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子中字形和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初中生活是转(shùn)即逝的,也是绚丽多姿的。
B.看到地震后学校成了一片废虚,总理声音哽(yān),老泪纵横。
C.“近乡情更(qiè),不敢问来人”,再踏上故乡的路,老兵步履蹒跚,心情复杂。
D.鸟儿在枝头歌唱,孩子在母亲身边牙牙学语,这是多么(tián)静、温馨的画面啊!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字形和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初中生活是转(shùn)即逝的,也是绚丽多姿的。
B.看到地震后学校成了一片废虚,总理声音哽(yān),老泪纵横。
C.“近乡情更(qiè),不敢问来人”,再踏上故乡的路,老兵步履蹒跚,心情复杂。
D.鸟儿在枝头歌唱,孩子在母亲身边牙牙学语,这是多么(tián)静、温馨的画面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中国人与茶
①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一种饮料,与中国文化同具悠久的历史。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以中国人为第一。
②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茶最早产于蜀地,到了三国时代,喝茶的风气已经更加普遍了。
③到了唐代,茶博士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茶的焙制及烹饮的方法,才得到完善的注释,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艺术了,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喝茶的风气,在这时达到了流行的顶点,不仅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贸易繁盛地带或通行大道上设有茶座,自不待言,       乡间墟集草市,      都有茶座的开设。这时的茶座,是单纯卖茶的地方,没有其他复杂的饮料,更没有点心之类可吃的。
④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称茶坊,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水浒传》中记述北宋时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样,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咸的牛肉茶,随客人的嗜好而供应。
⑤南宋时设在临安的茶坊,又称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异其趣。
⑥在中国,茶是民间最普通的饮料,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时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种的优异,所以产品特别有名,驰誉遐迩。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但后来茶产愈来愈多,只得个别另立名目,以资分辨。如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雨前茶、白露茶等;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湾的冻顶茶等;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碧螺春、铁观音等;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于团茶、沱茶、砖茶、块茶、梗片等,便是以制出后的形式而得名的。
⑦当春季茶树发芽时,即由茶树上采摘嫩叶,叶的尖端即称为尖,或名叫枪,分有五等。采摘时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妇女用指甲采的更为名贵。至于在秋季采的,就统称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级远不如春茶了。
⑧茶叶采摘后,马上就得进行焙制。制法不外晒干,揉团,摊开,焙烘几个阶段。制绿茶时必须先用高温把叶中的酵素杀死,以阻止它发酵,所以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可以保持茶叶天然翠绿的色泽。至于红茶的制法,是把从茶树上取来的青叶,略为晒干,加以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挤出液汁,然后放着让它发酵。发酵时茶叶的绿叶素破坏了,出现红色,加以烘烤,便成红茶。在中国的安徽祁门,便是著名出产红茶的地方。
⑨茶叶之所以芬香,是因为它含有芳香油的缘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挥发,红茶在发酵后,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没有绿茶芳香,事属当然,无须多辩。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茶的种类繁多了。
(作者钱歌川,文章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茶。(4分)
【小题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
【小题3】阅读第⑥段,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②-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第③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即使……也……”。
C.茶的焙制方法可分为晒干、揉团、摊开和焙烘四个阶段。
D.红茶之所以没有绿茶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晒干,其中易挥发的芳香油消失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中国人与茶
①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一种饮料,与中国文化同具悠久的历史。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以中国人为第一。
②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茶最早产于蜀地,到了三国时代,喝茶的风气已经更加普遍了。
③到了唐代,茶博士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茶的焙制及烹饮的方法,才得到完善的注释,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艺术了,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喝茶的风气,在这时达到了流行的顶点,不仅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贸易繁盛地带或通行大道上设有茶座,自不待言,       乡间墟集草市,      都有茶座的开设。这时的茶座,是单纯卖茶的地方,没有其他复杂的饮料,更没有点心之类可吃的。
④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称茶坊,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水浒传》中记述北宋时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样,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咸的牛肉茶,随客人的嗜好而供应。
⑤南宋时设在临安的茶坊,又称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异其趣。
⑥在中国,茶是民间最普通的饮料,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时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种的优异,所以产品特别有名,驰誉遐迩。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但后来茶产愈来愈多,只得个别另立名目,以资分辨。如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雨前茶、白露茶等;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湾的冻顶茶等;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碧螺春、铁观音等;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于团茶、沱茶、砖茶、块茶、梗片等,便是以制出后的形式而得名的。
⑦当春季茶树发芽时,即由茶树上采摘嫩叶,叶的尖端即称为尖,或名叫枪,分有五等。采摘时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妇女用指甲采的更为名贵。至于在秋季采的,就统称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级远不如春茶了。
⑧茶叶采摘后,马上就得进行焙制。制法不外晒干,揉团,摊开,焙烘几个阶段。制绿茶时必须先用高温把叶中的酵素杀死,以阻止它发酵,所以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可以保持茶叶天然翠绿的色泽。至于红茶的制法,是把从茶树上取来的青叶,略为晒干,加以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挤出液汁,然后放着让它发酵。发酵时茶叶的绿叶素破坏了,出现红色,加以烘烤,便成红茶。在中国的安徽祁门,便是著名出产红茶的地方。
⑨茶叶之所以芬香,是因为它含有芳香油的缘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挥发,红茶在发酵后,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没有绿茶芳香,事属当然,无须多辩。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茶的种类繁多了。
(作者钱歌川,文章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茶。(4分)
小题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
小题3:阅读第⑥段,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②-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第③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即使……也……”。
C.茶的焙制方法可分为晒干、揉团、摊开和焙烘四个阶段。
D.红茶之所以没有绿茶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晒干,其中易挥发的芳香油消失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无坚不摧的“水刀”

