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下面句子与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恼销金兽。
B.何处望神洲?满眼风光北固楼。
C.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D.吏禄三百担,岁晏有余粮。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多选题

选出下面句子与课文完全一致的两项

[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B.何处望神洲?满眼风光北固楼。
C.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D.吏禄三百担,岁晏有余粮。
E.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F.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东阿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唐雎不辱使命》内容,回答文后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

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

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

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

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

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布衣之怒,亦免冠跣,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之地存者,以有先生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寒暑节,始一反焉

D.将尉醉,广数言欲亡

以君为长者,不错意也

2.选择下列句子的恰当译文,把字母填入括号内(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A.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B.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C.秦王变了脸色,长时间跪着向唐雎道歉。

D.秦王的脸色表现屈服,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3.下列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

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B.秦王初见唐雎时,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的, 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C.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D.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最后的“长跪而谢之”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武功高强,有以武力制敌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东阿县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唐雎不辱使命》内容,回答文后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

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

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

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

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

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布衣之怒,亦免冠跣,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之地存者,以有先生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寒暑节,始一反焉

D.将尉醉,广数言欲亡

以君为长者,不错意也

2.选择下列句子的恰当译文,把字母填入括号内(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A.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B.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C.秦王变了脸色,长时间跪着向唐雎道歉。

D.秦王的脸色表现屈服,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3.下列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

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B.秦王初见唐雎时,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的, 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C.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D.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最后的“长跪而谢之”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武功高强,有以武力制敌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风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让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1、作者说:“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这里的“这个样的”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学好语文的一项基本功。请你从下列内容中选出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作者列举了消极的人生态度。
B、作者批评了“消磨时光”的人生态度。
C、作者批驳了虚无主义的生命观、人生观、坚持积极的生命观、人生观。
3、选文中提到的“哲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你是否赞同他们的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我”对生命的思考又是怎样的呢?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说说哪篇课文的主题与选文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摘录你认为很有哲理的一句话,让它伴随你健康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语文同步训练篇(九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课外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1.依据本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马徽再荐名士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选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段中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课内语段阅读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4.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5.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7.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重庆市万州三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作家还是梦吗?
徐 迅
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果真有沈括那样的一条“梦溪”在心灵流淌,那该能编织出多少神奇美丽的故事?那样的梦,肯定就会有庄周梦蝶版的浪漫,有《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那样爱情的绮丽。即便是淳于芬在古槐之下的“南柯一梦”,也会赋予人生以更多的意义——认识到这些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其实,作家的梦很少开始就会肩负着这种“意义”的。比如我,那时做的仅仅就是一个想当作家的梦,尽管简单、幼稚,显得虚无缥缈,却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美好。
②我生于六十年代。那时候社会上除了“八个样板戏”和《(金光大道》《艳阳天》《虹南作战史》等几本小说之外。我最早接触的文学名著就是当作批判教材的《水浒传》了。有一年,村里来了几位“知青”,在他们那里我倒是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这些书他们回城时嫌重,就一股脑儿丢给了我。记得我读小学时酷爱小人书,也喜欢“打仗”,碰到一位收藏了很多小人书的同学喜爱枪,两者取其重,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从此,我就成天陶醉在那小人书里。看了不算,还喜欢写写画画的。有次看电影《渡江侦察记》,我就嫌看了不过瘾,自己动手编起故事来,这就需要自己想象的介入。所幸的是当时我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将这件事做完。
③老师在班上很少讲到文学一一讲的都是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辞、语法……然而就在我们小学毕业那年。班主任老师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找到了一本名为《追穷寇》的书,每天放学后在课堂上念上一段。那是一个剿匪的故事,老师的行径类似于一个“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念到紧要处就戛然而止,卖个关子,说:“且听下回分解”。这样就把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脑海里充满了许多神奇的联想,似乎踏进了一个崭新的境地。到了初中,语文老师似乎也感觉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上课上得高兴时,就丢开课文,摇头晃脑地教我们一些唐诗宋词,很快,我就被吸入到一个非常美丽的语言世界,被那些陌生而神奇的东西迷住了。于是,我每天跑到老师那里抄上几首,这样积累下来,我就有了自己的《唐诗宋词选》。我煞有介事地装成个线装本,在书的前面画了李白、杜甫、屈原的像作为插图……这本书至今还在,我每每看到它,心里还会产生亲切感。
④接着,就到了一个文学创作热情异常高涨的年代。一本书可以成名,一首小诗能成为格言,一篇小说可以引起轰动,社会上、校园里,各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油印的文学报刊如雪片般漫天飞舞……我订阅了《人民文学》《十月》《青春》《青年作家》等杂志,又弄到了一本《世界文学名著目录》,按图索骥,节衣缩食地去买那些名著,然后又废寝忘食地认真读着……就这样,不停地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一一再后来,随着作品不断地在报刊上发表和介绍,当自己又成了一名文学刊物编辑时,我才真切地意识到,我曾经做的竟是一个绵长、幼稚而又艰辛的“作家梦”。
⑤时代真的是变了。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这时,我就想问“作家还是梦吗?”——一般说来,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就是一个浪漫而多梦的年华。我不知道现在的少年会不会有一个想当作家的梦,但我分明是有过的,如果说,我那时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轻狂的文学梦的话,那么现在我也没有感到懊悔。相反,我庆幸自己赶上了那个幸运而真诚的文学年代,使我萌生的所谓“作家梦”不至于在半途中破碎。就是今天,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我知道,这是我的一种真实的人生与艺术的梦在延续一一是梦在呼吸、梦在飞扬。
(作者:徐迅选自《散文》2010.11《作家还是梦吗?》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归纳“我”的作家梦得以实现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的深刻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作家还是梦吗?”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作家还是梦吗?

