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然操遂能克绍,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设计九年级上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下列“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上述文字出自《论语》,这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文中的“子”指的是孔子,他是____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温故而知新

5、选文中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谈到了一些至今仍然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学习方法。请试举一例,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略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三语文同步讲解与测试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改悔罢!”

  ①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②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③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早受了他的影响了。④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    )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    )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语段中第三自然段里两个括号应填:

①是

[  ]

A.表示
B.显示
C.演示
D.出示

②是

[  ]

A.正
B.恰
C.偏
D.就

2.下面对第二自然段理解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

A.日本政府对托老的这封信持不逊的态度,日本青年所持的态度是愤然,而青年们暗地里早受了他的影响,其证据是青年们也读《新约》。

B.日本政府对托老这封信持否定的态度,日本青年所持的态度是气愤,而青年们暗地里早受了他们的影响,其证据是青年们实际很喜欢托尔斯泰。

C.日本政府对托老的这封信持怀疑的态度,日本青年所持的态度是疑惑,而青年们暗地里早受了他的影响,其论据是青年们很喜欢读托尔斯泰的作品。

D.日本政府对托老的这封信持斥责他的不逊的态度,日本青年们所持的态度是愤然,而青年们暗地里早受了他的影响,其证据是匿名信也采用托氏的开头。

3.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应怎样理解

[  ]

A.鲁迅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这是宏观事实,当时的中国,在军事、经济上确实是个弱国,由于经济落后,相对来说能力就比较低,学习成绩当然要比日本的学生低。

B.这是鲁迅的谦虚的说法。就大多数来说,中国学生的成绩不如日本学生,否则中国青年也不必到日本去留学了;但由于鲁迅特别用功,人又聪明能干,因此成绩较好,然而鲁迅不因此而沾沾自喜。

C.这是鲁迅说的反话,表达了他极其愤慨的感情,是对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及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的污蔑的有力回击。

4.文中方框内应填的标点是

[  ]

A.句号
B.分号
C.逗号
D.感叹号

5.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①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

A.夸张
B.对比
C.比喻
D.反语

②这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是

[  ]

A.并列关系
B.因果关系
C.递进关系
D.转折关系

6.文中“影”的词性是

[  ]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量词

7.“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正确的理解应当是

[  ]

A.噪音干扰。
B.声调难听。
C.对日本青年狂欢行为不满。
D.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8.文中第四、五自然段中,两个“他们”是指

[  ]

A.两个都指日本“爱国青年”。

B.前一个指日本“爱国青年”,后一个指看枪毙犯人的人们,麻木的中国人。

C.前一个是指转着看的中国人,后一个指日本“爱国青年”。

D.都指麻木的中国人。

9.对“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

A.由于作者要经常看电影受刺激,所以作者决定离开仙台。

B.由于作者不断遭到侮辱,因此作者对日本人很有意见。

C.由于作者认识到国民精神的改变比有一个健全的体格更重要,所以决定弃医从文。

D.由于中国是弱国。而中国人又是低能儿,作者对继续学习失去了信心。

10.“呜呼,无法可想”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

A.揭露反动统治的黑暗,对人们备受摧残感到无比沉痛。

B.对中国人继续被蹂躏、被屠杀,感到无比愤慨。

C.慨叹人们在酒足饭饱之余,以观看同胞被枪毙为乐。

D.对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们的麻木不仁,既予以批判,又寄以同情。

11.在课堂内看时事片子的时候,最令作者痛心的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  ]

A.日本“爱国青年”的拍掌欢呼
B.日本军枪毙中国人
C.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
D.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赵丽宏《但丁的目光》一文,完成下题。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B.

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C.

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D.

