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分析:“托”字表明美籍华人对枣核的珍爱之情,更能体现她的思乡之切。
B.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
     分析:“一……就……”一词表明二者联系紧密,更体现了美籍华人身在异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C.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分析:“劈头”一词表现了美籍华人急于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思乡之情。
D.“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分析:“一块块亲手挑选”表明美籍华人认真的态度,惟恐上当受骗。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她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分析:“托”字表明美籍华人对枣核的珍爱之情,更能体现她的思乡之切。
B.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
     分析:“一……就……”一词表明二者联系紧密,更体现了美籍华人身在异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C.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分析:“劈头”一词表现了美籍华人急于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思乡之情。
D.“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分析:“一块块亲手挑选”表明美籍华人认真的态度,惟恐上当受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根据近年治沙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
A.植树种草     
B.草皮和灌木的作用     
C.植物与水分      
D.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
2.在抵御沙丘的进攻中,草皮和灌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可以成活的依据是什么? 
                                                                                                                                                               
4.对文中加横线的四个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部分”说明已经取得了成功,可以据此推广治理沙丘的经验。 
B.“过度”一词删去不影响语意,还可以强调保护草皮和灌木的重要性。 
C.“一般”起限制作用,表明还有意外的情况。 
D.“逐渐”表明沙丘里的水分含量与沙丘的深度成正比。
5.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
A.举例子 列数据      
B.下定义 列数据     
C.举例子 作比较     
D.打比方 举例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广西南宁三中初三下期二模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庆幼聪敏,有器重。博涉群书,不治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庆疑之。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饮酒,于占对闲:空闲
B.年十三,因书暴:晒
C.卿钥置何处恒:经常
D.郡县察按:追究,查办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①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②言毕,令笞杀之
③沙门乃真盗耳             ④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⑤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⑥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A.①②④B.②③⑤C.④⑤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5分)
译文:                                                                             
(2)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5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可以调              素:白色

B.可爱者甚               蕃:多

C.陶后有闻               鲜:少

D.乎众矣                 宜:应该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仙名                 闭之,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B. 何陋有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濯清涟不妖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D. 同予者人                 此遽不为祸乎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先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个人们公认的道理作类比,引出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陋室铭》描写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环境清幽宁静,再以“谈笑”四句写生活情趣高雅,最后,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C.《爱莲说》对莲的描写,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渗透了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最后总括全文主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爱莲说》全文自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无穷。

7.把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

译文: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涉猎(应当)                                    B.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好处)                            D.非吴下阿蒙(收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孰孤       曾不孀妻弱子                  B.蒙始就学                  久而

C.卿今才略   二不可得兼                     D.大兄何见事之晚       在山水之间也

1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 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3分)

译文: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知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治将恐      深:加重                       B.桓侯不      应:理睬

C.火之所及也    齐:现写作“剂”,汤药        D.使人扁鹊      索:捆绑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治将深                       B.桓侯故使人问之

香远清                           去使契丹

C.司命之所                       D. 臣是以无

予作文以记之                      战则

8.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的这篇寓言,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扁鹊见蔡桓公,主动为蔡桓公诊病,蔡桓公因不信任他而最终造成身亡的故事。

B.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腠理”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将益深”的严重警告。

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本文表现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9.请将第二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渚崖之间 涘:水边                    
B.河伯始其面目 旋:掉转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 殆:危险      
D.吾长笑于大方之家 见:看见
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的是:
[     ]
A.我谓也 何陋
B.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道百 不能称前时之
D.望洋向而叹曰  岂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设喻说明哲理。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 
B.“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都出自本文,前者本义是指因力量或条件达不到而感叹无可奈何,后者的本义是被道德修养高的人笑话。 
C.“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D.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___________(交界  交汇)处,有一个(a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___________(大概  大约)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②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___________(竟能  还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b死海不死

③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___________(估计  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万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质量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1.选文中ab两处引号的作用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词语,依次填入选文横线处。

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排列顺序是否恰当?为什么?

5.依据咸度”“密度”“人沉不下去三者的因果关系,仔细阅读第④段后填空。

因为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人不会被淹死。

6.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①②段引出死海不死的结论,其中的两个字含义迥异,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死海的特征。

B.第③段引用罗马统帅狄杜处决俘虏的传说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强死海的神奇色彩,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④段所用的四个数据都是确数,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死海的含盐量,具有科学性。

D.死海的生态特征是海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死海的本质特征是海水的浮力大。

E.选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介绍了死海的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生气)          B.不习乎(传授)

C.学而不思则(感到迷茫)      D.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      昂首观之         B.仁以己任     以丛草林   

C.择其善者从之  人不知不愠     D.松柏后凋也     诲女知

15.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语录体的散文,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C.《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D.《论语十则》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5、7、9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3、4、5、6、7、8、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两章。

16、将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将原文段中横线处填入相应的句子。(5分)

1.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2.                      ,思而不学则殆。

3.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士不可以不弘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渚崖之间 涘:水边                    
  B.河伯始其面目 旋:掉转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 殆:危险      
  D.吾长笑于大方之家 见:看见
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的是:
[     ]
      A.我谓也     何陋
      B.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道百     不能称前时之
      D.望洋向而叹曰     岂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设喻说明哲理。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
            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
      B.“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都出自本文,前者本义是指因力量或条件达不到而感叹无
            可奈何,后者的本义是被道德修养高的人笑话。
      C.“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
            河伯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D.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
             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4.把中加横线的词和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我(        )闻少仲尼之(         )而(         )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