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找出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诗,从文学角度看,诗、词、曲都是诗歌;从形式上看,有古体诗、近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在三要素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主要的要素。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而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D.雨果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其中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父,《巴黎圣母院》就是他的作品。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找出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诗,从文学角度看,诗、词、曲都是诗歌;从形式上看,有古体诗、近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在三要素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主要的要素。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而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D.雨果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其中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他的作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找出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诗,从文学角度看,诗、词、曲都是诗歌;从形式上看,有古体诗、近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在三要素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主要的要素。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而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D.雨果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其中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父,《巴黎圣母院》就是他的作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三语文 语文出版社(新课标) 语文版 题型:048

[甲]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甲]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郎州后写的一首________;[乙]是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写的一首________,它是散曲的一种,散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因此,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可把它们称作________。

(2)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乙]诗中的景象。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4)

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

A.

[甲]诗一、二句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表露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B.

[乙]诗将枯藤、老树、昏鸦等肃杀的秋景与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安适的景象纳入同一画面,更烘托出天涯沦落之人的妻苦之情。

C.

[乙]诗悲秋是因为作者只看到秋天肃杀之景,而[甲]诗颂秋是因为他喜欢秋天的壮阔景色。

D.

朗读时,[甲]诗后三句应愈来愈高亢,[乙]诗后两句愈来愈低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九年级  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愉  快

周国平

  (1)读了大半辈子的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2)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即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3)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书好。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读诗、小说、散文。哪怕是专家们同声赞扬的名著,如果你不感兴趣,便与你无干。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相反,据我所见,凡是真正把读书当做享受的人,往往能够直抒己见。譬如说,蒙田就敢于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西塞罗的著作冗长拖沓,坦然承认自己欣赏不了;博尔赫斯甚至把弥尔顿的《失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称做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著作,宣布乔伊斯作品的费解是作者的失败。这两位都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无人能够怀疑。我们当然不必赞同他们对于哪些具体作品的意见,我只是想藉此说明,以读书为乐的人必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而且对此心中坦荡、不屑讳言。

  (5)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使他们视读书为一件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围绕着中心论点,作者从三方面展开论证,请找出或提炼文章中的三个分论点: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试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语境,明确第(4)段画线的句子意在告诉读者

[  ]

A.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是得到世人的承认的。

B.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对文章中作家、作品的评价是具有权威性的,是不容怀疑的。

C.无人怀疑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但他们对文章中作家、作品的评价也带有主观性,也是一家之言。

D.无人怀疑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但他们对于名家名著敢于直抒己见,不人云亦云,这正显示出他们出于性情的读书态度。

4.下列哪一项为本文没有用到的论证方法

[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5.第(5)段中画线句子表现的内容可以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来概括,请选出

[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4题。

树梢上的心                             张承志

在觉得陷入了污水坑般的生存时,人会竭力地向音乐求救。的确这也许是非常有效的一着,纯净的音乐扫荡了满耳的污声秽气,人度过了艰难的一刻。

这样的体验应该告诉你。

那一天我独自一人,从晨起到晚间沉默了一整天。但是我的内心却经历了黑白分明宛似两极的体验。一极是难以形容的恶心,另一极是丰满的感动。两者都是因为读了一篇关于天山的文字。

我不告诉你那令人作呕的篇什是什么了,反正你也每天都被这些无耻的文字包围;在我的书里我只写美好的一极。

读了我的一位哈萨克朋友写的,关于哈萨克诗人恰克里姆的介绍,那天一整个下午我欲哭无泪。忍受不住,不能控制地翻箱倒柜,找出了听说根据恰克里姆的诗谱成的歌曲《心》,把它塞进音响。

纯美的女声充盈着一方空间。那是一个健康的文化,从遥远的天山诉说,句句排比而来。每个连句都在结尾高昂,挑出一声呼喊:心。

这首歌问了一个在道理和伦理的极限上的问题——有个年轻骑手,他被爱情俘虏,愿为美女献出一切。而美女的条件是绝对的:那么,把你母亲的心拿来。

尽管他在边缘上被折磨得痛苦不堪,但是他做了!他抱着那鲜血淋漓的心,飞一样地驰向情人。疾驰中不留神,马失前蹄,他摔下鞍来,一颗心被抛了出去。

当他正挣扎着的时候,突然听见那颗心在唤他,原来母亲的心正挂在梢头,责备不知小心的莽撞儿子。

唉,小宝贝,我的孩子

摔成了那样,是你不好

我说不出这两句词给我的刺激。

我只能说,掠过心头的疼痛和浸过心头的温柔,都丝丝清晰。

你问结论么?和你一样我也在思索。但是无疑他们的命题浩大而庄严,一种健康,使我们羡慕。所以我说,用这样的音乐洗涤,是一个简便的办法。上午那股恶心,因世论的丧失正义和不顾事实而带来的不快,被一荡而尽。像一座青吉斯山矗立在绵延的天山山系中间一样,恰克里姆一如他的诗,将在天山中永恒。

