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意思是假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B.《礼记》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不是孔子写的。 C.《大道之行也》文末“是故”要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后要稍作停顿,“故外户而不闭”一句后停顿应稍长。整个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D.《大道之行也》骈散句交错运用,如“男有分,女有归”是骈句,“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散句。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选段开头运用对偶句,生动地描绘出老树、枯木迎来新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经过漫长等待后的惊喜之情。 |
B.选段中反复追问“时间啊,时间,你都去哪儿了呢”,强调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地思考,抒发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
C.选段中用“藏进”一词把时间人格化,运用排比句,形象地写出随着时间地悄然逝去,父母在渐渐老去的情状。 |
D.选段中把时间比作“轮回的沙漏”,形象地写出随着时光轮转,“我们”也会像父母一样老去的事实,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感慨。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镜泊湖的黄昏
熊召政
⑴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⑵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⑶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⑷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⑸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⑹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⑺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质,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⑻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⑼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⑽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⑾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选自《新民晚报》2007年10月30日)
1.黄昏是一种美丽,镜泊湖的黄昏更是充满着美丽。但文章开篇却从“黄昏有时是一种错误”说起,从表达技巧上看,这是怎样一种表达技巧?
2.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跟其它湖泊比较,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3.游览黄昏中的镜泊湖,看到了“别致的生动”。第8段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了这种“别致的生动”?
4.读第8、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句流露出阮籍对黄昏是怎样的态度?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流露出李商隐怎样的情感?
(3)阮籍和李商隐均未参透生命的禅机,本文作者参透的禅机是什么内容?
5.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文章第一段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目的,是为他们不能渗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永恒的骄傲(8分)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 (2分)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3.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广汉市九区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永恒的骄傲(8分)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小题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 (2分)
【小题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小题3】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小题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四川省广汉市九区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永恒的骄傲(8分)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 (2分)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3.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