华兴恒

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利用高压水射流来切割材料的技术,这种高压水射流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

②“水刀”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一般来说,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我们常用的最细的自动铅笔芯的直径还要细一些,水从出口喷出时的压强非常大,相当于在一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在如此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使被加工受冲击的的部位在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切割工件的目的。

     ,“水刀”几乎可以做到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无论是工字钢、装甲板还是防弹玻璃,都可以被“水刀”随心所欲地切削。用“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也没有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还能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水刀”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都可以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使用“水刀”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所产生的废水还可以回收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④“水刀”的应用范围广泛。由于“水刀”具有不是刀却胜于刀的特点,因此在采矿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可以用来在坚硬的岩石上打眼,还可以用来破碎岩石。在南非,工人利用“水刀”在地下几千米的金矿中切割石英岩壁上的矿块。我国有些煤矿使用了一种“水刀”采煤机,利用高压水射流的冲击力来采煤,效果非常理想。由于“水刀”切割不会产生火花,不存在使气体燃烧而发生爆炸的隐患,因此可以代替常规的爆破方式。由于“水刀”切割具有准确无误的特点,因此在制鞋工业中,用它来切割鞋片,快速又省力。它可同时切割四层泡沫塑料而不走样,还能节省10%-15%的材料。此外,“水刀”在造纸业、机械制造业以及电子工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⑤“水刀”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它将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除了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答:

14.请在第③段横线上填写一个提示该段主要内容的句子。(2分)

答:

1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选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高压水射流的相关知识。

B.“‘水刀’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几乎都可以被水带走”一句中,“几乎”一词说明了“水刀”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多数都被水带走了,但不是全部被带走,该词用在此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水流速度猛然增加,压力骤然减小,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D.“水刀”的应用范围广泛,在造纸业、机械制造业以及电子工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6.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水刀”可能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应用的原因。(说出三点即可)(3分)

【材料】日本东京大学和北海道大学的科学家曾用“水刀”在家兔身上做实验,结果表明,它可以用于肝、肾和其它器官的手术。虽然动物实验距人体应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用“水刀”为病人做手术也并不是不可以实现的。现在,加拿大的医生就常用类似“水刀”的工具做骨切开手术,效果很好。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无坚不摧的“水刀”

华兴恒

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利用高压水射流来切割材料的技术,这种高压水射流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

②“水刀”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一般来说,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我们常用的最细的自动铅笔芯的直径还要细一些,水从出口喷出时的压强非常大,相当于在一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在如此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使被加工受冲击的的部位在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切割工件的目的。

     ,“水刀”几乎可以做到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无论是工字钢、装甲板还是防弹玻璃,都可以被“水刀”随心所欲地切削。用“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也没有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还能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水刀”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都可以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使用“水刀”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所产生的废水还可以回收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④“水刀”的应用范围广泛。由于“水刀”具有不是刀却胜于刀的特点,因此在采矿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可以用来在坚硬的岩石上打眼,还可以用来破碎岩石。在南非,工人利用“水刀”在地下几千米的金矿中切割石英岩壁上的矿块。我国有些煤矿使用了一种“水刀”采煤机,利用高压水射流的冲击力来采煤,效果非常理想。由于“水刀”切割不会产生火花,不存在使气体燃烧而发生爆炸的隐患,因此可以代替常规的爆破方式。由于“水刀”切割具有准确无误的特点,因此在制鞋工业中,用它来切割鞋片,快速又省力。它可同时切割四层泡沫塑料而不走样,还能节省10%-15%的材料。此外,“水刀”在造纸业、机械制造业以及电子工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⑤“水刀”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它将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除了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答:

14.请在第③段横线上填写一个提示该段主要内容的句子。(2分)

