋斗着
1.给下列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背(qiào   ké)                     成(suō  shuō)  
     浑身数(jiě   xiè)                着(zhān   tiē)
2.填上恰当的量词。(按原文填空)
     一(     )尺子           一(     )薄纸            一(     )小虫 
     一(     )树叶           一(     )折点            一(     )圆形物  
3.文中(A)处应填的关联词语为
 [     ]

A.如果……就……           B.因为……所以……  
C.即使……也……           D.虽然……但是…… 
4.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

 [     ]
A.、、、。,。,。     B.、、,。,。,。      
C.,,,。,。,。   D.、、,,,,。。
5.文中“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里的“不用细想”指的是
 [     ]
A.没有时间细想。      B.“我”因为十分了解,而用不着细想。     C.细想也没有什么作用。 
6.文章题目是“小爬虫的道理”,作者通过描写摔在书桌上的小爬虫,到底说明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并答题。
空城计(节选)
  诸葛亮自从命令马谡等镇守街亭以后,一直疑惑不定,忽然接到王平派人送来的地图,打开一看,大惊说:“马谡没有见识,坑害了我们全军!”左右的人都问:“丞相为何吃惊?”
  诸葛亮说:“我看这幅地图,放着要道口不守,反而去守一座孤山,倘若魏兵一到,四面围住,切断取水道路,不需两天,军士自己就乱,街亭哪会守得住!”杨仪表示:“我愿意去替换马谡。”诸葛亮听了,就把安排营寨的办法详细地告诉杨仪,正待出发,忽然有人报告说:“街亭、列柳,都已失守!”诸葛亮顿足长叹说:“大势已去,这是我的过失!”急忙喊来关兴、张苞两人吩咐说:“你们各带三千兵马,向武功山小路走去。如果遇到魏兵,不可以大战,只一味鼓噪呐喊,用疑兵惊吓对方。魏兵退去,也不能追赶,待他们退完,就往阳平关去。”     
  接着,诸葛亮又叫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并且暗地里传下命令,叫全军收拾行装,准备撤退。不久,又命令马岱、姜维先带兵埋伏在沿途山谷,待大军退完,再行收兵。安排停当,又派了心腹分别到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通知军民,全部撤回汉中,并去冀县接姜维的老母,送往汉中。     
  诸葛亮调派任务停当,便先带领五千兵马去西城县运送粮草。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拥了过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兵,已分了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二千五百兵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于是连忙传下命令,收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每一个城门,用三十个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了鹤毛大氅,戴了丝织的头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左面的童子手捧宝剑,右面的童子手拿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军改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何就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兵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么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兵,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一个个捉住吗?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小路退走,我已叫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待迎敌。”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司马(  )    大(  )    焚香(  )     
2.在第4自然段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诸葛亮在魏兵兵临城下之际有哪两种选择?其结果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笑”时的神态,文中共描写了几次?你能根据他不同的笑推想一下他的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司马懿没有听儿子的话,放弃了攻城,这是否意味着儿子比司马懿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本文讲的故事外,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你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
7.从这篇文章中,可见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司马懿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