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2)

文章第③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⑤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

  链接1:因为对电影的痴迷,王宝强8岁上少林寺拜师学艺,14岁只身闯荡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很多人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纷纷退却时,王宝强留了下来。他夜宿街头,啃冷馍,喝冷水,每天到片场等待……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从此成为著名的影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链接2: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大酋长家庭,却“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坚持民族解放斗争,他历经坎坷,饱受27年的牢狱之苦。1994年,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还担任过非国大主席,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1)引用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 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 (     )                
(2)必得能裨补(     )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章内容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B.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其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C.本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D.作者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严明赏罚。
4、诸葛亮在中国民间,是智慧的化身,但其根据更多的是“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传说、故事。那么在读完诸葛亮自己写就最能反映历史真相的《出师表》后,你还认同他是“智慧的化身”吗?请结合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三语文同步讲解与测试 题型:013

阅读,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①以先帝遗德②,恢弘志士之气③,不宜妄自菲薄④,引喻失义⑤,以塞忠谏之路也。

1.下列“之”的用法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这项是:

[  ]

A.恢弘志士气。
B.先帝称曰能。
C.以塞忠谏路也。
D.忠志士忘身于外者。

2.文中两个“以”的确切解释是:

[  ]

A.都是连词,前个表结果,后个表目的。

B.前个是连词,表结果,后个是介词,表目的。

C.前个是介词,表目的,后个是连词,表结果。

D.都是连词,前个表目的,有“来”的意思,后个表结果,有“以致”的意思。

(  )

3.与“以塞忠谏之路”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以光先帝遗德。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遂许先帝以驱驰。

4.为文中划线句选择正确的译句。

[  ]

A.这诚然是危急存亡的秋季啊。

B.这真正是危险的关头来到了。

C.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

D.这真是危险急迫,决定存亡的一年啊。

5.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刘禅应该:

[  ]

A.开张圣听
B.妄自菲薄
C.光先帝遗德
D.恢弘志之气。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先帝指的是刘备,“陛下”指的是刘禅。

B.作者分析蜀汉形势,先说有利条件,后说不利条件。

C.这段文字的首句起笔凝重,表达了作者痛惜先帝大业未成的感情。

D.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①以先帝遗德②,恢弘志士之气③,不宜妄自菲薄④,引喻失义⑤,以塞忠谏之路也。

(1)下列“之”的用法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这项是:

[  ]

A.恢弘志士气。

B.先帝称曰能。

C.以塞忠谏路也。

D.忠志士忘身于外者。

(2)文中两个“以”的确切解释是:

[  ]

A.都是连词,前个表结果,后个表目的。

B.前个是连词,表结果,后个是介词,表目的。

C.前个是介词,表目的,后个是连词,表结果。

D.都是连词,前个表目的,有“来”的意思,后个表结果,有“以致”的意思。

  

(3)与“以塞忠谏之路”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以光先帝遗德。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遂许先帝以驱驰。

(4)为文中划线句选择正确的译句。

[  ]

A.这诚然是危急存亡的秋季啊。

B.这真正是危险的关头来到了。

C.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

D.这真是危险急迫,决定存亡的一年啊。

(5)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刘禅应该:

[  ]

A.开张圣听

B.妄自菲薄

C.光先帝遗德

D.恢弘志之气。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先帝指的是刘备,“陛下”指的是刘禅。

B.作者分析蜀汉形势,先说有利条件,后说不利条件。

C.这段文字的首句起笔凝重,表达了作者痛惜先帝大业未成的感情。

D.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寻寨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2分)
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小题1】下列各组画框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盖追先帝之殊遇/或遇其叱咄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D.欲信大义于天下/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以”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A.不物喜,不己悲B.策之不其道
C.屠惧, 投D.属予作文记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小题4】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阐明“光先帝遗德”的重要性。
B.作者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所在。
C.回忆先帝对两汉评价的用意是借先帝的评价,忠告后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亲贤远佞。
D.在内政上亲贤臣,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在军政上亲贤臣,必能裨补却漏,有所广益。
【小题5】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军师.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请写出两例。(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2分)

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各组画框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盖追先帝之殊遇/或遇其叱咄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D.欲信大义于天下/愿陛下亲之信之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以”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A.不物喜,不己悲

B.策之不其道

C.屠惧, 投

D.属予作文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阐明“光先帝遗德”的重要性。

B.作者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所在。

C.回忆先帝对两汉评价的用意是借先帝的评价,忠告后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亲贤远佞。

D.在内政上亲贤臣,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在军政上亲贤臣,必能裨补却漏,有所广益。

5.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军师.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请写出两例。(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