答:

1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选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高压水射流的相关知识。

B.“‘水刀’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几乎都可以被水带走”一句中,“几乎”一词说明了“水刀”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多数都被水带走了,但不是全部被带走,该词用在此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水流速度猛然增加,压力骤然减小,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D.“水刀”的应用范围广泛,在造纸业、机械制造业以及电子工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6.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水刀”可能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应用的原因。(说出三点即可)(3分)

【材料】日本东京大学和北海道大学的科学家曾用“水刀”在家兔身上做实验,结果表明,它可以用于肝、肾和其它器官的手术。虽然动物实验距人体应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用“水刀”为病人做手术也并不是不可以实现的。现在,加拿大的医生就常用类似“水刀”的工具做骨切开手术,效果很好。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冬日抒情
  ①冬天是透明的。
  ②透过稀疏的树枝可以看到湖上的冰雪,看到远山和村庄,看到像蚂蚁那么小的一串行人。冬天就像它结成的冰那样透明。像X射线可以透视人体的骨骼,冬天可以使人透视宇宙的心脏。
  ③冬天使人清醒。
  ④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海外游子的故事,他是个音乐家,多年前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去了新加坡,后来担任了一个乐队的第一提琴手,并把家属接了去。以后他每年冬天都要独自回国一次,他说就是为了要呼吸一下祖国的冬天的凉气,那使他浑身舒适、头脑清醒的凉气。
  ⑤因此我也想到南国的冬天,去年此时我正在广州,在那满是绿叶覆盖的丛林中,我发现有一种无叶的树,枯树上面开出火红的花,而那花朵是由一串像尖尖的红辣椒似的花瓣组成的。我惊喜地向本地人打听,原来它叫象牙红,只在春节前后才有红花,过了严冬就长满树叶了。过去在诗画中都未见过象牙红,最近出版的诗集《龙胆紫集》,是李锐同志在秦城监狱中用龙胆紫药水写成的,赵朴初同志读后赠作者一首词中,有一联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血凝龙胆紫,花发象牙红。
  ⑥巧妙还不在于对仗工整,如果你能看到那高大的扭曲伸展的枯枝上开出火红花朵(其实不是花朵,可能是果实)的象牙红树的形象,你就更能体会“花发”和“血凝”的对立和联系了。
  ⑦冬天的水仙也是很美的,然而它的性格和象牙红恰好相反,它必须在温室中,必须不多不少的水分和阳光,才能保持冰肌雪骨,像凌波仙子那样亭亭玉立。在很短的生命中,一旦失去照顾便萎谢了。
  ⑧水仙开过,冬天就快要过去了。湖边的冰开始解冻了,老于经验的人却知道湖中心的冰有二尺多厚,一时化不了。可岸边的已闪着水光,看不清哪里是结实的冰,哪里是薄冰上飘着水,要走到湖中心,必须先从岸边走起。孩子们被吸引着比试履薄冰的胆量,冰上发出“咔吱”“咔吱”的响声,一个,两个,三个……走过去,发出胜利的笑声。
  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诗几十年来不断被人引用,无非是象征着希望,然而,自然的规律,时间的循序是必然的,人间的规律虽也有必然性,却可迟可早。在这透明的冬天里,人们可以用清醒的头脑,认清脚下的路,但还是一步一步地走,躺着不动或再走弯路,都会推迟希望的实现。
1.第⑦段中象牙红与水仙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这一点通过“_________”字表现出来;两者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两点:象牙红__________,水仙________;象牙红__________,水仙________。
2.描写季节景色,因景抒情,情寓其中,这是写景散文的常用笔法,《冬日抒情》却另辟蹊径,文章没有捕捉冬日的有代表性的景物一一展现,而是撷取与“_________”有关的人、事、物巧加连缀,表达一种凝重而深邃的思想:严酷的冬天是考验人的季节,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没有用比喻手法的是( )
A.冬天是透明的。
B.那花朵是由一串像尖尖的红辣椒似的花瓣组成的。
C.才能保持冰肌雪骨,像凌波仙子那样亭亭玉立。
D.冬天就像它结成的冰那样透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血凝龙胆紫,花发象牙红”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运用对比修辞格,褒贬分明。
B.第四段对那位音乐家离国去新加坡的做法委婉进行了批评。
C.第七段对水仙的描写先褒后贬,作者的主导倾向是贬。
D.第八段,写孩子们试着履薄冰,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活泼可爱和不怕险阻。 
5.下列对末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名言只能用于大自然,不能用于人类社会。
B.人类社会之春的到来虽然是必然的,但时间是可迟可早。
C.“躺着不动或再走弯路”会延误春天到来的进程。
D.这一段与开头四段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缜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毛泽东词二首》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比较阅读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乙]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揣摩品味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雪(形象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莽莽(运用叠音,读起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描绘北国的壮丽景象,蕴涵着磅礴的气象)

