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水平。 B、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C、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当英语教师。 D、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忆与欧阳公戏语(12分)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1.与“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悍吏之来吾乡 |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牙,在被舵工汗水浸渍的地方,刮粉末,杂入丹砂、茯神之类来治疗。 |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
D.作者乘船离开颍州地界,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医问其得疾之由 ②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③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 ④聊复识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2)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忆与欧阳公戏语(12分)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1.与“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悍吏之来吾乡 |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牙,在被舵工汗水浸渍的地方,刮粉末,杂入丹砂、茯神之类来治疗。 |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
D.作者乘船离开颍州地界,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医问其得疾之由 ②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③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 ④聊复识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2)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华仕初中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忆与欧阳公戏语(12分)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小题1】与“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悍吏之来吾乡 |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牙,在被舵工汗水浸渍的地方,刮粉末,杂入丹砂、茯神之类来治疗。 |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
D.作者乘船离开颍州地界,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华仕初中2012届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中考版 贵州专用 2009-2010学年 第51期 总第207期 贵州中考版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 语文版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记叙:“二十以来,昼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这里引申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富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明代的伟大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勤奋工作了大半生。清代以画竹闻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
“四十年来画竹枝,
昼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丙)①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②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③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④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⑤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⑥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说的这个道理。⑦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五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⑧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⑨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上文段甲中,
狄更斯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尔扎克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文段乙“间又课诗”的“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判断对诗句理解的正误:
①“四十年来画竹枝”,直言画家刻苦学习画竹,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
( )
②“昼间挥写夜间思”,写画家四十年来白天不倦地画竹,夜间又勤于思考,毫不懈怠。
( )
③“冗繁削尽留清瘦”,是一句双关语。一方面通过字面表现作者在四十年的勤学苦练中,终于透过冗繁的竹枝竹叶,删繁就简,领悟到了竹子所独有的“清瘦”风格,因而深得画竹的要领,画一枝一叶可尽现竹子的千种风韵,万般情态。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刻苦学画的真实写照,四十年的艰辛使画竹的人如同画上的竹一样,磨炼得心自清高体自瘦。
( )
④“画到生时是熟时”,表达了画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沉溺于成就,极力突破旧的境界,对艺术造诣永无止境的追求。
( )
(4)全诗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①上文段①,作者引用了世界文学巨匠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的两段话,说明在科学领域与文学艺术领域一样:“才能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②巴尔扎克的话强调指出“艺术的法则”是“不息的劳动。”说明劳动对艺术,犹如劳动对于生存、对于生命一样具有最根本的决定意义。
( )
③上文段②,在写到唐代诗歌时,作者引述了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段自我写照的文字,昼夜发奋,终生刻苦,于诗、书、赋又无一疏漏,无一偏废,以至贫病交加,未老先衰。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天才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④在写到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情形时,作者用十六个字作了高度概括:“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充分体现了才能来自于辛劳勤奋,成功来自于勇敢坚定。
( )
(6)上面文段从论证方式来说,属于________;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7)上面文段①②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事实来作为论据,又恰当地引用名人格言、自叙和诗句为据,用来证明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8)对上文段丙的层次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写出上文段丙各层的层意句。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文段丙再次引用名人名言和马克思的动人事迹,论证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一课一练 开明 初三(上下)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记叙:“二十以来,昼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这里引申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富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明代的伟大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勤奋工作了大半生。清代以画竹闻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
“四十年来画竹枝,
昼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丙)①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②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③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④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⑤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⑥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说的这个道理。⑦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五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⑧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⑨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上文段甲中,
狄更斯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尔扎克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文段乙“间又课诗”的“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判断对诗句理解的正误:
①“四十年来画竹枝”,直言画家刻苦学习画竹,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
( )
②“昼间挥写夜间思”,写画家四十年来白天不倦地画竹,夜间又勤于思考,毫不懈怠。
( )
③“冗繁削尽留清瘦”,是一句双关语。一方面通过字面表现作者在四十年的勤学苦练中,终于透过冗繁的竹枝竹叶,删繁就简,领悟到了竹子所独有的“清瘦”风格,因而深得画竹的要领,画一枝一叶可尽现竹子的千种风韵,万般情态。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刻苦学画的真实写照,四十年的艰辛使画竹的人如同画上的竹一样,磨炼得心自清高体自瘦。
( )
④“画到生时是熟时”,表达了画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沉溺于成就,极力突破旧的境界,对艺术造诣永无止境的追求。
( )
4.全诗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①上文段①,作者引用了世界文学巨匠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的两段话,说明在科学领域与文学艺术领域一样:“才能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②巴尔扎克的话强调指出“艺术的法则”是“不息的劳动。”说明劳动对艺术,犹如劳动对于生存、对于生命一样具有最根本的决定意义。
( )
③上文段②,在写到唐代诗歌时,作者引述了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段自我写照的文字,昼夜发奋,终生刻苦,于诗、书、赋又无一疏漏,无一偏废,以至贫病交加,未老先衰。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天才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④在写到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情形时,作者用十六个字作了高度概括:“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充分体现了才能来自于辛劳勤奋,成功来自于勇敢坚定。
( )
6.上面文段从论证方式来说,属于________;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7.上面文段①②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事实来作为论据,又恰当地引用名人格言、自叙和诗句为据,用来证明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8.对上文段丙的层次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写出上文段丙各层的层意句。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文段丙再次引用名人名言和马克思的动人事迹,论证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