就这样,整整一晚,次日晨起伊始,我沉浸在东不拉伴奏和清晰的女声诉说中,心中默默充盈着感激。人生中无论遭逢什么,只要有这样的音乐陪伴,就应该说,我赞美造化,回赐已经足够。

还是在年轻的时候,当我还在蒙古草原牧羊,我就懂得了“心”这个词。我的神经随时等着飘渺的呼唤声,虽然没有目击梢头挂着的一片心,但我不能假装,说自己没听见那声呼唤。心,连同那声对准我呼喊的“小宝贝”,使我年复一年,跟着黯淡的恰克里姆,迎着掠过的剑影刀光。

报刊上泛滥着代谢的文字,像暴雨后的垃圾场。蚊蝇在街角狂欢,一边唱起了民俗的猎奇,一角拥挤着探险的表演。忽而是下水道的报告,忽而是狂欢节的转播。

——而松林的树梢上,那片母亲的心一直淋漓地挂着。

其实关于天山,文学迎接的审判将是简单的——那颗树梢上的心将宽恕一切。哪怕对最下流的动作,母亲的心里只有悲悯。

梢头上那颗心高高地照耀着,她传授我爱的武器。

是的,作为一名作家,我与你们非常之不同。因为我提着笔时,不仅视野中总是浮现出“母亲”的那颗心,而且耳际还总是听见那声深沉的“小宝贝”。                    (有删改)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合理的一项是                               (    )

A.文章陈述了从晨起到整个下午到晚间到次日晨起伊始的一段心情变化,这段心情依次是恶心、感动、感激、充满悲悯情怀。

B.《心》叙说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年轻的骑手在美女与母亲之间选择了美女,挖下了母亲的心,最后他为此痛苦万分。

C.《心》洗涤了作者的心灵,内心的鄙俗气因之荡然无存,他懂得了爱,获得了爱的武器。

D.文中插叙蒙古草原牧羊的经历,起突出主题的作用,强调“母亲”的心具有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

14.第一段划线句“纯净的音乐扫荡了满耳的污声秽气”,其中“纯净”二字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这样的音乐会“扫荡满耳的污声秽气”?请结合全文内容,做出分析解答。(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 语文出版社(新课标) 语文版 题型:048

《岳阳楼记》选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崖;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这篇散文中有些句子现在已经成为了成语,请将这些成语写在下面。(至少3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三、四自然段具体表现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________,喜________

(4)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了“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句子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感极而/悲者矣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天/接/云涛/连/晓雾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

文中二、三、四段共有五个别字,请找出其中四个改在下边。

答:(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段写景的顺序,从时间上看是:________;从空间上看是:________

(8)

文中用“________”一句描写微波荡漾的月光;用“________”一句描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9)

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10)

岳阳楼有一名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有一与“忧乐”相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1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矛盾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下面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诗兴不做    
B.仰之弥高   
C.锲而不舍    
D.群蚁排衙
2.下面句中加粗词语与“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句中的“消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吃不洁食物,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B.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等。   
C.要真正消化这些知识,需要经过认真思考。   
D.营养专家说:青少年长期消化不良,会导致体质下降。
3.能概括选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   
B.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D.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4.选文引用了杜甫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诗人大多不注重仪表的修饰。   
B.以杜甫的例子衬托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勤奋精神。   
C.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诗人满怀愁绪,无心料理自己的生活。   
D.作者特别推崇杜甫晚年勤奋学习的精神。
5.“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6.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描写的语言不仅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B.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C.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D.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桥之美》的节选文字,完成5~7题。 

①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②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臵。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③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5.第②段列举了画家眼中的桥之美,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开阔疏朗的特别感受。

 B.桥之美,美在细弱的柳枝与坚硬的石桥创造出阴柔与阳刚不同的景致。 

C.桥之美,美在宽阔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 

D.桥之美,美在风雨桥与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的人们共同构成的和谐图景。 

6.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往往”一词在选文中出现了五次之多,从这一点可以说本文具备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的特点。 

B.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既有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又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C.选文先总说画家对桥欣赏的着重点,然后举例分说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式作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D.第③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桥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感。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一方面着力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另一方面又以画家的眼光,发掘桥在 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B.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卧龙一般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就具有了生命。 

C.为了找到作画、拍摄的理想位置,画家和摄影师们有时在风景宜人的风雨桥上不顾激流飞瀑展开一番互不相让的争斗。 21世纪教育网

D.正因为有山岩、树丛、急流、行人等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才使得原本孤立的桥具备了独特的生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3.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3分)

4.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4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小题3: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4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