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
A.第一联中首句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用比喻突出了守军披 坚执锐,严阵以待的高昂士气。 B.第二联的两句直接描写了敌我双方短兵相接的厮杀场面:号角声响彻云霄,战火像胭脂一样染红了天 空,战斗一直延续到深夜。 C.第三联写救援军队夜袭敌营的情景。“易水”一词不仅表明了交战的地点,更让人联想起荆轲“风萧 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言壮语。 D.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出色彩丰富多变的画面,来表现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 特的意境,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
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
8.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本诗描绘了夏夜南亭纳凉的愉悦,抒发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 |
B.前四句叙述余晖西落、池月东升的夏夜,诗人解散头发,打开窗户,在幽静宽敞之处躺卧着乘凉。 |
C.五六两句,从嗅觉与听觉的角度写纳凉所得的爽快感受,阵阵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滴滴露水发出清脆的声响。 |
D.后四句写夏夜南亭纳凉的遗憾与内心的苦楚。想弹琴,没有知音来欣赏。良宵美景,老朋友辛大却整夜不来共享。 |
A.起首两句,写日落月升,写得很有动感,尤其是“忽”“渐”两字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
B.三、四两句中的“散”“闲”两字,是顺手拈来的词语,不含言外之意。 |
C.七、八两句,巧妙地镶入钟子期与俞伯牙之间“高山流水”的典故。暗示诗人与朋友辛大之间的知音关系。 |
D.结尾两句交代作诗缘由,抒发了对辛大的怀念之情,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①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②。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释】
①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②园公: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是说: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B.第二句是说: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第三句是说:瞧,那边短篱旁,娇嫩的海棠,居然毫不吝惜自己鲜红的花朵。
D.第四句是说:海棠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灿烂地开放着。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头两句的“风”“寒”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寒。
B.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画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
C.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
D.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柳州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