C.北风地百草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D.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2.乙文中的下列诗句与甲文写景视觉角度相近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划线的四个句子赏析不够恰切的一句是()

A.第①句赋予雪中的高原以动态的美感,犹如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或舒展柔美,或奔腾壮烈,显出奔放活泼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B.第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特别艳丽多姿。作者调配了两种反差很大的色彩,点染修饰,显得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了青春气息。

C.第③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飞雪之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犹如梨花盛开的奇异景象。“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出了诗人对边塞奇景既好奇又留恋的真情实感。

D.第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色,用“愁”“惨”修饰形容,感情色彩十分强烈,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苏教版(新课标) 七年级(上册)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上帝住在一个老妇人的篮子里

  我在中学读书的日子距今已有好多好多年了,但当时所做的一次作业却永远留在我脑海深处。那回,我们班被布置去写写某个70岁以上的人,为此,我决定去拜访一家护理院。

  我先到办公室,解释了我的任务,那儿的负责人告诉我可到6号房去。

  透过敞开的门我看到,这间屋子里有一张床、一把椅子,墙上还挂着一幅画,画上是一枝玫瑰。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坐在椅子里,正专心地编织着什么。

  我敲了敲门,她抬头四转寻找,并眯起眼问:谁?

  我被布置写一篇有关老年人的文章作为学校作业。我紧张地说明。

  请进,她停止编织并拍了拍床,坐这儿。

  我坐下了,这老妇人又回到了她的编织工作中去。

  您在织什么?我问。

  上帝在我的篮子里。她回答。

  我稍稍提高了点儿说话的声音:您在织什么东西?

  她再次停下手,看着我微笑着回答:上帝在我的篮子里。

  我环顾了一下整个房间,然后将目光钻到她装绒线和织物的竹篮里,试图能窥见一点上帝的影踪。

  噢,是的,他就在那儿,她说,我一直祈祷他来,他就来了。

  老妇人重又回到她的编织工作中去,再也不说任何一句话。最后,我谢过她并离开了。

  你对她有什么想法?护理院负责人问。

  她说上帝在她的编织篮里,我说,我想她有点疯疯癫癫。

  她过去确实疯疯癫癫——当她第一次来这儿时,负责人说,她丈夫死了,也没孩子相伴,她很孤独。我建议她祈祷以求内心的平和,她便这么做了。

  几个月之后,一位护理员教会了她怎样编织。接下去,在6个月内,她不停地为每个人织袜子。圣诞节期间她卖掉了价值超过1000美元的袜子、毛线衫和毯子。

  她甚至作为志愿者到附近小学去教编织课。她成了这一带最有名气的人。

  现在怎么样?我问。

  噢,现在她已经90岁了,而且病体虚弱,但她还能编织,她的心境也很平和。她每开口就只说一句话:上帝在我的篮子里。

  从护理院回来的数星期后,我收到一只包裹,里面是一件漂亮的褐色毛线衫,恰好合我的尺寸。当中还夹了一张纸条,是护理院负责人写来的:

  亲爱的克里斯托弗:你在这里见过的那位老妇人要求我们把这件礼物送给你。她想你也许会喜欢有上帝的一片心意来替你保暖。

  她在3天前死了。她死时非常快乐。

  看着看着,我的眼眶湿润了。

(摘自《上海译报》,谢巧珍译)

(1)

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故事情节:

为完成作业,拜访护理院——________——听负责人介绍,了解老妇人境况——________

(2)

文中说“我在中学读书的日子距今已有好多好多年了,但当时所做的一次作业却永远留在我脑海深处。”为何“永远留在我脑海深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因为他拜访的老妇人不停地专心编织线衣奉献爱心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的心灵。

B.

这次特殊的作业让“我”明白了:富有爱心,能让人得到真正、长久的平和与快乐。

C.

因为老妇人相赠的“带着上帝的一片心意”、保暖又漂亮的绒线衫,“我”一直穿着。

D.

这次中学时期的作业给“我”的人生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伴随了我“好多好多年”。

(3)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试图寻找老妇人当时所说的“上帝”的情态。

B.

“环顾”“窥”字表明“我”难以理解老妇人反复说的“上帝在我的篮子里”这句话。

C.

“上帝”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的这些反应表明了作者对老妇人精神状况的担忧。

D.

这句话为下文“我”一时误解老妇人——“我想她有点疯疯癫癫”作了巧妙的铺垫。

(4)

第17到25段中,哪些细节表明老妇人由“疯疯癫癫”变得“心境平和”?

________

(5)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