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小学语文 > 题目详情
生字回忆屋。(写一写,对的是)
 tǔ     gè     xià    shàng
         

A、土;个;下;上
B、土;个;上;下
C、士;个;下;上
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重庆市小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的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细心、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害怕、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居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别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   
       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注释:①折腰:弯腰行礼。常指失去自尊。
          ②寒酸:穷苦人不大方的样子。     
1.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面画横线)。    
      顺便来瞅老师(chǒu   qiǔ)        留下不去的记忆(mǒ   mā)     
2.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拘谨(        )         诧异(        )    
4.文中表示“看”的词有____、____、____,除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3个(一个字的)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    
      把送礼者拒之门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怕鸡蛋被挤破:                                                                    
6.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7.从文中找出一个既有语言义有动作描写的句子,抄在下面。
                                                                                                    
8.请概括文中“我”亲身经历的两件事。    
                                                                                                                                                  
9.读了这篇文章,你对“收礼”有什么样的看法,请写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她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____    ____    ____
    愿    立
2.根据词语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A.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
B.由于激动或悲伤,眼泪充满了眼眶。(    )
3.造句。
无论……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表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来的书,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2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  )
(2)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  )
2.本文写了鲁迅小时候爱_________,爱_________,爱_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用“_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用“~~”画出本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4.仔细阅读全文,说一说鲁迅是如何爱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海淀小学AB卷  五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并作答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  察)干眼泪,(在  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  像)是个刚ji4ng qi2ng)的孩子啊!那一回,侦(擦  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擦  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k4n k1n)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  )敌占区,(  )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  )钻进屋里,(  )老王身上的绳索,(  )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  )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  )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  妈妈  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小金花  你是多么刚强呀  可是今天  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  你怎么落泪了呢

1.联系上下文,把加粗字不适当的音节划去。

2.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字。

3.按原文填空。

4.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5.下面有三道问题,在每个问题后面有三个可供选择的答案,其中仅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正确的在(  )内打“√”。

(1)小金花那么刚强,可送别志愿军时,连歌也唱不出来,而且流泪了。是因为:

①和志愿军叔叔是一家人,今天却要分别了,心里难过。(  )

②不爱唱《捣米谣》。(  )

③为妈妈的牺牲而悲痛。(  )

(2)本片断中,回忆了一件事:为了救侦察员老王,小金花跟妈妈冒着生命危险,混进敌占区,救出了老王,妈妈却牺牲了。这时,小金花把悲痛化为替妈妈报仇的决心,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

①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  )

②小金花的妈妈舍己救人。(  )

③朝鲜儿童对志愿军叔叔的深厚情谊。(  )

(3)孩子最亲的是妈妈。当小金花的妈妈为志愿军牺牲时,小金花却没有哭,她把悲痛化作对敌人的仇恨。朗读这部分时,要用什么感情?

①伤心难过。(  )

②悲愤交加。(  )

③无比仇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些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书回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一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书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填空组词。
受( )匪( )  ( )寐( )求  浩( )烟( )  经( )不( )
2.填空。
  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书看作宝贝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精神。
3.请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4.读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理解。
(1)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鲁迅先生生活清贫,家里的藏书是他最宝贵的财产。
B.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
(2)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表明(  )
A.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B.鲁迅先生读过的书深奥难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妹妹扮演的角色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因为我的角色!”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道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演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摇尾地跑进客厅,她坐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1.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下表。

时间

报名时

定角色那天

排练时

排练归来

神情态度

热情万丈

 

很投入

2.诵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 
                                                                                                                                                      
3.第5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最后一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画线词“主角”有何含义?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 指怎样的人生态度?     
                                                                                                                                                      
5.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 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雨果的信

——谴责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法]维克多·雨果

  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成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圆。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圆。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致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还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国宝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解释“赞誉”一词在下列句中的具体含义。

①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治人者”指谁?“治于人者”又指谁?如何理解这句话?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以及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请你说说这封信写于哪一年?

4)“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如何理解这里的“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它也和中国一样遭受侵略吗?

5)文章是以谴责侵略者罪行为主旨的,但却在第3段用蘸满激情的笔触描写和赞美了圆明园的美妙与高超,这样行文有什么效果?

6)圆明园曾是中国的骄傲,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今天,当你站在圆明园遗址前,你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雨果的信

——谴责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法]维克多·雨果

  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成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圆。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圆。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致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还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国宝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解释“赞誉”一词在下列句中的具体含义。

①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治人者”指谁?“治于人者”又指谁?如何理解这句话?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以及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请你说说这封信写于哪一年?

4)“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如何理解这里的“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它也和中国一样遭受侵略吗?

5)文章是以谴责侵略者罪行为主旨的,但却在第3段用蘸满激情的笔触描写和赞美了圆明园的美妙与高超,这样行文有什么效果?

6)圆明园曾是中国的骄傲,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今天,当你站在圆明园遗址前,你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