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   )

A、记叙 
B、描写 
C、说明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   )
(2)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
(3)(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课内篇目·精段品析】

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

②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

④“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⑤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

⑥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⑦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⑧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⑨“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了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加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最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30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第②段内容反映出长妈妈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若当时有“革命党”,阿长会不会把他们列入“长毛”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处加点的“敬意”,它们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段中画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两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对阿长感情态度的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一句话概括⑥到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对阿长的描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画儿的‘三哼经’”适合阿长的身份吗?说明阿长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么想的?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4分)

眼界与读书

赵畅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②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想一想吧,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想起了吕思勉先生的话:“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取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学问做什么?”读书亦如斯。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下面这个语段应放入原文( )之间。(3分)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使其读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A.第①段与第②段

B.第③段与第④段

C.第④段与第⑤段

D.第⑤段与第⑥段

3.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4.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选文第⑤段“斯”字指代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4分)
眼界与读书
赵畅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②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想一想吧,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想起了吕思勉先生的话:“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取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学问做什么?”读书亦如斯。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下面这个语段应放入原文( )之间。(3分)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使其读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A.第①段与第②段B.第③段与第④段
C.第④段与第⑤段D.第⑤段与第⑥段
【小题3】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小题4】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5】选文第⑤段“斯”字指代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