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向字典鞠躬
薛景文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 把“羽扇纶巾” 的 “纶” (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拂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小题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小题2】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小题3】第③、④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 )(3分)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 | B.③④之间 | C.④⑤之间 | D.⑤⑥之间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浙江省八里店二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向字典鞠躬
薛景文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 把“羽扇纶巾” 的 “纶” (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拂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小题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小题2】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
【小题3】第③、④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 )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 | B.③④之间 | C.④⑤之间 | D.⑤⑥之间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向字典鞠躬
薛景文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 把“羽扇纶巾” 的 “纶” (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拂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
3.第③、④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 )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⑥之间
5.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 (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 (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 公布(事情的结果)。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中考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向字典鞠躬
薛景文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 把“羽扇纶巾” 的 “纶” (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拂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2.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3.第③、④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 )(3分)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 |
B.③④之间 |
C.④⑤之间 |
D.⑤⑥之间 |
5.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2分)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 (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 (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 公布(事情的结果)。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向字典鞠躬
薛景文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 把“羽扇纶巾” 的 “纶” (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拂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4、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15、第③、④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 )(3分)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⑥之间
17、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2分)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 (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 (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 公布(事情的结果)。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三思而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这样评价本文:
(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
(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练习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题型:048
站在托尔斯泰墓前,我眼前浮现出托尔斯泰生命最后的情景。
他以82岁的高龄,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毅然离家出走,病倒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几天后,在车站站长的木屋里他停止了呼吸。
人们悲痛地将他从阿斯塔波沃送回玻里亚纳。
82岁是个令人尊敬的年龄。
82岁的人是一个古稀之人。
82岁,灿烂的晚霞,托尔斯泰满可以咀嚼一生奋斗的快乐。
但是,托尔斯泰却以82岁高龄,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
托尔斯泰在临出走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中说:“我的走会使你难过,不过请你理解和相信我,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我在家中的地位已经忍无可忍了,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活……”
这个念头他已经忍了13年。13年前,他69岁。当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索妮娅,我的生活跟我的信仰不相协调,这早就使我感到痛苦。我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因此,我已经决定现在要去做我早就想做的事情出走。”
一年一年,无比激烈的心灵搏斗,无比痛苦的心路历程,他的实际生活与他倡导的平民化的巨大矛盾,终于让他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是去追求“言行一致”。他是以82岁的高龄,无比执著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他虽然没有完成,但他有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开始。
细雨中,我从思考中回来,注视矮矮的坟丘。托尔斯泰还用得着墓碑,用得着墓志铭吗?对于他来说,一切一切形式都是多余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哪一部书不是一座纪念碑?他确是生活在偏僻的图拉,埋葬在图拉,但他活在全世界每个读者的心里。
我看到过一份材料,讲托尔斯泰与诺贝尔文学奖如何失之交臂。1901年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第一年。有三部不朽巨著蜚声全球的托尔斯泰,被公认是最具实力的竞争者,但那一年,俄罗斯作家没有参与角逐,没有报名。1902年,托尔斯泰正式获得提名。他的名气也如日中天,获奖是众望所归。但瑞典科学院的评委们没有把奖授给他。原因是这些评委们认为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晚年的世界观不符合入选的标准。1903年,这个奖又授予非常敬佩托尔斯泰作品的挪威剧作家。
托尔斯泰到底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们还真有“眼光”,他们还真明白了托尔斯泰的理想和追求。他们感到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很危险,让他们恐慌。但用他们的“眼光”评出来的书,有几部可以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比美?又有多少作品并不被评委之外的读者承认!
我在托尔斯泰的故居里参观了他写作《战争与和平》的房间。那间房在整幢房子的最下层。室内两侧各有一个小窗户,光线很暗,有点像储藏室。他写作的桌椅还在。一个很平常的小木桌子。桌面大概只有三尺长、二尺宽。一把很平常的木椅子。真是想不到。正是坐着这把木椅,伏在这简陋的小桌子上,托尔斯泰以艺术形象提出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
从这间朴素、简陋的工作室,到那几乎难以辨认的墓地,让我思绪连连。托尔斯泰用他的一生去追求。托尔斯泰用他的出走、他的死,告诉我们什么叫追求。
(选自2002年11月《中华读书报》杨牧之文)
1.根据全文大意,你以为托翁晚年出走而未曾实现的愿望和理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尔斯泰到底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句,独立成段。试简要分析这样的作用和“到底”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说,本文结构行文颇为注意前后照应的话,那么,首段的“浮现”与末段哪个词语意义关联比较紧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前的练习中,引导作用多表示特指和直接引用。本文使用的引号是否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呢?如果有超出,请举例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托翁的三部名著,你是否有所阅读?假如读过,你获得的印象是怎样的?可否将故事梗概向未读过的同学传播传播?(字数在80字左右,此题可加分,5分为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语文 七年级下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度,中国儿童心目中的经典童话人物形象是小红帽、阿凡提、白雪公主、皮皮鲁和鲁西西等,他们善良、机智、勇敢、幽默。尽管也不乏巫婆、大灰狼、恶毒皇后之类的阴暗角色,但是,童书总体上是以温馨的气氛作基调的。而自J·K·罗琳将她的哈利·波特带到中国后,少儿图书市场便日见“鬼怪妖魔”大行其道,“恐怖”作品铺天盖地。《鸡皮疙瘩》《幽灵街》、“妖湖怪谈”系列、“恐怖俱乐部”系列、《吸血鬼达伦·山传奇》……
各出版社使出千般本领,从书名拟制到装帧设计,极度尽渲染之能事,以期吸引小读者的注目。
在此之前,恐怖小说在人们看来还是儿童阅读的一大禁区。只要一听到“恐怖”二字,为数不少的家长便有如遭遇洪水猛兽,他们担心吓坏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几十年前,尽管寒毛倒竖却仍要缠着大人讲鬼故事的,不也恰恰是我们自己吗?”一位在“国林风”购买《鸡皮疙瘩》系列丛书的作者R·L·斯坦有自己的对策,他提出了“安全恐怖”理论,又称之为“过山车理论”,意思就是孩子们读他的恐怖小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虽然会有惊险,但终会安全着陆。这一理论,与其说是为了招徕胆怯的孩子,倒不如说意在说服那些阻拦孩子看恐怖小说的大人。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金波认为,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磨砺过程,生活阅历中的挫折,情感体验中的悲喜,精神世界中的追求,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里程。心理上的“恐怖”也是一种体验,它可以给予我们胆识、睿智、想像力。要做一个智者、勇者,就要敢于经历心灵的探险。
“恐怖小说”把握住了当今儿童爱奇幻、好探险的性格特征,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惊险、魔幻的艺术世界,让孩子们在体验恐怖刺激的同时,也得到了历练胆识和挑战想像力的奖赏。也许,这些“另类”的儿童作品正在以独特的方式丰富孩子们多方面的知识。
1.“另类”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根据文中语境,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另类”所具有的特征做一简要描述。你见过或听过属于“另类”的人或事吗?请列举一例。
________
2.除了文中提到的经典童话人物,请再举出两例,并从中任选一例,简要介绍一故事片断。
________
3.“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磨砺过程,生活阅历中的挫折,情感体验中的悲喜,精神世界中的追求,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里程。”体验,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生活中你有过对你的性格形成具有影响作用的体验吗?请略作简述。
________
4.你的父母在你阅读课外作品时,对你提出过什么样的要求,你认同吗?为什么?暑假即将开始,请简要说说你的课外阅读打算。
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