徐 迅

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果真有沈括那样的一条“梦溪”在心灵流淌,那该能编织出多少神奇美丽的故事?那样的梦,肯定就会有庄周梦蝶版的浪漫,有《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那样爱情的绮丽。即便是淳于芬在古槐之下的“南柯一梦”,也会赋予人生以更多的意义——认识到这些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其实,作家的梦很少开始就会肩负着这种“意义”的。比如我,那时做的仅仅就是一个想当作家的梦,尽管简单、幼稚,显得虚无缥缈,却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美好。

②我生于六十年代。那时候社会上除了“八个样板戏”和《(金光大道》《艳阳天》《虹南作战史》等几本小说之外。我最早接触的文学名著就是当作批判教材的《水浒传》了。有一年,村里来了几位“知青”,在他们那里我倒是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这些书他们回城时嫌重,就一股脑儿丢给了我。记得我读小学时酷爱小人书,也喜欢“打仗”,碰到一位收藏了很多小人书的同学喜爱枪,两者取其重,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从此,我就成天陶醉在那小人书里。看了不算,还喜欢写写画画的。有次看电影《渡江侦察记》,我就嫌看了不过瘾,自己动手编起故事来,这就需要自己想象的介入。所幸的是当时我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将这件事做完。

③老师在班上很少讲到文学一一讲的都是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辞、语法……然而就在我们小学毕业那年。班主任老师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找到了一本名为《追穷寇》的书,每天放学后在课堂上念上一段。那是一个剿匪的故事,老师的行径类似于一个“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念到紧要处就戛然而止,卖个关子,说:“且听下回分解”。这样就把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脑海里充满了许多神奇的联想,似乎踏进了一个崭新的境地。到了初中,语文老师似乎也感觉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上课上得高兴时,就丢开课文,摇头晃脑地教我们一些唐诗宋词,很快,我就被吸入到一个非常美丽的语言世界,被那些陌生而神奇的东西迷住了。于是,我每天跑到老师那里抄上几首,这样积累下来,我就有了自己的《唐诗宋词选》。我煞有介事地装成个线装本,在书的前面画了李白、杜甫、屈原的像作为插图……这本书至今还在,我每每看到它,心里还会产生亲切感。

④接着,就到了一个文学创作热情异常高涨的年代。一本书可以成名,一首小诗能成为格言,一篇小说可以引起轰动,社会上、校园里,各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油印的文学报刊如雪片般漫天飞舞……我订阅了《人民文学》《十月》《青春》《青年作家》等杂志,又弄到了一本《世界文学名著目录》,按图索骥,节衣缩食地去买那些名著,然后又废寝忘食地认真读着……就这样,不停地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一一再后来,随着作品不断地在报刊上发表和介绍,当自己又成了一名文学刊物编辑时,我才真切地意识到,我曾经做的竟是一个绵长、幼稚而又艰辛的“作家梦”。

⑤时代真的是变了。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这时,我就想问“作家还是梦吗?”——一般说来,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就是一个浪漫而多梦的年华。我不知道现在的少年会不会有一个想当作家的梦,但我分明是有过的,如果说,我那时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轻狂的文学梦的话,那么现在我也没有感到懊悔。相反,我庆幸自己赶上了那个幸运而真诚的文学年代,使我萌生的所谓“作家梦”不至于在半途中破碎。就是今天,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我知道,这是我的一种真实的人生与艺术的梦在延续一一是梦在呼吸、梦在飞扬。

(作者:徐迅选自《散文》2010.11《作家还是梦吗?》有删改)

1.阅读全文,归纳“我”的作家梦得以实现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的深刻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作家还是梦吗?”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